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戾气致病

 字奴雲丹 2022-12-06 发布于四川

古人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意思是:和睦带来吉祥,不和招致祸患。有研究证实,人的疾病70%来自于阴阳失调,情绪暴躁,身心失。而情绪的调节,身体的强健,心灵的祥和,这三者能不能和谐共处,全凭自己的修养和修为。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山有阴山阳山,时间有阴时阳时,人体同样由阴阳和合而成。如果阴阳不平衡,身心的磁场就会充满戾气,戾气来自于多维度,有自我心理的戾气,也有身居环境的戾气。化解戾气,避免身心受到伤害的办法,就是修心。

如何修心呢?问心无愧,做好自己。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讲,做人做事要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遥望上空要对得起天,俯首脚底不能亏欠于地。问心无愧就是慎独”,独善其身。简简单单,不去算计;本本分分,不去欺骗。王阳明是没有留下遗言的,他自我评价道:“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坛经》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佛是谁呢?是人,非神也!他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人觉悟,讲因果规律,即“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不虚”。一个人最终的觉悟,还得靠自己,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本心,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你。而不成为庄子说的丧己于物、失性于俗的那个你。

周国平说: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只有真正悟透个哲理自然明白,人生意义在于领悟和坚守,生命的厚度在于智慧和韧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