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究竟是怎样的经历,才让二战美国老兵认为:志愿军比日军更可怕

 与春天同行 2022-12-05 发布于青海


1951年9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朝着志愿军的阵地发起了进攻——秋季攻势。美军仗着船坚炮利,根本不把武器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放在眼里。

时任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参战部队采取“分割包围,逐一消灭”的战术打法。

历时近一个月的反复争夺,1951年10月22日,美军发起的秋季攻势落下帷幕。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

又过了30多年,一位曾经参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朝鲜战争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老兵约翰·马丁回忆往事时,直言不讳地说道:无论是在太平洋战场还是朝鲜战场,我们接连面对了两支非常强大的对手。

相较于凶猛的日军而言,志愿军更加可怕。那么,对约翰·马丁而言,志愿军身上的哪些特质令他害怕?甚至认为中国军队要比日军更加“凶恶”呢?

图片图|彭德怀与毛泽东


一、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与日军的伤亡比








































太平洋战争又称“大东亚战争”,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国美国为首的盟军,于1941年底至1945年8月进行的一场大战。

太平洋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它是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为起始;至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

太平洋战争总历时近4年时间,涉及人口超过15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6,000万以上,具体伤亡数字和财产损失难以统计。

单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日军伤亡数字远超美英联军。根据日本厚生省给出的最新数据,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直接战死人数不低于140万,伤员数字至少超过100万。

美军直接战死人数不会超过35万,加上受伤士兵盟友的伤亡数据,盟军总伤亡人数应该不会超过60万。

横向比较之下,日军伤亡总数字接近230~240万左右,比盟军要高出了四倍之多!

尽管各方数据有些出入,但不可否认,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完胜日军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最直观地体现就是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盟军攻占东亚地区直接碾压日军,美军的轰炸机可以直接飞抵日本东京上空,实施肆无忌惮地轰炸。

这就说明日军早已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一些激进的帝国主义分子甚至喊出了“玉碎”。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盟军面对准备充分的日军没有讨到便宜,真正的转折点是在1942年6月初爆发的中途岛战役。

此战,美国海军舰队击沉了日本四艘航空母舰、一艘巡洋舰、250架飞机,由此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直至后来的瓜岛战役、马绍尔战役,美军开始对日本本土防御施加压力,与其他盟友准备第二阶段的联合进攻。

到最后的马里亚纳海战与菲律宾战役、莱特湾海战相继打响,包括日本输掉了冲绳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后,盟军已经迫近日本本土。

图片图|驻扎在菲律宾的日军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日本本土和朝鲜半岛,日本进行了战争大动员。然而,任凭帝国主义分子如何叫嚣疯狂,还是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

在现代全面战争中,日本早已经被盟军切断了制海权、制空权,补给线被完全阻断。离日本本土近的一些岛屿进行防御战问题还不大,但就拿菲律宾战役来说,日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制海权。

美国海军将菲律宾团团包围,驻守在菲律宾的日军根本等不到援军,导致美军航空兵可以对吕宋岛进行无差别式轰炸,30多万日军犹如“地老鼠”一样被炸得抬不起头来。

当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登上吕宋岛后,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对日军据点进行猛烈进攻,轻轻松松就拿下马尼拉等重要城市。

至1945年3月初,马尼拉战役结束,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近半年时间,留守吕宋山区的近30万日军饿死病死了近21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美军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已经对日军形成碾压性的优势,无论日军疯狂叫嚣抵抗,效果都微乎其微。

加上大批有生力量被中国抗日军民死死拖住,战争失败对于日本人而言只是早晚的事情。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面对美军钢铁战车冲锋的时候,他们居然选择了用肉身绑着炸弹往前冲,甚至组织了不怕死的“神风特攻队”,企图用最小的牺牲拖住盟军前进的步伐。

包括此前的冲绳岛战役,日军悍不畏死地向美军发起自杀式冲锋,这令美军心有余悸。

美国人曾形容日军:就像是一匹公狼,一旦瞄准猎物就是不死不休。

何况震惊世界的“巴丹死亡行军”,让全世界人都深刻认识到日军对待他国战俘时的狠厉程度,甚至超过了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恶劣行径。

据不完全统计,被日军俘虏的他国士兵生存率不到10%,1万人中只能活下来1000人。

上至日军高级军官,下至基层士兵,他们总有很多恶劣的手段来折磨战俘。譬如,1942年南洋的局势基本明朗,美军对菲律宾失去主动权,美国的莱温特将军因缺少补给,只好带领着美国士兵向日本投降。

