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天天快乐者 2022-12-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 隋炀帝负其富彊之资,志逞无厌之欲,烦出朔方,三驾辽左。——安尧臣

隋朝时期,高句丽已经在辽东半岛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当时的武王在伐纣,建立西周王朝后,封商王帝辛的后代箕子于朝鲜地区。

西汉初年,燕王卢绾的手下卫满为躲避汉高祖的追杀,而率众迁往朝鲜,并驱逐了原来的朝鲜王,建立了新政权,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从而使得朝鲜重新回归了汉王朝的版图。

曹魏时期,当时的高句丽与魏国将领司马懿合作消灭了占领朝鲜半岛的公孙家族,后来高句丽就在此地重建了丸都,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地区陷入一片混乱,无暇顾及朝鲜半岛。于是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都成为了高句丽的领土。

到了杨坚建立隋朝后的第一年,当时的高丽王高阳便“遣使朝贡,授阳大将军、辽东郡公。”而隋朝在面临当时北有突厥,南有陈朝的状况下,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性,便确定了与高句丽的宗主与附属关系。于是高句丽每年都会定期遣使朝贡隋朝,隋朝甚至也会派遣使节访问高句丽,双方保持着和平的交往关系,这种情况一直到开皇九年(589年)为止。
开皇九年,隋文帝派遣军队南下消灭了南陈政权,中原终于结束了延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乱,重归一统。再加上当时的突厥政权也已经表面上臣服了隋王朝。隋文帝已经有了与天下任何人叫板的实力,在和高句丽的交往过程中自然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客气。

而当时的高丽王汤(高阳)见到隋朝已经平定南陈,便感到十分恐惧,因为高句丽很可能会成为隋朝下一个吞并的目标,便采取了“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

于是,隋与高句丽之间的冲突摩擦便不断升级,终于在开皇十八年(598年),当时的高丽王高元率数万靺鞨,侵犯隋朝治下的辽西地区,但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这次高句丽的主动挑衅引得文帝大怒,于是令汉王杨琼、王世绩等将领率水陆三十万讨伐高丽。

高丽王高元见到隋朝大军压境,十分恐惧,于是遣使上表请罪,甚至不惜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当时的文帝也因为这次出击的损伤巨大,而放弃了对高句丽的进一步攻击而同意了高句丽的求降,并代之如初。

这次隋文帝的主动出击,是其一时冲动的结果,虽然重新让高句丽沉浮于隋朝,但却因为水土不服和遇上风暴,使得十之八九的士卒死亡和无数战舰的损毁。不过因为隋文帝的勤俭治国,这次战争的损失并没有过大的损伤隋王朝的根基。

图片

鉴于文帝时大讨高句丽而得不偿失的后果,后来的开皇、仁寿年间,还有杨广继位后的七八年时间,高句丽与隋王朝在表面上也一直维持着冷淡而又和平的关系。

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杨广率军巡幸北方草原,并进入了突厥启民可汗的帐篷,与其饮酒谈笑。刚好当时高句丽的使节也到了突厥可汗的营地,启民可汗无奈只得将其同向杨广引见。

当时在杨广身边的大臣裴矩便对杨广说道:“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杨谅不肖,师出 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今其使者朝于突厥,亲见启民,合国从化,必惧皇灵之远,虑后伏之先亡。胁令入朝,当可致也。……请面诏其使,放还本国,遣语其王,令速朝观。不然者, 当率突厥,即日诛之。”杨广听从了他的建议。
果然,当时的高丽王高元并没有理会隋朝提出的要他亲自赴往大兴城朝见的命令。于是在裴矩的多次怂恿之下,杨广定下了大肆讨伐高句丽的命令。

一次征辽

大业七年(611年),杨广下诏:“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 兴之以教义。高丽高元,亏失籓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虽怀伐国,仍事省 方。今往涿郡,巡抚民俗。其河北诸郡及山西、山东年九十已上者,版授太守,八十者授县令。”派遣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造船三百艘,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征调无数的水手、弩手、粮草、战船。

大业八年(612年)正月,已经准备充足的杨广决定御驾亲征,在蓟城祭天完毕后,下令全军开拔,出征高句丽。当时隋朝的出征规模达到了“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运者倍之。”可以说远远超过了文帝时期的规模,“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三月,杨广到达辽水,各路大军也已经汇集于此。当时的军队靠着兵部尚书宇文恺修筑的三座浮桥强行渡过辽水。但却遭到了对岸高句丽军队的强力狙击。于是“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隋军的大将麦铁杖也“跃登岸,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皆战死。

