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口突破四亿的前夕

 冬窗事发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说到人口,就不得不提起清代翰林院编修洪亮吉。早在乾嘉时期,此人就严重意识到人口激增的潜在危害,可谓中国人口计划的一大先驱。
明末,因番薯由美洲传入,中国人口急速飙升。乾隆六年(1741),全国人口尚约一亿四千三百万,到五十九年(1794)竟至三亿有余。而人口激增的同时,国民生产却远不能跟上需求,导致百姓困苦,社会动荡。
乾隆五十八年(1793),洪亮吉以论人口与财富的关系为题发表散文《治平篇》,轰动一时。
治平,太平盛世也。
作者认为,人们都愿意生活在和平年代,如今社会安定一百多年了,但人口也增加了二十倍,你高祖有十间屋子一顷农田,后来娶妻生子,子孙再婚配繁衍,到你这代,二十多口人还住在十间屋里,吃着一顷田里产出的粮食,这正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后,作者又谦虚地把上述问题归咎于两方面:一是天地,说疾病和天灾都会使人口锐减,但处于盛世又能咋办呢?其次才提到君臣调剂,委婉列举了一些解决办法,如遗民、赈济等。

“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為治乎之民慮也。”

-《洪北江全集·治平篇》


或许是因为乾隆老不晓事,或许是嘉庆羽毛未丰,亦或是和珅从中作梗,试想在那样一个集权高压的年代,洪亮吉的言行并没有影响其仕途。嘉庆元年(1796),他反而由外地入京,在上书房成了乾隆长曾孙奕纯的老师。

但民间亦在盛传,该《治平篇》含沙射影,有暗示统治阶层手脚过长,蛋糕切得太狠,致资源分配不均之嫌。

发泄了情绪还没受到惩罚,身居显位的洪亮吉逐渐大胆起来。嘉庆三年(1798),因各地教徒暴动,他又以征邪教疏为题撰文,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这次终于惹恼了权贵,找个借口回乡避祸去了。

次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太上皇乾隆寿终正寝,上谥号为“纯”,庙号高宗;

其二,在高宗驾崩仅十五日后,嘉庆就赐死了权臣和珅,大有除旧布新之势。

不久,嘉庆又颁布诏书曰:“广开言路,原欲内外臣工,各抒所见,指陈利毙...如果敷陈得当,朕必虚心采纳,特加奖擢,以风励有位。(引《仁宗睿皇帝实录》)”大意就是你们随便提意见,提得好朕重重有赏。

同年,因朝廷急于编修《高宗纯皇帝实录》,帝师、大学士朱珪就想起了赋闲在家的洪亮吉,后者欣然进京。

据《清史稿·洪亮吉传》:“性豪迈,喜论当世事。”话说这人本性如此,直言不讳。又因他对嘉庆谕旨有过于解读,还严重误会了和珅倒台的政治意义,不禁又提起笔来。

康熙时,洪亮吉的曾祖洪璟就因文字狱获罪罢官,事隔多年,洪亮吉这次呈上的又是一本童叟无欺,洋洋洒洒的“万言书”。

略微明智的是,由于担心上疏被内廷压住,洪亮吉就一股脑儿写了三封,分别交予成亲王永瑆、帝师朱圭、大学士刘权之三位挚友,希望他们能找机会递上去。


结果呢,两位汉臣畏手畏脚,谎称见不到皇上,而永瑆看都没看就扔给了皇弟,这便有了一本《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

话说“万言书”其实只有六千余字,但在嘉庆眼中,该文讥切朝政,疾言遽色,不仅把自己批得一无是处,还屡次提及父亲乾隆的功绩,甚至把雍正、康熙也抬出来赞美一番,气的嘉庆当场骂道:“语涉不经,全无伦次,以小臣妄测高深,意存轩轾,狂谬已极!(引《仁宗睿皇帝实录》)”

“亮吉以為今日皇上當先法憲皇帝之嚴明,使吏治肅而民樂生,然後法仁皇帝之寬仁,以轉移風俗,則文武一張一弛之道也。”

-《乞假將歸留別成親王極言時政啟》


凡事不能太过认真,洪亮吉到头才明白,所谓的“广开言路”,的确被自己过度解读了,身为臣子,指陈利毙看来是越俎代庖了。

还有和珅跌倒,那“吃饱”的终归只有嘉庆一人,不是什么纪晓岚、杜小月,也不是尔康、金锁和小燕子,更不是你洪亮吉或王老吉,故断然不能凭此来揣摩皇帝心思。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当时,嘉庆先以大不敬之罪处洪亮吉以死刑,而反复看过折子后,又改判流放伊犁,半年后再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的理由将其释回原籍,“帮凶”永瑆亦被免值军机处,此事就算不了了之了。

告老还乡的洪亮吉不再过问政事,靠游说讲学走完了余生,于嘉庆十四年(1809)病逝常州老家。

至道光十四年(1834),大清人口已逾四亿,通盘如箭在弦。

(完)

             匕

精 选 文 章 推 荐

真相 | 无为

 阝                

                              廴              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