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界高龄名家传集之侯喜瑞、章遏云、马少波、郭玉昆、刘泽民

 cxag 2022-12-06 发布于辽宁

图片


赵绪昕先生

戏剧评论家 作家


菊国人瑞  梨园耆宿
——京剧界高龄名家传集(十一)
赵绪昕

侯喜瑞(1892—1983):男,字霭如,回族,北京生人,原籍河北省衡水,京剧架子花脸演员,侯派艺术创始人,享年 91周岁。出身贫寒,早年丧母,自幼喜爱京剧,11岁时经北京喜连成社秦腔(梆子)教师勾顺亮介绍入科班学艺,初师从勾顺亮、李居山(艺名一条鱼)学梆子老生戏《碰碑》《法场换子》《哭灵牌》《杀庙》《三疑计》等,梆、黄兼修,跟随萧长华学京剧丑角戏《连升店》《花子拾金》《蒋干盗书》《打砂锅》《打灶王》等。

图片

后改工京剧架子花脸,向韩乐卿、叶福海、罗春友等学习《盗御马》《白良关》《锁五龙》《清风寨》《闹江州》《芦花荡》《五人义》《丁甲山》《法门寺》《东昌府》《金沙滩》《牛皋下书》《取洛阳》《通天犀》等,成为科班里演架子花脸的骨干学员。

侯喜瑞《荒山泪》片段 时年64岁

侯与金少山同为韩乐卿门下弟子。侯出科后留在喜连成社帮忙,在大班演出,在小班教戏。19岁拜黄润甫为师,得到黄师的悉心传授,学会十几出戏,深得黄派表演艺术的神髓,成为黄派艺术主要继承人。坐科7年,将近出科时,嗓音“倒仓”,刻苦练功,但嗓音终未恢复。独立搭班后,除主演外,为杨小楼、梅兰芳、高庆奎、余叔岩、王又宸、孟小冬、马连良、言菊朋、谭富英、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李万春、朱琴心、徐碧云、于连泉(筱翠花)、尚和玉、方连元等配戏,声名鹊起,很快成为花脸行中的名角。

他学的戏多,戏路宽,主演和配演皆能,以配戏为主,注重吸取各家之长,钻研刻苦,逐渐形成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人称“侯派”,在京剧的一段时期内,与郝(寿臣)、金(少山)在花脸行鼎足而三,共造京剧净行辉煌时代。他秉持“扮戏不是我,上台我是谁,唱谁明白谁”的艺术原则,表演以塑造人物为中心。

图片侯喜瑞《战宛城》剧照

身上干净漂亮,工架讲究,造型优美,刻画人物细腻生动,亦庄亦谐,嗓音虽沙哑,却擅炸音、沙音的运用,念字清晰,送字音长,喷口有力,字字入耳,唱有韵味,身材虽然矮瘦,却通过装扮、扩展身架等艺术手段弥补自身的不足,演出有魅力,剧场效果火爆。他通过数十年的舞台实践,总结出花脸表演的一套法则,即“膀如弓,腰如松,胸要腆,腕要扣,腿要精,腿起要重、落要轻”,他的很多表演经验被后学者奉为典范。拿手戏有《盗御马》《青风寨》《丁甲山》《战宛城》《牛皋下书》《法门寺》《取洛阳》《闹江州》等。

他扮演的窦尔墩、李逵、牛皋、曹操、马武、马谡、刘瑾等人物舞台形象,成为京剧架子花脸学摹的样板,有“活曹操”之誉。他虽为一派创始人,却不争角色和排位,职业道德高尚,虽未领过班,却为主角所倚重,平易近人,对票友不轻视,对从学者倾囊以授,被尊为艺高、德高、寿高的京剧耆老。1960年经他本人口述、张胤德整理撰写成《学戏和演戏》资料,1990年10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张胤德编纂的《侯喜瑞艺术评论集》。他曾在富连成社、中国戏曲学校、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内弟蒋少奎亦为花脸演员,得其教益。弟子有关鸿斌(非关鸿宾)、马崇仁、袁国林、尚长荣、齐啸云、李荣威、张关正等。

图片

章遏云(1912—2003):女,乳名萍儿,字珠尘,别署珠尘馆主,上海(有记为浙江杭州)人,京剧旦角演员,享年91周岁。出身官宦之家,得良好家教,幼随家迁居北京,7岁拜师学艺,12岁随母到天津,拜王庾生为师,先学京剧老生,后改工青衣、花衫。继之又在北京城南游艺园搭班学艺,11岁在北京开明戏院票戏首演二本《虹霓关》,被王瑶卿赞为“女伶中的梅兰芳”,收为弟子,亲传多出王派擅演剧目。

章遏云晚年《探母》片段

父丧后家道中落,“下海”为伶,14岁在天津开始登台,展露头角,初搭雪艳琴戏班,常献艺于京、津,尤得名流赏识,有诗赞曰“艳如桃李,凛如冰霜”,声誉鹊起。她演出不计较名位先后,1928年北京女伶演义务戏,许多演员为名次争执不休,她自告奋勇争先登台演出,受到舆论界好评。

