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思王曹植(上) 性格决定皇位 论天才我只服他

 冬窗事发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此人在三国群英中毫无存在感,但明朝学者王士祯却将他与李白、苏轼并列,统称三人为“仙才”。此人大力推广五言,奠定了唐诗的基本格式。一句“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若流风之回雪”道出,这烽火乱世中好像也有一座幽静的后花园。成语才高八斗说的就是他!曹植了解一下?


 历史小段  每日更新 

魏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这一年曹操刚去世,魏国正式代汉开启了三国时代。很多人认为限七步成章这种低劣的手段不像是曹丕为人,但也有人说从《七步诗》的文采来看确定是曹植的作品无疑。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经过多年的蛰伏,哥哥曹丕在皇位争夺中胜出,弟弟曹植远离中央,从此开启了自己漂泊的后半生。

曹植,字子健,曹操的第三子,他与亲二哥曹丕以及父亲曹操在文坛统称为“三曹”。父子三人之间的感情一直很微妙,但小说毕竟是小说,有些事并不像《七步诗》里体现的那样残酷。

三曹像

曹植是个天才,幼年时能背诵的古诗词就有十万多字。曹操在看过他的文章之后就怀疑是找人代笔。后来铜雀台落成,曹操就让几个儿子上台作文一试高低,结果曹植竟然出笔成章。曹操看后大惊,一下就被儿子的文采所震动。古代的将军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一次出征有时甚至几年都不能回家,更别提是在乱世之中,曹操当时的喜悦之情就可想而知了。那年曹植十八岁,《铜雀台赋》一时风靡。

《铜雀台赋》

作者:曹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译文:

我跟着爸爸快活,登高台很开心。

我看到宏伟宫殿,全靠爸爸人品。

铜雀台高大耸立,两侧建筑顶天。

我站在华美台观,阁楼西北相连。

漳水缓缓在流动,园中果树繁茂。

迎面春风真舒服,耳边不停鸟叫。

帝王大业已成功,曹家如愿以偿。

弘扬仁义至天下,天子还在许昌。

齐桓晋文开盛世,爸爸永远最棒!

好嗨哦!举国上下同欢。

忠于汉室,百姓不惹麻烦。

恢弘气势比天地,就像日月辉光。

愿爸爸永享尊贵,神仙万寿无疆。

铜雀台上发生的事情迅速传开,这也激发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史称“建安文学”,铜雀台正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这仅是曹植日常的一个小发挥而已,不值一提。

曹植虽然得宠,但此后的几年间他做错了一些事情,比如交友不慎。丁仪、丁廙和杨修是曹植最亲密的朋友。其中丁氏兄弟和曹家是世交,这俩人平时喜欢饮酒狩猎,目中无人。他们只要见到曹操就会进言劝立曹植为太子,同时还不忘诋毁曹丕。这令曹操非常反感,但碍于父辈的情面就一直放过他俩。杨修的身份有点特殊,众所周知袁绍是被曹操击溃的,而杨修正是袁绍的外甥。这样一来,曹操只要想起曹植这帮党羽心就一凉,一个仇人之后加上两个心术不正的兄弟,三人一股劲儿的催促速立太子。曹操何等人物?他开始重新审视曹植。

反观他二哥曹丕朋友圈中的陈群和司马懿,前者是魏国大政治家,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为后来全国统一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还有一个年轻的司马懿,小伙当时可是一个忠心耿耿,敢为曹家鞠躬尽瘁的好同志啊。他们二人当时还不着急推荐曹丕,而是劝曹操称帝,这就厉害了。他哥有如此人物为伴,何愁大事不成?所以从交友这方面来看,曹植完败。

丁氏兄弟还带给曹植一个嗜酒的坏毛病。三人整日泡在一起无节制的饮酒,酒后还管不住自己的言行,常常得罪大臣;而曹丕则更善用手腕,左右逢源,朝廷上下逐渐都开始为他说话。所以事情的发展还是符合常态的,在汉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

太子只是一个储备,将来又不一定能当皇帝。当曹仁的军队被关羽围困时,父亲决定给小儿子一个机会。

大敌在前,曹植被任命为南中郎将,代理征虏将军去迎战关羽。但当曹操准备召儿子进府训话时,曹植却因饮酒大醉而无法前来。这件事令曹操非常痛心,他决定彻底放弃曹植。

 唐·阎立本画《历代帝王图-曹丕》-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多年前,兄弟二人曾一同出游,行至一处山清水秀之地,两人诗兴大发,各作《丹霞蔽日行》诗一首。我们先看看哥哥曹丕写的如何。

《丹霞蔽日行》

作者:曹丕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译文:

红霞遮天蔽日,彩虹遥挂天际。

溪水潺潺流淌,落叶翩翩飞舞。

孤鸟大意脱群,独在云间悲鸣。

月圆接着月缺,花草不再繁茂。

此景自古就有,不必多发感慨。

下边这首是弟弟曹植的。

《丹霞蔽日行》

作者:曹植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译文:

纣王昏庸无道,虐待残害忠良。

周朝多么繁荣,三个伟大帝王。

牧野一战成功,革命顺应天地。

汉朝运势兴旺,只因秦王不义。

南方秦军不救,王道败落终止。

不论多么光芒,也会完全消失。

从诗中就可看出两人不同的人生观。同一处景色,曹丕看到的是天地万物,就算结尾处禁不住要感叹一些道理,却又及时收住了,这就说明曹丕善于掩饰真情,伪装自己;而在曹植的诗中,他眼前似乎没有任何美景,里面都是对古代暴君的不满,同时也有对汉朝衰败的感叹,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性格决定了命运。

汉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称帝,改年号为黄初。二十八岁的曹植被迫离开洛阳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临淄。一年之内,众臣为了讨好皇帝就轮流上奏要治曹植的罪,但曹丕对弟弟只是降了官位而已。

这里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丕植兄弟俩人自始至终都还算友好相处,众多历史文献中也鲜有二人针锋相对的记录。在古代的皇位争夺中,输掉的一方几乎都会惨死,但曹植是个例外。

其中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丕植互为亲兄弟,当时皇太后卞氏尚在人间,曹丕可能是不想让母亲难过;二是因为俩人皆为当世文豪,而弟弟曹植更胜一筹,曹丕也许是爱惜弟弟的才华,不忍治罪,这一点有很多记载可以证明。

魏黄初四年即公元223年,曹丕召见各路亲王进京朝见,曹植借此上书谢恩,其中写道:

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诚以天罔不可重离,圣恩难可再恃。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

译文:自从臣带罪回到封地,铭心刻骨,反省自己的过错,每天到正午才吃饭,到午夜才睡觉。深深感到国家的法令再也不能违反了,也不能再依靠皇上您的圣恩了。

后面还献诗两篇以赞颂国家强盛,曹丕看后立即下诏书答复曹植,对他的文采给与了高度赞赏。

两年后曹丕东征孙权,回师途中路过曹植的封地雍丘,哥哥亲自来到了弟弟的王宫叙旧,并给弟弟增封了五百户人家作为奖励。

这是兄弟二人最后一次见面。再一年后曹丕病逝洛阳,时年四十岁。(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