鉴于此败,杨广在两天内在命人搭好了桥梁。并让各路大军轮流上前攻击,于是“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隋军乘胜追击,乘势包围了辽东城。
当时的隋军刚发动对辽东城的进攻不久,高句丽军队就已经要守不住了。但隋军各部都要秉持杨广所下“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的命令,只得放弃进攻,听取杨广的进一步指示。而城内的高句丽士兵却趁机调整好了兵力,继续抵抗。如此周而复始,导致隋军一直未能攻下辽东城。

杨广见状,又命令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帅江、淮水军,舳舻数百里,浮海先进,入自浿水。”而来护儿的军队也在距离高句丽都城平壤六十里的地方与高句丽水军相遇,并击败了他们。

图片

于是来护儿拒绝听从副总管周法尚的意见,独自“简精甲四万,直造城下。”不料高句丽却埋伏了军队在城内的罗郭内空寺中。在来护儿军队于城内烧杀抢掠的时候趁机反攻,使得“护儿大败,仅而获免,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高句丽军队一直追击来护儿到隋军军舰处,被当时在军舰中全副武装的周法尚军队击退。随后来护儿收拾残军“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诸军。

在陆路上,杨广又令“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出扶馀道,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出乐浪道,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出辽东道,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出沃沮道,右屯卫将军辛世雄出玄菟道,右御卫将军张瑾出襄平道,右武将军赵孝才出碣石道,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昇出遂城道,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文昇出增地道,皆会于鸭绿水西。”想要对高句丽发动第二次猛烈的进攻。

高句丽的大臣乙支文德为了更好地应对隋军的进攻,便以诈降而赴隋军大营,暗地打探隋军虚实。

而当时的隋军“人马皆给百日粮,又给排甲、枪槊并衣资、戎具、火幕,人别三石已上,重莫能胜致。”过多的行军装备使得隋军只能够将粮草偷偷地凿坑并掩埋在土下。于是隋军在赴往鸭渌水的途中,便“粮已将尽”。

隋军的这种情况也被细心的乙支文德发现,于是他便逃回了高句丽大营,与隋军开展了疲劳战:每天与隋军交锋,佯装诈败,吸引隋军追击,消耗他们的体力与战斗力。

七天后,隋军乘胜追击,渡过了萨水,离平壤只剩下三十里的距离。当时的乙支文德再次诈降,称“若旋师者,当奉高元朝行在所。”当时的隋军主将宇文述考虑到手下士兵因为饥饿和疲倦早已劳累不堪,于是便接受了乙支文德的投降,下令撤军。

在隋军撤退,毫无准备的过程中,高句丽军队突然从四方杀出,隋军且战且行,左屯卫将军辛世雄也在此过程中战死,随之“诸军俱溃,不可禁止。高句丽军队一直追击隋军到鸭渌水,才被殿后的王仁恭部队击退

此次战争中,除了虎贲郎将卫文昇的部队之外,其它的部队都损失惨重,直接阵亡了高达三十万的军队,数以万计的器械装备也损失殆尽。

这样的结果让原来信心满满的杨广愤怒不已,在将主将宇文述擒拿后,便下令班师回朝。

第一次大举征辽,除了在辽水以西拿下了武历逻一地,并设置了辽东郡和通定镇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所获。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首先,在大战前准备的大量粮草、装备、船只几乎损失殆尽,三十万大军的阵亡极大损耗了隋朝自身的军事力量,而此二者所花费的钱粮更是数不胜数。图片

再者,在征辽前的物资与人员调动时,对民生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史载当时“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突如其来的繁重徭役与赋税、官员的贪婪与凶残打破了无数普通家庭原本安居乐业的生活。于是,他们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最早拉起反旗的是处于长白山的王薄,其所作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拉开了农民起义拉跨隋王朝的序幕。随后平原刘霸道、漳南窦建德等二十多处部众开始了以推翻隋朝为目标的农民起义。

于是“所在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万馀人,攻陷城邑。”隋王朝随之也下诏:“敕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随获斩决。”但却并不能取得什么成效。

二次征辽与杨玄感造反

眼看着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像雨后春笋般一颗颗拔地而起,杨广却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而是再次进行了东征高句丽的准备。

在一次征辽失败班师回朝的途中,杨广命令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涿郡,为下一次征辽做准备。

大业九年(613)正月,杨广再次下诏让天下兵马集结涿郡,修辽东古城储存粮草,并创造性地打破了延续了数百年的均田制—府兵制的连环制度,使用募兵制,招募平民入伍,编为“骁果军”。这一支骁果军后来甚至取代了宿卫的府兵充当了禁军,并被杨广免除了隶属的军士家里所有的税收。不过刚好,在江都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杨广,他所率领的也是这一支骁果军……

