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校共育案例(连载)/第1期

 驿者 2022-12-05 发布于甘肃

教育之旅无坦途

教育之途多歧路

单干事倍功半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合作才能共赢

身为母亲

陪伴儿子一路成长,五味杂陈

作为教师

目睹众生顺境逆境,百感交集

分享案例非一时心血来潮

有意与大家共成长

在此特立flag

坚持连载,隔天更新

若幸得有缘人

诚邀一起追更


背景
      疫情再度来袭,网课成为必须。老师们叫苦,家长们发愁,孩子们却乐得逍遥在。如何扬长避短,提升网课的实效?一屏之隔,沟通受阻,个别学生如何监管?...... 一切的一切,是小事,也是大事。但要做好却并非易事。

案例
      小智是家里的老小,上有一个比他大十多岁的姐姐。姐姐自幼患病,至今未彻底痊愈。父母为此求医问药多年,收效不大。小智的出生给了父母新的希望和希冀,对他很是宠爱。
       七年级初见小智,印象深刻。高高的个子,清秀立体的五官,俊朗阳光的外表,很有个性,也不乏小小的痞性。乍一看,有点顽劣,又有点狂妄。上课不是很认真,作业马马虎虎,但整体表现还过得去。但好景不长,一次意外差点让他命丧乱拳之下。我很同情他的遭遇,曾不止一次电话开导。妈妈很心疼他,对他越加溺爱。于是,病愈归来的小智成了问题学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隔三差五不到校,上课不听课,堂而皇之睡大觉,作业不写不交。甚至陷入早恋的泥潭,难以自拔。除了体育课,除了打篮球,他对其他科目和活动毫无兴趣,对老师们一次次的谈心谈话置之不理。为此,我和他父母沟通过多次,收效甚微。前几天,我曾多次因为上网课缺课和作业问题专门和他妈妈沟通过,也和他进行了深入交谈,他嘴上答应的很好,但从未付出行动,至今未交过一次作业。今天大清早,小智妈妈给我打电话。电话接通后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没说几句话,就开始哽咽,啜泣。同为母亲,我心里难受极了。

方法
      我们都知道,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美食。成长又何尝不是呢?十多年来,小智父母因为姐姐的病情,备受困扰,但作为一个健全的孩子,又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小智承受了父母数倍的爱,生活未曾受到任何影响。相反,他习惯了躺在父母为他打造的舒适区中,优哉游哉。久而久之,他认为这就是生活。压力,贫困,失业,意外......,从来与他无关。因此想当然地以为,无须努力,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也能过得很好,何必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呢?所以面对父母老师的管教,他嫌烦,专门对着干。听着妈妈的唠叨和鸡汤,他装聋,故意不理睬;至于生活的困境和逆境,他不解,知道也不信。这个时候再多的谈心和开导,再多的说教和批评,再多的鼓励和赏识,都形同虚设,意义不大。何不适当示弱,悄无声息地甩下包袱,不知不觉间降低家庭生活的质量(如一日三餐不再按时按点上桌,喜欢吃的零食不再张嘴就来,脏衣服堆积无人清洗,卧室凌乱无人打扫等),自然而然地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然后静观其变。等到他意识到了一些,也许就会自己爬出舒适区。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作为父母,切忌焦躁和急躁,安心等待,坚持不懈才是上上策。

感悟
     与其说 “二舅”治愈了精神内耗,不如说自己治愈了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