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学术圈中人,好些都看不上钱锺书,这是我早就知道的 更有甚者,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12-06 发布于北京
当代学术圈中人,好些都看不上钱锺书,这是我早就知道的。更有甚者,对于钱锺书的为人与学问,几乎全部都想否定。
 
尽管,在公开的报道上,钱先生是世所公认的“博学鸿儒”、“一代泰斗”。近代以来中国文人,也仅有两位大佬可以独立成“学”:一个是鲁迅,是为“鲁学”;另一位就是钱锺书,半认真半开玩笑,谓之“钱学”。刘梦溪还说,再往上也只有一个“许学”(许慎)而已。可要我说,钱先生只是表面上倍享尊荣,实际里看不惯他的人,只怕还更多。这里面的原因,既有大众逆反的心理(你越是权威高大上我就越想踩踏一脚),也有一些很具体的反感因素。
 
钱锺书落下的“罪状”,要我总结起来,大抵就三样,“骂名”也基本由此招来。一个,是嫌他刻薄,“毒舌”。钱先生待人接物很是谦恭,但私底下确实爱臧否人物,管不住嘴,那英式俏皮话损起人来扎心入骨,虽说是无心无恶意的闲谈,可确实冒犯了很多文化名流。比如他或指名道姓或含沙射影diss过的张爱玲、沈从文、林徽因、周知堂、陈寅恪等等时贤,有些言辞也着实失之温厚,这是无需讳言的。这些人的粉丝自然都受不了,自媒体时不时都要拎出钱杨夫妇奚落一番,这些“爱豆”的自干粉难辞其功。不说别的,林徽因张爱玲的铁粉,就不大可能同时对钱杨恭敬如仪。
 
二个,有不少人鄙薄钱锺书,是觉得他“自私”,是个“学术自了汉”,颇有耻与为伍的架势。这里面又有两层解说:1,丙午丁未,风雨晦暝,你老钱就知道明哲保身默存偷活,关起门来不问天下兴亡,学问再大又如何呢,终究有负“知识分子”之高名,不过一介犬儒而已——葛红兵那些“酷评家”,20年前就这么大义凛然指斥了。2,你好一尊“文化昆仑”,积了十数年的学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究天人,晚年又享有这么大名声,却从不培养学生,不愿花时间栽培传人,身后落个广陵散绝后继无人的下场,不是自私而何?这个,连素来温文尔雅的施蛰存都曾经直接批过。第三,进而一步,是迳直贬损钱先生的学术。典型的言论,是说《谈艺录》也好《管锥编》,亦罢,统统“有学问无思想”,不是掉书袋就是卖弄文采,钱著不过就是一堆“高级资料”,是“点击度娘就能办到的材料汇编”,而钱锺书本人也就是“两脚书橱”罢了。这些话,王朔李美历们都公开表态过,一副羞与哙伍夷然不屑状。
 
可我敢说,这三点诟病,都充满着深深的误解,直同莫名其妙的一盆盆污水。要么是看不清钱先生深藏若虚的智者面目,要么干脆就是读不懂钱著的精深博大与隐微大义,所以才会发出如此可笑的指责。说钱先生为人刻薄且自私,是不明白钱先生少年时代起就要献身学术的志向,是不理解他尽管隐身书斋内仍然嫉恶如仇的性情,更对他“忧世伤生”“而平生学问心事,皆寄托于书”的良苦用心分外隔膜,才会发些如此外行的议论。比如说他不培养学生,其实他晚年大量时力就耗费在与年轻学人往来论学上,每天都要回几十封信,《管锥编》余下工作一缓再缓,最终胎死腹中,都与此浪掷有莫大干系。后来的他,几乎没有“嫡系弟子”,一来是年纪大了,早没实际教学任务;二来是厌恶“开宗立派”,不屑当什么宗师座主导师,深恶痛绝那种无聊的圈子化,始终独来独往遂初之愿;三来,那些年的是是非非,眼见无数师徒反目恩将仇报,他目击心伤,早就心灰意冷并心存戒心,无意再去沾惹了,此之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也。这些暮年心境,他身边人的日后追忆,如今都是可以看见的。骂他的人,似乎完全漠视这些,只为显示自身的高明与高洁。“你看,我连大师都敢指着鼻子臭骂,牛不牛”?
 
至于钱锺书到底“有无建树”,是不是“大师”,更无劳我等来费舌劳唇的。昨晚翻阅一本老杂志,恰好看到一段记录,说是1981年的时候,时掌文化部的周扬,有一日曾专门找人谈话,问及钱锺书。他说,最近补读钱著,发现此公绝对“国宝”,“可惜过去对他重视不够”云云,最后诚恳问了一句,“我们能不能吧钱先生的班接下来”?来人也是著名学者,沉吟半晌后斩钉截铁回他,“不可能,完全没有可能!即使在可见的几代人之间,也没有这种可能性!”这样一段对话,委实把一切质疑早都化解了,喷子们知不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