分享

那年今日

 驿者 2022-12-05 发布于甘肃

昨晚读《蓝狮子经理人》,感触颇深。从小就懒懒散散,做事随性,粗枝大叶的我,仗着记忆力不错,自认为天资还行,学习上总是不努力、不认真,为此没少挨爸爸的批评。初中毕业,歪打正着上了师范,因不情不愿,故自怨自艾,挥霍了四年青春,时至今日,仍追悔莫及。但无奈岁月没有回车键,只能暗自扼腕叹息。刚参加工作时,手捧铁饭碗,更加不思进取,曾有过一年多时间只读了18页书(一本自考教材,翻开放了一年多,第18页发黄,其他页面均和新书无两样)的经历,也是贻笑大方。之后,虽成功读研,在省城谋得了一份工作,5年前还有幸去英国访学,算是回炉镀了一回金,但我自己什么德性,有几斤几两,我最清楚不过了。如今人到中年,杂事变多,更加不能静下心来做点正事。晚期懒癌,慢性拖延症,外加粗心大意,就像三座大山,稳稳地挡在路上,让我难以逾越。书中描述的时间管理方法让我看到了曙光,准备从今天开始大刀阔斧地大干一场。不曾想,我的所谓的与时间的搏斗第一天就遭遇了滑铁卢。

早晨7点闹钟准时发出声响,睡梦中稀里糊涂关掉,于是自然而然睡到了8点多。听网课,吃早餐,做午饭,午休,督促学生上网课,锻炼,做晚饭,自己上网课,刷刷手机......,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手头一大堆事情还没做,脑袋却早已不听使唤,上下眼皮不自主地打着架。昨晚制定的计划彻底泡汤了:一篇随笔,十几天前写了开头,再没动过;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要修改,3天了也只是改了一个题目;计划给学生写一封信,几天过去了,提纲还是提纲;网上授课的课件两天时间才做了三分之一不到;学生上传的作业基本没有批改;今天又接到临时任务......总是拖延,总是躲避,总是一边消磨时间,一边又悔恨事未做完。如此下去,这可如何是好?无意间又翻到了几年前写的将近30万字的日记,再生感慨,有点佩服当时的自己。自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想来自己这几年也是越来越随性了,越来越不自律了,越来越懒了。一则日记,敦促自己自省、自律。

              2015年3月3日             英国里丁              晴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按照习俗,今天应该吃饺子。但身处异国他乡,只能买速冻饺子将就充个数。早上下楼吃早饭时,男主人问我们今天下午有没有别的安排,如果没有的话,他邀请我晚上和他们一起体验英国美食。还告诉我们,他今天会做传统的英式汤。虽然不知道他所指的汤和我们所说的汤是否一致,但出于礼貌,我还是答应了下来。随后,我告诉他今天是中国的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叫灯节。在这一天,北方人一般吃饺子,南方人则吃汤圆,也有例外。在这一天,晚上,孩子们会提上点了蜡烛的纸灯笼,走家串户看烟花;有些地方还要闹社火,唱大戏,办灯会,猜灯谜,同样很热闹。房东问我,大学里今天给你们放假吗?有活动吗?我说,元宵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不是法定节假日,即便在国内也不放假,更别说在国外了。元宵节的结束通常意味着将近一个月的春节准备和庆祝活动结束。年彻底过完了,就该调整状态,好好谋划新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为离第二年过春节还远着呢。房东说,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春节期间该吃的吃了,该玩的玩了,该放的假期放了,放松的差不多了,应该把心收回来,踏踏实实地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他说的没错。其实自从长大后,过年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有吸引力了,更何况现在身居国外,年味不浓,自然也就不想了。出来一趟不容易,我现在想做的,要做的就是搞好每天的学习,尽最大努力、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过节不过节的已经不重要了。

吃完早餐,照例步行去上学。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校园里的空气很清新,漫步其中,有点不想进教室。我心里想,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观光旅游,要是学校根据天气预报安排课表,该有多好。又一想,如果真那样的话,就英国这一天十八变的天气,不乱套才怪呢。

上午第一节课是写作教学课。介绍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老师讲到了“学生中心教学法”和“教师中心教学法”两种明显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并让我们通过几组练习和jigsaw 阅读,亲自体验两种教学方法的侧重点,优劣以及使用的场合。在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享。大家一致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金油,不可能适用所有场景和全部学生。作为教师,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二者之间谋求一种平衡,或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后,老师介绍了作文的批阅方法及常用符号,有些适合我们的学生,有些则未必,毕竟作为外语和作为母语,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有选择地运用。接下来,老师让我们每人现场写一则故事,大家都愣住了,迟迟不动笔。我旁边的同学还开玩笑说,这回终于明白学生的苦衷了。说实话,短时间内要构思出一个好故事,并用英语写下来,对做了多年老师的我们来说,都很难做到,更不用提学生了。看来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真的需要再三斟酌、力求精简。什么样的作业合适、多少合适,虽然没有一个硬性的、可以参考的指标,但我觉得只要老师自己喜欢做,能在一小时内完成的作业,应该就是适合的作业。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想做,不会做,或做起来有难度,那就不要勉为其难了,学生一定不会喜欢的。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也是一门艺术,考验执教者的智慧和才智。