艺术上除得王瑶卿真传,又转益梅派、程派,对尚、荀之艺广收并蓄,不受一家一派的限制,均有所获,成绩卓然,技艺猛进,与言菊朋、高庆奎、程继先、王又宸、马连良、金少山、贯大元、杨宝森等生行名角皆有同台合作经历。1930年代初自组戏班,邀请名角叶盛兰、侯喜瑞、马富禄、周瑞安、陈少霖等加盟,多次莅临天津,在春和、开明等戏院演出,驰誉天津。

图片
章遏云《霸王别姬》剧照

她的戏路宽广,演出《霸王别姬》《福寿镜》《梅玉配》《碧玉簪》《荒山泪》《文姬归汉》《玉堂春》《四郎探母》《打鱼杀家》《回荆州》《宝莲灯》《红鸾禧》《雁门关》《天河配》,全部《金锁记》《双娇奇缘》《儿女英雄传》,新排戏《芙蓉剑》《二度梅》《杏元和番》,反串小生戏《辕门射戟》等,拿手戏如《虹霓关》《得意缘》《牧羊卷》《苏三起解》等。她文武兼备,尤善跷功,嗓音甜亮柔美,响遏行云,扮相俊俏秀丽,精于做戏表演,台风端庄大方,身段轻盈、刚健、婀娜兼而有之,水袖功和跑圆场亦为旦角演员中之翘楚。

1930年底天津《北洋画报》举办选举坤伶四大皇后,她与雪艳琴、新艳秋、金又琴当选,此后更加盛名于世,在上海、武汉、南京等南方之地倾倒观众。她洁身自好,不愿阿谀权贵,拒为达官侧室,1940年代一度息影舞台。后复出,1940年代迁居香港,1954年应邀赴台湾演出《六月雪》等引起轰动,1958年定居台湾,曾为大鹏剧校教师。199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有《章遏云自传》一书,后在中国台湾亦有关于她的书出版。

图片
 马少波

马少波(1918-2009):男,山东省莱州市朱由村人,剧作家、戏曲改革家和京剧界领导人,享年91周岁。1931年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创办天外社,主编《天外》文学半月刊,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起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部秘书长、五旅司令部秘书长、胶东文化协会会长兼胜利剧团团长,主编《胶东大众》《胶东文艺》等刊物。

1941年开始戏剧创作,1943年起着力进行京剧改革的理论研究和组织领导。1948年领导10个革命文艺团体投入淮海战役中的宣传演出,改编和创作《木兰从军》《关羽之死》等剧。1949年10月在他的倡议下,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任秘书长。此后历任文化部第一届党组成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京剧团团长、中国京剧院与北方昆剧院联合党委书记、中国剧协常务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会长、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梅兰芳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京剧院在10年的时间里整理、改编、移植、创作上千剧本,演出120出新戏,与人合作创作古装剧《赤壁之战》《初出茅庐》《满江红》《摘星楼》、现代戏《白毛女》等。

京剧剧本有《木兰从军》《闯王进京》《关羽之死》《正气歌》《白娘子出塔》《明镜记》《雄关万里》《宝烛记》《宝剑归鞘》《再起清风楼》《蝴蝶梦》《白云鄂博》,话剧《指挥》《太平天国》《岳云》《演兵场上》《千年冰河开了冻》,京剧电视连续剧《十五贯》等共30余部作品。

出版有《马少波剧作选》《马少波新剧作》《马少波戏剧代表作》《马少波近作选》,散文小说集《东行两月》《在南极的边缘》《更红集》《从征拾零》,与妻李慧中合著诗词集《乐耕园诗词二百首》,戏剧理论集《戏曲改革论集》《戏曲改革散论》《花雨集》《看戏散论》《戏曲新论》《戏曲艺术论集》《写戏偶得》,主持编辑出版《中国京剧史》《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京剧丛刊》等。出版有《马少波全集》。

图片
郭玉昆《斗罗汉》片段

郭玉昆(1919--2010):男,天津市人,京剧武生演员,享年91周岁。出身梨园家庭,其父郭永福、姐郭玉蓉、姐夫均为京剧演员。他自幼随父学艺,6岁首登舞台,工武生兼老生。10岁开始搭班,长期演于天津、上海、南京、东北地区,得到郑子玉、张连洲、李兰亭、程永龙等指教。他看到盖叫天演《水帘洞》有耍双鞭的表演,决心练会耍双鞭,省吃节用把零用钱攒下,买了双鞭,父为他请来董月山教他耍鞭,经刻苦学练,终于练成耍双鞭的绝技。

他看到张翼鹏演《西游记》有同时耍双圈、旗和锤的“四绝”,他就练成耍双刀、双枪、双锤、双剑的技巧。后在上海加入小杨月楼的戏班,与小杨月楼之女杨菊萍交好,但提亲时遭小杨月楼婉言拒绝,认为他尚未成名,后期难料。他誓言三年为期,不混出名堂不来相见。他去东北,开始自立门户,日夜苦练,踌躇满志,在沈阳等地大剧场上演孙悟空戏和短打武生戏,客满3个月,声誉鹊起。1941年回家乡天津演出,引起轰动。他的演出佳绩得到小杨月楼的认可,终于答应女儿与他的婚事,并在今后的演出中给予大力提携。

