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灯火阑珊处

 冬歌文苑 2022-12-06 发布于北京

灯火阑珊处

2022年11月22日,由全国总工会举办的第十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圆满结束,经层层筛选,在59825篇入围征文作品中,冬歌文苑文友杨金红《灯火尤可亲》一文,喜获征文一等奖。 

获奖作品情感真挚、生动鲜活,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女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方山水一寸心,一路灯火一路情。

这位秀外慧中的职场女性,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翻开这些涤荡着烟火人间的纯情文字,我看到尘世千灯万盏,终不如内心心灯一盏。

的确,灯火阑珊处, 亲情尤可亲。

文中的“她”是一个“煤二代。”懵懂童年时,远在千里之外城市当矿工的父亲,亲手制作了一盏视若珍宝的煤油灯,一室之微弱的光明曾带给她蓓蕾般透明的梦想。乡村无边的黑,给了她一双黑里透亮的眼睛,也激起了追逐光明的信念。在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在“扑闪着的煤油灯下就着一大把时间,寻找到了读书的乐趣…”那些足以引起她心灵触动的故事,每每会像一簇磷火,点燃了那些奔向光明的希望之光。

山海或有陡峭,纵横捭阖方显一路山高水长;光亮或有明暗,纵使隔着岁月长河, 灯火阑珊从未暗淡 。

书本告诉她,勤奋能改变一切。在她为改变奶奶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读书的执念初见雏形时,在陪伴她读书的煤油灯温和的余光下,父亲告诉奶奶,为女儿争取到一个接班的名额,这是在她父亲的人生里带着彩光走向富足生活的一条捷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

父亲当然知道女儿喜欢读书,但生活的担子和女儿的前途,在近距离的实现和远距离的希望遴选中,选择“实现”,亦是这位矿工父亲的常情选择。奶奶“女娃也得好好培养,长大不比男娃差,太小了,不着急接班” 的劝阻,和她“更酷爱诗书里的人生”的倔强,使得父亲当着她的面 “将门重重的关上,煤油灯震颤中摔在地上,溅起一地刺鼻的煤油味。”当奶奶检起残碎的灯芯,父亲用剪刀拨了拨,望着眼前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的女儿,仿佛剪刀不是在拨灯芯而是在拨自己的心…

当闪烁的灯花,在夜色中孤傲倔强的明亮起来时,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一个挚爱读书的女儿和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细节刻画到位,衬托有致。

夜色一如往日,灯火也如旧日。父亲在生活中睿智的妥协了一回,他叮嘱:“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好好学习”。

这句对话不刻意但是必不可少,尤如那些忽明忽暗的夜色里一盏坚定的灯塔,指引着航归的人们踏上回家的路途。

山野万万,尘世陌陌,生活总要经历一些艰难的抉择。当父亲那双充满老茧的手摔掉煤油灯时,他是想把生活砸开一个窟窿,重现一片天日,面对女儿深藏心底的光焰,不能随意让她的希望变成失望。可是,对女儿的爱在心里翻腾, 仿佛觉得是他自己错了,“奶奶心底里的希望” 让他拱让选择权,让酷爱读书成全理想,让光明牵引希望,亲人的爱此时如明亮的金光闪现在文字里。

“我不断长大、读书,毕业,再读书……”

当不怕从门楣上“带着哨声挤进来的风” 吹灭了的电灯代替煤油灯的灯火,这是一种生活的延续,也是光明和希望的延伸。在世上的人们啊,他们继续烹饪着三生烟火,看四时风光,品五谷杂粮……自此灯光变得华丽,视野更为开阔,志向未变,亲情依旧,只是坚定了目标,灯火和追求更明亮更高远。 

知识改变命运,追求创造价值,只有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溶入社会发展,淬炼社会意义,才能彰显改变的要义。

在作者的身边,父亲也是领路人。当炽热的矿山深情之火吸引了她和矿山"兄弟″携手新征途。征途上,灯火璀璨,沿着父亲走过的路,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近乎呐喊,近乎宣誓。

“我们来了!” 充满激情,充满感动。

这一激情源于“矿山像一匹匹疾劲的鬃马,在新时代火热的季节里风华长抒,开启了信息化、机械化、多元化、现代化的高质量华彩序章。”

 这份感动源于“那高耸的井架,像一只雄鹰振翅高飞,谱写着一首矿山蓬勃发展的长歌。还有那滚滚而去的煤焦炭,在热闹的火车皮上呼啸远去,奔向广袤宽阔的港口码头”。

当无数个城市、无尽的人们都藉由这滚滚乌金燃起的高光灯火和我、和我们,有了相互建立、相互联接时,新时代下的矿业人怎能不激情澎湃、 感动不已呢?!

 “在这里,我真正读懂了长长岁月里那些凝结了爱与温暖的灯火并不单单指煤油灯和电灯,大爱应该是这新时代里缔造灯火的矿工。就是这群矿工兄弟,是他们在百里矿山,用青春作伴,与煤炭为伍,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高亢奋进的歌,点燃了一盏又一盏源自光明的灯盏。”是啊,时代呼唤光明,光明在煤炭行业的风行标上画下了历史性的多彩笔墨。

通读《灯光尤可亲》全文,从一室之光到一城之亮, 从一盏煤油灯到无数的灯火通明, 从心灵之光折射到生活之光、生命之光,因为有光,才有了她对奶奶对父亲的感恩难忘之情;因为有光,才有了她对矿山之爱胜过爱她自己;因为有挖掘光明的人,这个世界在她的心中才一直温柔,灯火才一直可亲! 

只有在人生次第更迭的灯火中像一条纽带一样将自己和煤矿紧紧捆绑在一起,才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情意绵绵的爱的赞歌;只有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对烟火人生的热爱,才能让自己也同样发出光和热,遇见更好的自己。她深情地说:“感恩她给了我四季如春的家,给了我如火如荼的生活。矿山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她!”

灯火可亲是初心,是砥砺前行的动力,也是新时代矿山儿女孜孜追求、为之奋斗的伟大的中国梦。

我仿佛再一次看到,在这个姹紫嫣红的深秋,城市灯火万千,阑珊处,我们一路熙熙攘攘,终摘得最可亲最深情的一盏。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杨青,网名:青莲池上客,男,60后,农民。江苏滨海人。喜欢文学中的生活、喜爱生活中的文学。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