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的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官家,而其他朝代没有?

 謨地方 2022-12-06 发布于福建

曾经有段时间,大型古装剧《清平乐》、《知否》在国内的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两部电视剧都是描写宋朝时期的影视剧,在影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称呼皇帝叫“官家”,而不是“皇上”。

一些人对此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皇帝不是更加突然皇帝至高无上吗,为什么不称呼皇上。

实际上,宋朝时期皇帝的称呼确实是“官家”,只不过在正式场合依旧要叫“陛下”。

宋朝时期对皇帝的长湖,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这个话题。

“官家”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汉朝。

《前汉纪》有载:“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三国志·张既传》亦有言:“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

然而,这个官家不是指皇帝,而是朝廷、官府。

历史上官家第一次被称之为皇帝来自于《晋书、石季龙载记》中有相关记载“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

这里的官家值得是后赵皇帝石虎,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五代十国时期,“官家的称呼”已经运用在皇帝身上。

会将官家这次用在皇帝主要是“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故兼称之”。

也就是说官家和皇帝的称呼一样,所以到了宋朝以后,皇帝在公开场使用皇帝的称呼,私底下是官家。

宋朝时期,不仅文化底蕴浓厚,经济也十分繁荣。

宋太宗继承皇位后,由于自己的地位和根基不足,打算买手文人,为此他将两年一次的殿试改为一年一次,该次改革让人对外宣告宋朝要和士大夫共存。

所以,两宋时期,宋朝文人的待遇很高,由于文人在皇帝心中有重要地位,所以皇帝很喜欢跟文人聊天。

一次宋真宗在和侍读学士李句容喝酒聊天时候,问了李句容“何故谓天子为官家”李句容直接回复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宋真宗对此很满意,从此以后,宋朝就形成了公开场合称呼皇帝私底下称官家的传统。然而这事情,就是一则故事,具体什么时候称呼官家,没有相应的资料记载。

说个实话,“官家”这个称呼比起“皇帝”和“陛下”这两个称呼,会好上不少,这样让大臣对此压力不会太大,毕竟皇位的威严,让大臣们不得不对此对其感受到敬畏,“官家”这个称呼出现则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从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始,皇帝被定义为天下的主人,这让很多人对此感到敬畏,毕竟你是千万人的领头人,我们不尊重你不可能。这层身份定义从先秦一直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皇帝的身份发生了一丝变化。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不止,只要你有点实力就能称帝,所以过去至高无上的皇帝,声望也不像过去那样崇高,慢慢走了下坡路。

宋朝开创者赵匡胤,他之所以能成为皇帝,主要是依靠群臣帮扶才能成为皇帝,登基后他的皇权不太强悍,赵匡胤也知道自己不能对大臣太大强恨,所以他对于开国功臣十分优待。

宋朝皇帝为了加固皇权,不得不走上重文轻武的路线,这层因素存在,让宋朝文化底蕴很浓厚,文化浓厚导致宋军武力出现下滑。

由于皇帝很重视文化,所以他们进一步完善科举制,这让民间百姓认为读好书可以让自己平步青云,读书人地位得到提高。在民间,丈夫被妻子称呼为“官人”这个称呼出现,也是代表人读书人地位提高,妻子希望丈夫能通过读书方式让自己家里兴旺起来。

和民间的意思一样,宋朝皇帝也希望大家能称其为“官家”。

“官家”这个词比起皇帝起来没有那样高冷,让人对此感到敬畏,而且还拉近了皇帝和臣子、百姓关系,出现这情况,主要是就是宋朝时期文化氛围浓重的一个原因。

宋朝对文人的敬仰,这让文人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这期间不仅文人地位提升,商品经济也起来了,皇帝也没有之前朝代那样强势。

那时候各个行业被有个家的称呼,医生被称之为医家、诗人被称为诗家,反正一个字各个行家都被称之为家,皇帝作为国家的象征,自然也要跟着民间走,所以称其为官家也十分正常。

当然这种称呼只能在私底下,公开场合肯定要成皇帝或者陛下。

以上我们可以得知,宋朝时期之所以称皇帝为官家,主要是宋朝时期君权不太稳固,为了稳定君权,因而皇帝希望自己能士大夫共存治天下,这种情况存在,让他们对于相关的称呼比较随意。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