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家校共育

 驿者 2022-12-05 发布于甘肃

       三年前,一次被动家访(父子关系遭遇寒流,冷战2个月,女家长电话求助)开启了我的家校共育之旅,从此义无反顾。

       两年前,第一次在学校面对全年级家长做题为《我们该怎样爱孩子》的微讲座,谈到了生育、养育、抚育、教育和培育五段式育儿经,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我班上部分家长对待教育的观点和态度,也间接帮助了部分孩子,欣喜之余,我对家校合作与共育有了更多期待。

      两年来,我利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拜访了五六十个家庭,结识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家长上百名。有上届学生的,有本届学生的;有当地普通居民家庭,也有外来务工家庭。单从表面上看,有的家庭条件好,有的条件一般,有的条件相对较差;有的家庭氛围和谐,有的家庭略显沉闷;有的父母开明,有的父母专制;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十分关注,财力人力精力投入巨大,期望值也相应较高;有的父母则选择顺其自然,随波逐流,把教育推给学校,或把成长交给命运;有的家庭完整,有的家庭不完整……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对我的到来很是感激,纷纷对我的“另类”赞叹不已:第一个家访的老师,第一个带礼物家访的老师,第一个不告状不难缠的家访老师,第一个不给家长甩脸子的家访老师,第一个拿着纸笔家访的老师,第一个愿意听他们倾诉、也乐意与他们聊天、合影的老师……。因为发自内心的赞叹,他们给了我力所能及的礼遇,同时在之后的工作中给了我最大程度的支持,我很感激,也很开心。但被他们置于如此高的道德圣坛,我又感到一丝惶恐,也让我深深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一年前的“金城名班主任”评选,虽然成功闯过了前几关,在最后一轮19选7中遗憾止步,但在全市范围,能与诸多高手同台竞技,我败得心服口服。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倒数第二轮笔试时的论述题目“谈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考场静穆的环境,紧张的气氛,一个小时的答题时间,至少1500字的字数要求,让我在考试伊始有了片刻的慌乱:写什么?从哪些方面写?怎么写?二十多年和家长打交道的经历,多少快乐和心酸的往事,多少感人的故事,多少难忘的瞬间,……,要写的内容很多,能写的东西也不少,但瞬间理出头绪,理清思路,对没有参加过高考,不擅长写作,又长时间不练笔的我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好不容易写完了,都没来得及读一遍,检查一下错别字什么的,就仓促交卷了。我想这下完了,字儿丑不说,估计逻辑也不清楚吧?但幸运的是,我依然在70名参考人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最后一轮19人的比拼。事后回想,我虽然没写出高深的理论,也没多少独特的见解,但我写的都是真人真事真感悟。也许阅卷老师看在我用心思考、亲身实践的份上,放了我一马吧!从此,我又get了一项家校共育的新技巧——真诚相待,共情互助。

       从本届开始,我把自己的家访经历写成了系列故事,陆续发布在我的公众号上。6月份,我将整理好的一个短篇拿出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受到了评委一致好评,最终拿到了第一名的殊荣,并在随后市教育局组织的“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活动中成功荣获一等奖,这也是我自18年来第4次蝉联该奖项。荣誉的背后,是多少次穿梭在城中村的坚持,是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谈心和调解,是多少个午夜梦回萦绕心头的难题。抓耳挠腮过后,我恍然大悟。家长是谁?他们不是我的教育对象,我和他们之间只有合作互助,才能达到教育的三赢。有了这样的顿悟,我的工作简单了,也轻松了。不就是服务吗?我只要根据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量身订做合适的服务就好,何需抱怨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没文化呢?我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于是便有了今天考场上的又一篇小论述《永不退休的老师》。

      一周前接到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通知,只说是有笔试,但具体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笔试并未有安排,再加上两天的全组视导任务,让我自顾不暇,所以没有准备。周二下午视导结束,送走专家后回到办公室,才发现五六个未接来电。回拨过去,得知笔试活动确定,有时间,有地点,但具体考什么还是不得而知。热心的朋友和同事根据以往的参赛经验,给我分享了一大堆材料,我利用上课的间隙,草草背了一遍。凭着自己不错的瞬时记忆力,还真的记住了不少东西,自以为能较为轻松地应对考试。但今天早晨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就懵了:客观题背的都没考,考的都没背,看来看去全都不会。我暗自感叹,还好有主观题衬着,否则恐怕要爆红灯了。做到后面,看到论述题的那一刻,我心中一喜:五选一竟然有一道题谈到家校共育问题,这不正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吗!

       稍加思考,简单列了提纲,我便一头扎进了题目当中。家长意见和教师有分歧,班主任如何解决?当然是理解万岁啊!认识不同,理解不同,求同存异。正面引导,积极共情,达成共识。巧用分歧,化解分歧,合作共育。这才是家长共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很庆幸自己与众多家长共同走过的日子,让我在感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愿我们在面对家长时,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怨念;多一份宽容,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引导,少一点训斥;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共情,少一点臆断。也许他们方法欠妥,也许他们与我们意见相左,也许他们蛮横无理,……但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苦衷、有无奈,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帮助,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希望孩子一切都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