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的家庭版应对策略

 美酒佳酿 2022-12-06 发布于河南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扶凡人心,但这样的惬意悠然是要放在生活稳定的大前提之中,而今年的冬天注定是那样的特殊。在这样的不确定之中,我们也来聊些应景的话题,聊聊家中可以适当准备的中成药系列,比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感冒初起阶段”适合选择的荆防败毒散。

图片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来源于北宋儿科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决》中的“败毒散”一方,原方适合于气虚之人的外寒风寒感冒之症。而荆防败毒散是在败毒散的基础上,减去人参、生姜、薄荷,而加入荆芥、防风而成,使其“开肌腠、去风寒”之功更强,而且也可以适用于疮疡、痘疹等毒蕴肌表之疾,又有逆流挽舟治泄利之用。

荆防败毒散组成:

羌活5克、独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枳壳5克、茯苓5克、荆芥5克、防风5克、桔梗5克、川芎5克、甘草3克。

注:原方为散剂,现可选择汤剂,儿童也可选择原方原剂量的中成药“荆防颗粒”,可供选择。

——《摄生众妙方》

此方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为君,荆芥“气味俱薄,浮而升”,防风乃“风药中润剂”,是治疗“风邪”为患的通用药。羌活、独活祛风除湿,发散郁结,川芎、柴胡行血祛风,解表邪,止头痛;桔梗开提肺气,枳壳降气行痰共为臣药,前胡疏风祛痰,枳壳宣肺祛痰,茯苓渗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使得全方疏风除湿、理气解郁、和血祛痰,使得风邪夹寒、热、湿、郁、痰之毒而解,故名“败毒”。

1

古代的“防疫之方”

之所以在当下介绍此方,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治疗风寒为患的“外感药”,而且它还是古人治疗瘟疫之良剂,人参败毒散常被古人称为“活人败毒散”, 意在表达其透邪之功,能够使得“疫疠之气”在疫病早期消散,而无传变之虞,而且配以人参之方尤其适用于体弱之人。

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此方为什么能够用于疫疠毒邪?

如果可以抛开荆防败毒散与败毒散的关系来看此方,其实不难从中看出小柴胡汤、茯苓甘草汤、四逆散、桔梗汤等数个“伤寒经方”的影子,也就是说此方的拟方思路很大可能也是源于仲景之理,与《伤寒杂病论》属一脉相承,这也是其抗疫之根。

反观北宋时期的历史气候特点来看,与我们现代是较为相似的。两宋前中期的气候特点都是较为温暖的,所以,这个时代所出现经典方剂也一改前人重用“辛温发散”之风,转而以“辛平透散”为主,不仅能够“轻汗透邪”,方剂也更显平和。

也正因如此,《古今医统大全》言:“瘟疫通治剂:荆防败毒散,治天行时疫,发散瘟邪”,故而此方也成了当时百姓颇为认同的“防疫”之方。

2

辛散平剂

荆防败毒散以透散疏利见长,其性辛平,更适合于“感冒的初起阶段”。

吴澄《不居集》言“荆防败毒散,治风热时行感冒”;《幼科汇诀直解》载其治疗“四时咳嗽”;《景岳全书》载其治疗乳蛾喉痹;而现如今此方还多几个颇具适应症,比如空调风所致的感冒或者遇寒而出现的喷嚏连连,鼻流清水样涕的冷空气过敏所致的鼻炎。

也就是说,当我们出现发烧、怕冷、身上没有汗;鼻塞、喷嚏、流涕;咽喉红肿疼痛;或头痛、咳嗽时都可以先用荆防败毒散“开肌腠、去风邪 ”。

3

痘疹

除了感冒,疫疠之邪需要辛散透发,还有一类疾病也需要,那就是皮肤“痘疹”。《痘科辨要》言“荆防败毒散,发热为痘未真,先用此汤探之。”古代“水痘”是一种危及幼儿生命的重症,现如今已经拥有疫苗,也算是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了。既然,“水痘”的发生已经大幅下降,那荆防败毒散就没什么用武之地了么?除了能够治“水痘”,荆防败毒散对其他一些皮肤病也是卓有成效的,比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疮疡初起等。

儿童生理特点“脾常不足”,易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稚阴稚阳,肌肤柔弱,皮毛腠理不密,加之护理不当,外感风寒湿邪,蕴结于内,熏蒸于外,邪与气血相搏,蕴结肌肤,发为皮肤瘙痒、皮疹、疮疡。荆防败毒散以荆芥、防风疏风止痒,开腠理逐风邪外出;以二活温通散寒除湿;余药宽胸膈畅肺脾,解毒透疹,通行脏腑气机。其邪尚未深入,其病在表,小儿正气尚足,以荆防败毒散祛风散寒除湿,消疹止痒最得时宜。

这就是可担“防疫”大任,亦能顾护“感冒初起”,还可解表去疹,能够“以一敌三”荆防败毒散,中成药系列之荆防颗粒,希望它能够舒缓大家对于儿童冬日感冒问题的焦虑。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香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