四月,杨广再次渡过辽水,御驾征辽。此战以刚复职不久的宇文述和平定农民起义有功的上大将军杨义臣为主将,主攻平壤;另派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从水路为助攻;再令前次战争中有功的左光禄大夫王仁恭攻打新城。

王仁恭率军赴新城时,遇上了高句丽的大军,并击败了他们。于是随之包围了新城加以攻打。但因为高句丽的顽强抵御,双方一直僵持不下。杨广鉴于上次不许诸将私自行事的命令而耽误了战机,于是收回了这项命令,让诸将得以便宜行事。

王仁恭见攻城无果,又继续加强了力度:“飞楼、、云梯、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但“高丽应变拒之,二十馀日不拔,主客死者甚众。”双方再次处于僵持状态。
图片
而另外攻打平壤的宇文述、来护儿二军也即将到达平壤外,与高句丽主力展开决战。但在这个时候,在隋朝内部,却掀起了以杨玄感为首的一批军功贵族的叛乱。
杨玄感,出身于关陇贵族,是已经死去的隋朝司徒杨素的儿子。
大业年间,杨玄感随大军出征吐谷浑,他为了立下威名,便四处结交军事将领,又对兵部尚书段文振说:“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 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而段文振将这段话告诉了杨广,于是杨广对杨玄感称赞不已,甚至“赉物千段,礼遇益隆,颇预朝政。”再凭借着他父亲在朝中曾经立下的威望,杨玄感一时间也成为了朝中的耀眼新星。

杨广二征高句丽时,就命令杨玄感负责黎阳漕运。杨玄感看着天下盗贼蜂起,已有土崩瓦解之势。于是和关陇八柱国李弼之后李密、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人谋划造反。

首先他们不断延误着前方军需粮草的运行,让粮草无法及时到达前线。杨广派人来催促,他就借口水路多盗贼,无法按时到达。
然后再诬陷当时正在征讨平壤路上的来护儿造反,于是杨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于是取帆布为牟甲,署官属,皆准 开皇之旧。移书傍郡,以讨护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并任命自己的亲信,如赵怀义等人担任要职。随后率领大军往洛阳方向进发。但在越王杨桐、民部尚书樊子盖的坚守下,杨玄感一直未能攻破重镇临清关。

在杨玄感造反半年后,处在征辽过程中的杨广才收到了这一消息。而且当时跟随在他身边的兵部尚书斛律政已经带着杨玄感的兄弟虎贲郎将杨玄纵和鹰扬郎将杨万石叛逃高句丽,使高句丽知道了隋军各方面的虚实。于是杨广只得下令“引军还,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去。众心忷惧,无复部分,诸道分散。”而高句丽一开始担心是隋军有诈,不敢轻易出击。在确定了隋军确实要撤退后,便在辽水袭击隋军的后军:“随而抄击,最后羸弱数千人为所杀略。

杨广班师后,“遣虎贲郎将陈棱攻元务本于黎阳,又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乘传发兵以讨玄感。”本来位于征辽前线的来护儿得到消息后,在没有得到杨广的指令下也率军回师支援。

图片

此时,虽然有来自长安的刑部尚书卫文昇军队的支援,但在杨玄感的大军压境下还是攻破了洛阳城。开始攻打陕州的弘农宫。可此时来自各方的平反之师已经即将对杨玄感的军队成包围之势,杨玄感的心腹李密也劝说他:“公今诈众西入,军事贵速,况乃追兵将至,安可稽留!若前不得据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但杨玄感并没有采取李密的建议,执意要继续进行攻城战。
可在这个时候,宇文述、卫文昇、来护儿等各路大军已经赶到了杨玄感部所在的皇天源,并在一天之内连续三次击败了杨玄感。后又在董杜源几乎全歼杨玄感军队。

杨玄感四败后,就剩下其弟杨积善还有十余个士兵。杨玄感自知已无生路,于是对杨积善说:“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杨积善果断地杀掉了杨玄感并想要自刎,但没有成功。被赶上来的隋军擒拿,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被送往洛阳。其余跟随杨玄感造反的如义阳杨玄将、梁郡韩相国等也被迅速平定。

上一次征辽尚且能够夺得武历逻一地,这一次征辽可以说是毫无成果,又一次白白浪费了国库的钱粮和军事物资。

而杨玄感造反中,参与者有关陇贵族的李密、裴蕰、杨恭道和名将韩擒虎之子韩世萼、名臣虞世基之子虞柔等一大批军功贵族。可见杨广出征高句丽和考绩法、进士科等的改革已经极大地触犯了关陇贵族的利益,于是引起了他们的武力反抗。

