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年开始,部分人或要开始“过紧日子”了?3个原因很现实

 天承办公室 2022-12-06 发布于江苏

如今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叠加疫情反复的影响,人们赚钱越来越难,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房贷、车贷、教育、医疗、日常开销……一座座大山压在头上让人们不敢有任何松懈。明年开始一部分人可能会更难,需要节衣缩食过“紧日子”,这是为什么?

一、过“紧日子”的三个原因

第一,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很多人发现物价越涨越高,而且一旦涨上去,短期内很难跌下来。之前相关部门曾预测2022年下半年物价水平相比上半年会上涨,实际上刚刚过去的9月、10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确实同比上涨了约3%、2%。

目前一些地区的猪肉价格已经涨到33元/公斤,相较年初20元/公斤左右上涨了一半以上。不少人认为明年疫情的影响不会消失,猪肉、鸡蛋、蔬菜等食品的价格很难下降,人们在这一方面的支出仍会占比较大。

第二,房价上涨希望渺茫,房子已经由投资品变成风险资产,多套房持有者的养房成本会提高。一些炒房客持有的多套房产并不是用闲钱购置的,而是通过借钱、贷款、重复抵押等途径囤积的。他们身上的贷款负担很重,所承担的风险也很大。

2022年全国各地法拍房不断、断供潮蔓延已经说明很多人扛不住高额房贷了。2023年在“房住不炒”的总方针政策下,房价上涨的几率渺茫,房子变现难,多套房持有者依旧要面临高额的贷款压力。

除了贷款,持有者还要承担物业费、水电费、维修费等养房成本。这些成本单独一套房或许不高,但如果十几、几十套累计起来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房屋不住或者租不出去、卖不出去,持有者没有收入只有开销,那这些花费势必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准。

第三,实体企业复苏难,为自保恐怕会继续优化架构、裁员、降薪,不少人会面临收入“打折”,甚至工资被“拖欠”的难题。今年很多行业不景气,企业“爆雷”频发,比如房地产龙头企业恒大、本土超市大佬“永辉”、火锅界一哥“海底捞”……这些企业要么负债亏损,要么营收大跌,陷入经营困境。

为了自保这些企业纷纷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架构,裁员、降薪以自保。有数据统计仅2022年第一季度,就有1700家上市企业裁员超过90万人。更不用说那些没上市的小企业、个人工商户,更是倒闭无数。

明年疫情形式依旧不容乐观,经济衰退风险仍较大,实体企业恢复效益、规模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这种情况下,不少今年保住工作的人明年还可能会被裁,面临无业可就的局面。

即使没有被裁勉强保住职位,不少人的工资也会被“打折”或者停发。前段时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布对副总监以上的高管“降薪10%以上”,国美宣布给员工停发工资、社保,都说明企业为了渡过难关只能断臂求生。

二、如何过“紧日子”

首先尽最大可能保住收入,安稳过渡到经济好转时期。就算被降薪也尽量不要“裸跳”,保住目前收入平稳过渡,同时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增加收入途径。可以尝试在本职之外兼职创收,比如送外卖、跑出租、做代驾,都可以在下班后“增收”。

其次保本为主,不要做风险高、不确定的大额投资。现在的投资理财收益都较少,不要图“高额利息”去做风险大、不熟悉的投资,否则很可能陷入“你盯上了别人的利息,别人盯上了你的本金”的骗局。

最后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不要相信“钱是挣出来,不是攒出来的”这种谎言,对普通人来说,钱就是精打细算存下来、攒下来的。不做高消费、冲动性消费,多购买打折商品、节衣缩食,制定合理的预算并适度消费。

小结

明年经济大概率依旧不景气,普通人要冷静、谨慎,捂紧自己的钱包。面对“紧日子”,一部分人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本增收、缩减开支,同时谨慎投资、不盲从冲动,才能平稳渡过、迎来转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