郭玉昆《斗罗汉》片段

他的武功基础深厚,动作利落,“宝剑入鞘”等“出手”表演闻名于世,宝剑从身前抛出,背后入鞘,在梨园界享有“出手大王”之誉。再回上海后,他演的短打戏、长靠戏、箭衣戏均有上佳表现,尤其擅演孙悟空戏,造诣颇深,在整理、创编、演出孙悟空戏方面卓有建树,独具一格,塑型优美,艺宗郑发祥,技巧全面,表演精湛,如《水帘洞》《闹天宫》《五百年后孙悟空》《比丘国》《智激美猴王》《火焰山》《真假美猴王》《大破无底洞》《金刀阵》等,均为拿手剧目,且有他的革新创造。

常演出的戏还有《挑滑车》《长坂坡》《战马超》《雅观楼》《嘉兴府》《恶虎村》《四杰村》等。1946年在上海共舞台与小王桂卿合作演出《七剑十三侠》,各展绝技,工力悉敌,成为挚友。1948年应陈鹤峰之邀到汉口大舞台演出,从此定居武汉,1950年代初参加中南京剧工作团,任演员兼副团长,1952年成立武汉市京剧团,出任副团长。1979年任武汉市京剧团团长,1982年任武汉市戏曲学校副校长。弟子有高德明、刘恒斌、王沪醒、桂汉庆等。妻杨菊苹为武汉市京剧团旦角名家,享97岁高寿。

图片
刘泽民勾脸

刘泽民(1921—2013):男,汉族,原籍河北省保定,京剧文武老生演员, 或逝于2012年,享年92或91周岁。出身梨园家庭,其父刘春泉自幼在北京小荣椿科班坐科,工武净,与叶春善、杨春甫(杨小楼)、程春德(程继仙)、郭春山等是同科师兄弟,后在江南生根发展。其舅父李桂芳是小生前辈,也是当时著名的文武老生演员,演关羽戏最为出名,舅母张少泉演老旦。

刘泽民的父亲、舅父、舅母长年在上海老共舞台搭班献艺。他7岁开始练功,8岁即登台演关羽戏,故有“小老爷”之称,9岁演《收关胜》中的花荣。舅父李桂芳去世后,他为了继承舅父关羽戏的传授,10岁拜擅演关羽戏的路凌云为师,后来再拜关羽戏宗师王鸿寿的弟子李吉来为师,继续深造。

图片
刘泽民《古城会》剧照

13岁时以“小桂芳”的艺名陆续演出10余出关羽戏,为他今后的演艺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此时,他尚演《刀劈三关》《哭祖庙》《献地图》《凤凰山·薛礼叹月·独木关》等几十出戏。1939年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上海等地搭班,1941年在上海大世界游艺园演出。1942年起随赵松樵、赵云鹤父子演出,开始向赵松樵学《乌龙院》《风波亭》《跳财神》和《斩车胄》等关羽戏。1947年应邀赴广州演出,他的关羽戏受到欢迎,人称“生关公”(广东人称“活”为“生”)。

1948年与赵晓岚、赵云鹤、张鸣声、李鑫甫等在苏州开明戏院演出。1949年回上海,进共舞台演出。1957年山东省胶州京剧团邀请他去演出,又被潍坊市接去演出,并且挽留他组织国营的潍坊市京剧团,任团长兼主演和编导、市政协常委。因劳累过度,经常闹病,耽误演出,1961年只好辞职,回上海治疗修养。1962年以后参加上海新华京剧团。1976年在上海正式拜赵松樵为师,1979年调入上海京剧院。息影舞台23年后,1989年应邀参加纪念周信芳的演出,他的一出《古城会》震惊上海剧坛,应观众要求,上海电视台播放8次这出戏的录像。

他受邀在上海戏曲学校、京剧流派班、麒派研修班、上海京剧院教授《打严嵩》《哭灵牌》《战长沙》《独木关》《斩华雄》《斩颜良》《古城会》《水淹七军》《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受其教益者有刘长江、奚中路、刘大可、蔡际东、胡洪伟、周亮、张帆、吴双等。撰写出《周信芳先生的关老爷戏》《麒派的“徐策跑城”》《学麒派的关公戏》等篇文章,整理出《古城会》《汉寿亭侯》《秉烛达旦》《走麦城》等多出剧本。
 
参考资料:
1.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中国京剧史》中卷第1版、2000年4月出版《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二分册第1版
2.吴同宾、周亚勋主编:《京剧知识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第1版
3.丁秉鐩:《菊坛旧闻录·侯喜瑞》,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
4.赵绪昕:《“小老爷”刘泽民》,《中国京剧》期刊2012年第4期
5.金宝山:《“出手大王”郭玉昆》,《中国京剧》2013年第10期
6.《百度》等网络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