此时的中原,已经是盗贼蜂起:“齐郡王薄、孟让、北海郭方预、清河张金称、平原郝孝德、河间格谦、勃海孙宣雅,各聚众攻剽,多者十馀万,少者数万人,山东苦之。天下承平日久,人不习兵,郡县吏每与贼战,望风沮败。”除了齐郡有“大隋最后一根稻草”张须陀在,而得以平定贼寇之外,其它地区基本上都是呈现盗贼横行、官府虚设的局面。隋朝在地方上的管理与控制,已经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

三次征辽

大业十年(614年),面对天下盗贼蜂起的局面,杨广仍然一意孤行,拒绝“攘外必先安内”的办法,执意要征讨高句丽:“二月,辛未,诏百僚议伐高丽,数日,无敢言者。戊子,诏复征天下兵,百道俱进。
七月,杨广到达怀远镇。但当时的天下已经混乱不已,所征募的士兵很多都没有到达。
而此战的主力来护儿的军队因为在平定杨玄感叛乱中有功,受到杨广的特别嘉奖,从而基本保持着较高的士气。于是在毕奢城大破高句丽的军队后,又一次直接杀往平壤。
图片
当时的高句丽面对隋朝的两次大规模进攻后,早已是人马疲劳。在面对来护儿军队的大举进攻,高丽王高元感到惧怕,于是派遣使节投降,并送回之前逃亡高句丽的隋朝叛臣斛律政。
杨广对高句丽的主动屈服感到十分高兴,于是下诏欲让来护儿撤军。
来护儿却不肯听从杨广的命令,召集诸将说:“大军三出,未能平贼,此还不可复来。劳而无功,吾窃耻之。今高丽实困,以此众击之,不日可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聚高元,献捷而归,不亦善乎!”执意要继续讨伐高句丽。但在长史崔君肃的不断劝说下,来护儿才无奈决定班师回来。
八月,杨广班师回朝。十月,回到长安,举行告庙仪式,宣布征辽得胜,告慰列祖列宗。十一月,又将叛臣斛律光杀于金光门之外,“如杨积善之法,仍烹其肉,使百官啖之,佞者或啖之至饱,收其馀骨,焚而扬之。
第三次征辽,因为高句丽的主动屈服,过程十分短暂,所以基本上没有损失太多的兵甲器械。但此时的天下,窦建德、王世充、李密、杜伏威等群雄并起。隋朝的灭亡,其实也是时间上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杨广要一直执意讨伐高句丽呢?
根据沈世培的论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当时的隋朝天下,经过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已经是“户口溢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所以杨广有资本对高丽不断用兵。
二是因为裴矩知道杨广好大喜功的性格,便投其所好,为他制定外交政策,劝说他全力征辽。
三是因为当时的高丽王高元不守藩礼,没有做到一个藩属国应该有的礼节,“堵塞道路,拒绝王人,无事君之心。”自然引起高傲自大的杨广的不满。
从隋朝与高句丽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来看,高句丽没有尽到礼节,甚至主动率兵入侵辽西,隋文帝于是主动出兵,这是正当的防卫之举。
图片
另外应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关陇贵族的势力太过强大,制约着杨广很多的行动,所以杨广想要通过让他们上前线战场作战的方式,损耗他们的家族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以杨玄感为代表的一批功臣宿将要主动造反的原因。
虽然说杨广时期的三征高句丽,过分地发动战争的车轮,是不义的行为。但反观历史上的西汉武帝刘彻,南平百越、西征西域、北讨匈奴,使得四方藩属臣服,以汉为天下之主。杨广想要直追秦皇汉武,三征高句丽,还有讨伐吐谷浑、林邑、突厥等国,在他看来也是一个盛世明君应有的做法。
在战争过程中,耗费了无数的人马兵粮,大大损耗了隋王朝的国力。为了支持战争的进行而引起无数的徭役和征收使得各地的百姓流离失所,只得扯旗造反。而杨广又没有及时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基本上就只是让各地守将自行抵御。
可不是哪一地的守将都有张须陀、屈突通、杨义臣这些当世名将的统兵、谋略才能,再加上各地的守军精锐基本上都投身于了辽东战场,地方上剩下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而各路的起义军又暗中或明里地得到过隋朝叛乱的功勋贵族如李密的支持,对付这些孱弱的地方政府,自然是轻而易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隋王朝,也即将要在杨广的好大喜功下,在这些农民起义军与功勋贵族的携手下走向灭亡。

参考书目:

胡戟:《隋炀帝的真相》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世培:《隋朝对高丽政策的演变》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

【唐】魏征:《隋书》 中华书局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