温莱特将军原本认为日本会遵守《日内瓦公约》中的不虐待战俘规定,以人道主义对待这些美国士兵。

但他没想到,日军用各种办法折磨美国士兵。原本高大威武的美国大兵们在最后被拯救出来时,已经变得瘦骨嶙峋,距离死亡只差一口气。

被俘虏的两个月时间里,包括美军在内,总共有26,000余名战俘被日军活活折磨致死。

许多巴丹死亡行军的幸存者称: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不是洗漱吃早饭,而是摸摸自己的头,摸摸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呼吸。抬头往四周一看,总会看到许多战友的尸体。

因此,通过在战场上的实际较量,日军残忍对待战俘的恶劣行径,使得美军每每回想此事总是不寒而栗。所以,日军在美国人的眼里打仗非常厉害,给盟军造成极大的震撼。

图片图|行进中的日军


二、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是怎么看待志愿军的呢?








































抗美援朝战争是从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到1953年7月,中美签署停战协议结束,历时近三年时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据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大约阵亡了183,108人,美军阵亡约36,574人,包括2840人非战斗伤亡。

中美军队在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伤亡比例约为2.7:1。单纯从数据来看,志愿军的伤亡比例超过美军。

不过从客观角度而言,当时的志愿军整体战斗力肯定是要弱于“联合国军”,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武器装备,敌人的实力要高出我们不少。

为什么美军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接连战胜德国、日本,却反而输给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呢?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国老兵和高级将领,对于志愿军的评价一探究竟。

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是这么评价志愿军的:中国军队通常在夜间行动,比我们熟悉地形情况,他们能通过一切运输手段运送需要的武器和补给。

中国军队能在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蔽自己的行动,进入预定的伏击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在阵地上坚持4天至5天时间,经常会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到了战争后期,南朝鲜军队只要看到中国军队出现,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得越远越好。

时任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则认为: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有时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另一位美第八军军长泰勒则认为:中国志愿军非常狡猾,很会运用战术减低我们的火力优势,经常两军纠缠在一起,使得美军炮火优势无法顺利展开。中国军队极其善于到处挖地洞,使得美军根本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前,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认为: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经常趁我们空中力量在夜间不能支援作战时,突然对我们发起进攻。中国军队擅长夜战,迂回凶猛的进攻是他们的特色,这一点令我们防不胜防。

上述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评价,均是出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国高级领导。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份,他们点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术打法时必定会有所收敛。

志愿军装备固然差劲,但我们的战斗意志超乎想象的坚强。在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总司令的正确领导下,志愿军全体指战员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可以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通过步行快速到达伏击地点,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就是志愿军坚定的斗志,志愿军用这种坚定的斗志弥补了装备上的差距。

除了斗志之外,志愿军的战术打法也很出色。我军可以利用地形迅速切割美军机械化部队,让他们的飞机大炮无法施展开。等到短兵相接时美军总是会害怕,故而不敢与志愿军正面交手,一定会败退。

当这种思维成为习惯,就导致美军的溃败成为定局。

一向眼高于顶的麦克阿瑟都认为:志愿军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他明白了无法战胜志愿军的原因就是美军根本不敢与志愿军正面决战!

图片图|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

包括老谋深算的李奇微上任的时候,他想着立即转入进攻,争取战场主动。当李奇微视察了美军部队后发现:这是一支惊慌失措的军队。

李奇微在任期间给志愿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是,志愿军再次凭借坚强的斗志与领导人的正确决断,硬生生地逆转了战局。

无论绝境还是顺境,志愿军的士气从来不会崩溃,更不会骄傲自满。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联合国军”打退至三八线时,就已经代表我们胜利了,至少在军事和政治上完全达到了目的。


三、为何美军老兵会认为志愿军比日军更可怕?








































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曾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军老兵约翰·马丁撰写回忆录时,谈到了他眼中的志愿军与日军的区别。

(约翰·马丁是原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第一师第1170战术团指挥官)

他认为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队的进攻与防御是表面上看似凶猛,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助的歇斯底里的最后疯狂。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依靠精神力量的武装,一次又一次挫败“美国将军们”宏伟计划的。

中国虽然装备很差,大多都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遗留产物。可对比日本军队,志愿军更可怕;他们是一支具有强悍冲杀力量的队伍,这是日本军队不具备的优秀特质,却正好是中国军队难以征服的特性。