下午的口语课,Alison有病请假了,Ted老师一个人给我们36个人上课,人多,课堂有点乱。好在今天的话题比较简单,主要了解蔬菜、水果、肉等的名称以及常见的烹饪方法,老师设计的练习题以及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很适合中国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增加难度,并通过反复,强化语言输入,从而掌握语言。 这些方法我们都懂,但在日常教学中因为各种原因,使用的不是太多。教学生容易,但要真正教会学生,教好学生,还要在方法上多下功夫,多思考、多实践,才会有突破。

三点半,实习学校的老师准时和我们见面。又一次为英国人严谨严格的时间观折服。和我们对接的老师名叫Jonathan Newton,个子很高,讲话很幽默、也很风趣,是那种标准的绅士范儿,给人的印象很不错。等大家都坐下来之后,乔纳森老师开始和我们讨论实习安排及其他相关事项。校方希望我们两人一组授课,最好能给学生多介绍中国的历史及文化相关内容,还有我们各自的家乡,各自工作的学校,......总之,越有中国特色,学生会越喜欢。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我和李增凯一组,展示西北秧歌和毛笔书法,介绍我们各自的学校和各自所居住的城市。看来,这个安排比我预想的简单多了。做了多年老师,总觉得上节课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北京集训时,老师们反反复复强调,这个规定,那个规矩的,把人给搞紧张了。看来什么事情都一样,你不亲自去做一做,只是纸上谈兵,只是听别人说,你永远也不知道究竟怎么做,反而经常叶公好龙,自己吓唬自己。

 见面会结束时已经快5点了,离我们和房东约定的时间就剩一个小时了。虽然在自己家,但第一次赴约就迟到毕竟不太礼貌。于是我们快速跑到韩国超市,计划买点汤圆(室友早上给房东许诺的)带回家,和房东一家人分享。结果谁料,超市里的汤圆早被抢购一空,转了几家都没买上。没办法,我们只能再一次折回到韩国超市,买了一些饺子。无法履行诺言,有点遗憾,但没办法,毕竟不是在国内,汤圆和饺子从来不缺。抢购汤圆的应该都是中国人吧?那么多的汤圆,足见这里的中国人之多,不由地心里升起了一股自豪感。只有身居异国他乡的人,才会真切的体会到自己和祖国是怎样的紧紧相连,不可分割。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我,此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全得益于背后日益强大的祖国。

回到家,房东已经把饭做好了。一大盆英式绿豆汤(我觉得还是叫粥或者羮更准确),一盘面包,一些黄油、奶酪和酸奶而已。这就是传统的英国料理啊?有点惊讶,心中多有不屑。色香味,任何一方面都无法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相比。饭后,我们谈了很多关于中英文化差异的话题。房东很客观,他告诉我们,中国用了短短的几十年就赶上了英国几百年发展的水平。在外国人眼里,英国社会很好;但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他们这些年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甚至旅游业,基本没有多大进展。许多英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好吃懒做,这个现象也许将成为英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真的很担心,很为自己孩子的未来担心。我告诉他,每个国家都一样,中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随后,他还谈到了唐人街一家有名的中餐馆员工的服务态度,英国的垃圾分类,英国人的一些陋习,自己在玻利维亚的旅行经历(垃圾分类比英国还复杂)......,我庆幸自己有机会走进普通的英国家庭,了解英国社会的另一面。正如一句中国俗语所说,要知城里事,先问乡里人。市井乡间、凡夫俗子,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再次刷新我对英国人的认知。房东一家住的小洋房,有汽车,两口子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却出奇的节俭,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奢侈。他们都在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女主人每周四晚上学校下班后,还要去别的地方兼课,挣外快,回家多数都9点多快十点了。一起的室友买了一套200多镑的裙子,女主人惊呼太贵了。她说自己从未穿过超过40镑的衣服;男主人喜欢跑步,每天必穿的运动衣两个胳膊肘早都破洞了,他还是坚持穿着;今天晚上给他们煮了一袋饺子,给女主人留了8个,剩下的端出来,我们两个没吃,两个孩子分着吃了,最后剩了一个,爸爸竟然给两个孩子切开,分着吃了;家里的好多东西都是多次循环使用的......即便如此,也从未见他们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生活不好。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很开心。用男主人的话说,自己从没买过超过一百镑的手表,智能手机才是去年十月份换的,从未听他们说过别人有什么,他们只说自己。反观我们周围,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主要原因就是总是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总是不满足,自己给自己添堵,怎么可能过得快乐?真的非常感谢这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传递给我的正能量,我会把它一直传递下去。

 昨天从网上看到兰州自来水再次污染的消息,不知是真是假,心里很为家人担心。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英国人那样,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甘甜的、健康的水?我想这与体制无关,也不是国家政策的问题,而是个别人的问题。相信随着法治社会的日益健全和完善,这一天指日可待。

 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转眼又到星期五了。掐指算算,这个周末将是我们在这里度过的第四个周末,还有八个周末,就该回国了,继续紧张的上班生活。生活就是这样,越没事干,时间过得越慢;相反,事情越多,时间就过得越快。时间永远是跑在前面的哪一个,而我永远是追赶的哪一方。究竟什么时候,我才能赶上时间呢?

回到今天,加长版的寒假,最低效的宅家,一个多月了,没做出几件让自己满意的、能拿得出手的事,想想实在对不起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安逸和舒适。多少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用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为我守护的这一方平安舒适的沃土,而我却如此虚度,实在有点不可原谅。醒醒吧,是时候追赶时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