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 以高山为坝、峡谷为库把青藏高原建成巨型抽蓄项目 防洪又抗旱

 WYCG1078991282 2022-12-05 发布于江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各地极端干旱、极端降雨事件越来越频繁,我国也一样,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国内各地异常气候多发频发,要么洪灾泛滥,要么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

以今年为例,曾经干旱的北方地区降雨量大幅增加,曾经温润的南方地区反而持续高温干旱,就连长江上游的水电大省四川都干到水电发电不够用,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水域面积缩小2/3以上,几近干涸,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安全。一度干旱少雨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更加温湿化,塔里木河上游区域出现大量降雨,冰川加快消融,大量的水涌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形成蔚为壮观的数百平方公里的沙漠湖泊。

文章图片1

从这几年新闻看,这种极端干旱事件、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且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变暖,未来,这种极端干旱、极端降雨事件还会更加频繁。

事实上,极端气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它时的束手无策。就像今年南方大旱,持续干旱少雨使得长江流域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生产只能从长江和沿线湖泊抽水,即使这样尚不能满足用水需求,这种情况下,又没有办法从其他江河流域调水,旱灾损失不可避免,并且受灾程度损失程度比往年都要严重。

文章图片2

今年已经如此,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大旱怎么办呢?难道还是按照今年这样,把长江、洞庭、鄱阳等大江大湖往干了抽吗?如果没有任何行动,肯定只能这样。

“未雨绸缪”这个词很好,讲的是不等到下雨就把遇到下雨时需要准备的事情做完了。面对发生次数越来越频繁、发生强度越来越强的极端干旱降雨时间,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谋划。

那么,为了把遇到极端干旱、极端降雨事件的损失控制到最低,该提前谋划实施哪些工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长江河道四季来水特点。

文章图片3

我们知道,长江上游来水主要源于青藏高原,每年春季青藏高原积雪融化,大量融雪性洪水沿高山峡谷汇入长江,这段时间往往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长江沿线各水电站甚至要弃水数百亿立方米,大量的水沿着长江奔腾流入大海,既没发电产生经济效益,又没灌溉农田增益农业,实际是很大的浪费。

因此,解决长江中下游遇极端干旱事件缺水问题的关键不在长江中下游,而在青藏高原。试想,如果在青藏高原大量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在春季融雪时,可以利用这些抽水蓄能项目配套的高山水库,把这些融雪性洪水尽可能多的储存下来,在长江中下游再出现极端干旱时,可以大量放水,既为下游补充水资源,又实现常年发电产生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文章图片4

首先,可以在青藏高原选取一些水量汇集量大的高山峡谷,以高山为坝、峡谷为库,建设大型水库,大幅度抬高水位,通过天然峡谷把这些水库串联起来,同时,在一些大型河流间通过少量人工引水渠把这些河流及水库串联起来,把青藏高原整体建成大型抽水蓄能项目。

其次,在每年春季的融雪性洪水发生期间,在长江中下游水电站水量充足出现弃水现象时,利用这些抽水蓄能水库在上游大量蓄水,可以减少中下游江道水量,减少弃水弃电。在遇到长江中下游沿线区域持续降雨长江江面上涨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抽水蓄能水库拦截上游来水,较轻中下游防洪压力。

文章图片5

再者,遇到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高温干旱时,可以通过上游的高山抽水蓄能项目加大向中下游的放水量,及时补充和调节长江中下游江道水量和水位,为沿线农业耕种、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量,避免江面及沿线湖泊水位被“抽空”,既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又对河湖水生生态和湿地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

文章图片6

最后,若遇到长江中下游区域持续高温干旱,叠加上游水库蓄水量不足时,由于已经通过高山峡谷和人工引水渠将青藏高原众多的如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河流湖泊进行了串联,可以实施从高海拔区域的这些河流向长江上游的支流抽水,让抽过去的水向长江中下游流动,既会再产生电力,又能促进长江中下游的农业抗旱保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