约翰·马丁还在回忆录中详细提到了1951年“秋季攻势”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战斗的具体情况。

战争初始的志愿军有些被动,但很快调整了战术,主打小范围歼灭战,让“联合国军”士气涣散。

约翰·马丁还批评了麦克阿瑟指挥错误,他认为麦克阿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但是,他把与日本人作战时获得的错误经验运用到中国军队身上,这是美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初始阶段阶级失利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约翰·马丁的确认为志愿军要比日军更加可怕,这种的“可怕”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凶猛。

图片图|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日本军队擅长打顺风战,只要取得一点优势,便会不顾一切继续前进。往往到了逆风的时候,日军高层长官互相推诿,基层士兵没有士气,以至于想出了“自杀冲锋”这种毫无可能取胜的战斗方法。

反观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清楚是为谁而战,为了一个基本的信仰和取胜的战术价值去拼杀。自身装备落伍,但志愿军全体指战员不会退缩,坚持贯彻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运用的战术相当成熟,时常不顾伤亡对“联合国军”发起进攻。

其他方面,志愿军从不虐待战俘,与朝鲜当地百姓秋毫无犯,这些都是日军不曾拥有的优秀品质,也是美军最后不敌中国志愿军的关键因素。

依我看来,志愿军能让美军如此狼狈退出朝鲜,主要还是源于坚强的斗志与炉火纯青的战术打法,包括指挥者的战略眼光。

在意志上,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国将军回忆:美国人要与中国人开战,简直是发疯,中国军队都不是人,他们是一群机器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必胜的信心与坚强的斗志,才会令美军闻风丧胆。

在战术上,志愿军的运动、穿插夜袭作战、分割围歼都是美军此前不曾遇到过的。

志愿军擅长打突袭,通过夜间大范围穿插令美军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准备防御,就被我军一网打尽。

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相持阶段,毛主席真知灼见地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战术,让美军根本无从防范,只能被动挨打。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毛泽东主席与彭德怀总司令在战争中的眼光与战术水平,根本不是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之流所能想象的。

譬如,著名的长津湖战役爆发前,美军不相信刚刚来到朝鲜战场不久的志愿军会在长津湖这个地区与“联合国军”展开交战。

毛主席从宏观角度分析的这场战役的紧迫性,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将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完全分割包围。若不是美军依托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时间还将会提早。

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就说过:中国志愿军的领导者是军事与政治智慧的高度结合体,他们不仅能够指挥一支简陋的军队,在战场上对抗现代化的军事强权,而且能够在劣势下把部队锻炼成一个训练有素,有团结力的战斗体。

图片图|夜间行动的志愿军

我必须承认,中国军队是一个素质很高的敌人,也是一个不容易被打倒的对手。


结语








































结合相关史料,与参加过太平洋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军老兵回忆来看,他们眼中的日军是歇斯底里、不讲道理。

但张牙舞爪的背后,恰巧是日军害怕死亡、害怕战争的懦弱点。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能够找到他们的弱点予以针对,接着取得战争胜利。

虽说在战争过程中会有牺牲,起码能看到曙光,找到针对性的战术打法。

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时,即使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也很难从我军身上占到任何便宜。

并且美军看不到中国军队明显的弱点,无法起到针对性打击。无论进攻还是被动防御,中国人民志愿军丝毫不乱,在指挥者的正确领导下,美军像是跟一群机器人对战。

人固然会犯错,有弱点,情感上出现波动;机器人不会有这些问题,它们会按照设定好的程序,令别人难以招架,根本找不到弱点。

既然没有弱点,那就无法针对性。继而无法战胜。

因此,在这些二战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军高级领导的眼中,日军志愿军比日军更加可怕的原因就在这一点。

战争是残酷的,且交战双方必定会有牺牲。任何国家的军队投入作战时,事先都会计划大概的伤亡数字。

有伤亡或损失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拿下战役的胜利。但是,面对中国军队时,即使是牺牲了受到损失,也看不到胜利的曙光,这种绝望的情绪就会转嫁到自身。

美国纠集16个国家大老远奔着朝鲜而来,尽管装备的技术水平堪称世界第一。但是,朝鲜的地形地貌不适合机械化大规模协同!

我军善于打运动战、野战、突击队、游击战、近战、夜战、防御战,使美军的先进武器得不到正常发挥。

抗美援朝战争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十分明显而恰恰又会被人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是金钱武器,而是精神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