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病后调护

 文香阁 2022-12-06 发布于河北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是否有听说过“春捂秋冻”这个谚语?但是吧,如果稍微“秋冻”不好的话,就很容易得伤寒症。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编近日翻阅古籍,找到了不少咱们的“老祖宗们”留下的有关伤寒的对症之法。

  下面就由小编带领大家一起看看咱们的“老祖宗们”是怎么说的吧~。

图片

成无己:《内经》曰∶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新虚不胜谷气,是生小烦。

  吴谦:霍乱,吐已利断,汗出已止,脉平和者,内外俱解也,法当食,食之小烦者,以吐下后新虚,不胜谷气故也,节其饮食,自可愈矣。

图片
图片

  陈修园:尚有小烦者,食入于胃,浊气归心,一时不能淫精于脉也。盖吐利初愈,以其人脏腑新虚,不能胜受胃中之谷气故也。谷气足,经脉充,胃气复,烦自止也。

图片

  尤怡:吐利之后,发汗已,而脉平者,为邪已解矣。邪解则不当烦,而小烦者,则非邪气所致。以吐下后胃气新虚,不能消谷,谷盛气衰,故令小烦。是当和养胃气,而不可更攻邪气者也。

  郑重光:吐、利、发汗、脉平,阴退阳回,乃有此象,犹以新虚不胜谷气,而致小烦。盖霍乱吐、利,晬时不可便与饮食,以胃气逆反,仓廪未固,不可便置米耳!

图片
图片

  张锡驹:霍乱一病,夏秋最多,是风寒暑湿之邪,中人皆能病霍乱,非止一寒邪也。若吐、利过甚,损伤中焦之气,以致阴阳间隔,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不多饮水者,无分寒暑,皆宜四逆理中治之。盖邪盛而正实者,当泻其邪;邪盛而正衰者,宜扶其正。况夏月之时,阳气浮于外,阴气伏于内,复以冷风寒其形,冷水寒其胃,内外皆寒,风暑之邪,未有不乘虚入于阴经者。所以夏月只有阴证,而无伤寒,今人患暑证死,而手足指甲皆青者,阴证也。古人以大顺治暑,良有以也。

图片

  黄元御:吐利发汗之后,阳气极虚,而脉却平和,是正复邪退,必自愈也。而犹有烦者,以阳气新虚,不胜谷气,谷气不消,则阳郁而烦生故也。

  曹颖甫:此节为病后正气复者言之。服四逆汤而吐利止,服桂枝汤而发汗已,其脉已平,可无他虑矣。然于食后往往烦懑气短,究其所以然,则以吐后而胃气一虚,下后而胃气再虚,发汗而胃气三虚,胃虚则胰液、胆汁并耗,不能消谷,故不胜谷气。减其食则愈,故不另立方治。

图片
图片

  刘渡舟:这一条放在霍乱病的后面是有道理的,针对性很强。脉平,就是说脉不浮不沉,不数不迟,不大不小,阴阳和平了,也叫和平之脉。吐利或者发汗以后,病人脉平了,症状还稍稍的有点儿烦热不解的,是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因为霍乱的特点就是呕吐下利,吐利治好了以后,正气还没完全恢复,脾胃之气不旺,不能够胜任谷气,就出现烦热。损谷则愈,给他少吃一点儿,喝点儿稀的,逐渐恢复脾胃之气,病就好了。顾脾胃,调饮食。

图片

  胡希恕:吐利发汗者,又有点吐利,而微微汗出,发汗不是咱们拿药发汗,不是的。

但是虽然它有点吐利而汗出,可是脉平,脉平者属表里无病,表里没什么病。而且不是大烦躁,它小烦,这个烦大概都是指的胃说的,胃不和者,烦嘛。小烦,胃里头不舒服,所以它吐利而微微汗出,「阳明病,法多汗」嘛。

  这个主要指的这个陈食才有这个情况,所以这个脉平,没有什么大碍,表里没有什么特殊的其它的问题,邪气没有,主要由于什么呢?

 「新虚不胜谷气故也」,它得了霍乱这个病,所以胃气虚。那么这胃气新虚还没恢复,人就是瞎吃,那就是不能消化,实在胃了,所以小烦、吐利,这都是这么来的。那么这个减食就好了,    我们不必进行治疗。所以新虚不胜谷气,它没有化谷气的能耐。

  陈亦人:呕吐腹泻汗出等证均解,脉亦平和,是邪去正复的恢复期。间有微烦不适,乃病后新虚,不胜谷气。只须注意饮食调护,节其饮食,烦自可除。

图片
图片

  子恒:呕吐下利发汗后,脉象平和知邪气已退,正气将复。胃气因吐下发汗而虚,谷气不化故现烦热,待胃气恢复则愈。

胡志成

天河区元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

  看来古人也有得伤寒症的困扰呀。小伙伴们可酌情按照“老祖宗们”的辩证方法来抵御“伤寒症”的攻击哦~

   温馨提示:各位小伙伴们如果还想进一步咨询,可以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