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侧面描写知识点总结

 芳草地的日子 2022-12-06 发布于辽宁

侧面描写

一、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一般文章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的有效补充和辅助,两者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直接抒发感情和见解,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方法,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景物的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侧面描写是一种很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特别是在正面描写不容易奏效的情况下,从侧面写,虽然着墨不多,却能收到正面用很多笔墨都难以达到的表达效果。比如,我们要描写风,由于风是看不见的,如果正面描写,尽管费了很多笔墨,但写起来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如果从侧面去描写,就会非常容易。我们可以从树枝的摆动,人物衣带的飘动、风吹到人脸上的感觉等方面去描写,就会使人感觉到风在吹拂,感受到风的大小和强弱,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这样就能充分考虑读者的想象力,在正面描写之外,辅之以侧面烘托,用侧面烘托来弥补正面描写的不足。这样不写正面写反面,不写本面写对面、旁面,就能体会到睹影知竿的妙处。

侧面描写的一般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运用陪笔

陪笔,顾名思义就是陪衬的文字,是借用其他事物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陪衬、烘染。运用陪笔,是侧面描写常用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风景,经常会运用到陪笔。

陪衬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正衬、反衬、衬垫、衬跌等等,正衬、反衬是陪笔的主要表现形式。正衬就是从正面去对比,以美比美,以勇比勇,以多比多,比衬的效果更加鲜明有力。反衬就是从反面去对比,以丑比美,以懦比勇,以多比少,正反对照,比衬鲜明。

比如《三国演义》中通过温酒斩华雄来体现关羽之勇。华雄之前连杀几将,让人胆战心寒,无人敢去应战。但关羽出战后,没用多久就将华雄斩于马上。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关羽是如何斩华雄的,但却从华雄的勇猛来衬托出关羽更加勇猛。

第二,写影响,是侧面描写的又一种常用手法。

当感情十分强烈很难表达出来,或者事物美丑达到极点却苦于难以描绘时,正面描写发挥的作用往往十分有限,而采用侧面描写,写出其影响和效果,写出事物、人物的影响之大、影响之深,就会让人感受到感情之强烈,人物、事物美丑之特别。

比如写美女,不是直接描写美女的美丽,而是通过路人的驻足观看,以及回头率极高等影响,来表现美女之美。古人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来写罗敷之美,就是描写出罗敷对各类人群的影响,来突出罗敷的美丽。

写影响和运用陪笔有所不同。

用陪笔,被陪衬者和陪衬者之间是对比和映衬的关系,前者为主,后者为宾,以宾陪主,宾主相得益彰。

写影响则不同,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之间不是映衬关系,它是通过被影响者受到某种作用产生的巨大影响来突出影响者,之所以要强调被影响者,本意在于描写影响者。通过描写被影响者,可以把所要描写的人物、抒发的感情,表现得更为集中、强烈,而且含蓄深蕴,耐人寻味。

二、小说中的侧面描写

第一,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或心情

环境之于人物,就像穿着打扮之于人物。“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如景观、院落、办公室、客厅、书房、卧室等个性化景象和陈设,能很好地从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身份、职业、阶层、趣味等。

如鲁迅的《祝福》中,描写儒学老监生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蛰居在这种环境中的人物鲁四老爷,必定是一个腐朽反动、没落守旧的封建卫道士。与具有进步思想的“我”,可谓圆凿方枘,话不投机,所以“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环境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身份、思想、志趣等的表现,起到了很好的侧面烘托的作用。

第二、与其他人物比较衬托突出对象

此法又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

衬,也即“烘云托月”,或曰“水涨船高” 之法。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部分,作者意欲表现孔明超人的智慧和才华,先有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介绍,后又路遇崔州平、石广元、黄承彦、诸葛均等人,这些人均仙风道骨,才气不凡,多次让刘备误认为是诸葛亮,但所有人都自言比诸葛亮逊色的多。这样孔明尚未出场,其过人的才貌,通过其他人物的比较衬托,“烘云托月”,“水涨船高”,侧面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或曰“水落石出”之法。鲁迅说:“优良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气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譬如《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用马谡的骄矜轻敌、狂妄自大、言过其实、纸上谈兵,来反衬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深谋远虑、谨慎机智。

第三、借助文中人物之口介绍评价对象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介绍这种侧面描写:“不直书甲之运为,而假乙眼中舌端出之。”如《红楼梦》中借小厮兴儿之口,评价介绍王熙凤:

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或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不好的事,或他自己错了,他就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去,他还在傍边拨火儿。……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这里通过兴儿之口的侧面介绍,王熙风那种言行专横、投机取巧、八面玲珑、见风使舵、面善心毒的性格特点都反映出来。还表现了一般人对王新凤的看法和评价,一举两得。

第四、借助他人的反应感受,间接表现事物

为了表现某事物,不从正面直接描写某事物,而是描写见闻某事物人的反应(表情、言行、心理等),从而达到间接表现某事物的目的。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表现玛格丽特的美貌,采用了侧面表现手法:

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通过观众和演员对玛格丽特出现时的反应和骚动,烘托出玛格丽特夺目摄魄的美丽。

三、古代诗歌中的侧面描写

古诗中常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景物人物的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映衬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大漠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韦应物《赋得暮送李胄》“楚江微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除了首句提到“微”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诗歌第一句描写了城内很少有人认识这位“隐者”,这就展示了其少有交际,不好交接俗人也。诗歌第二句描写了“隐者”家住深山,居室简陋。诗歌第三句描写了这位“隐者”与渔樵为伍;诗歌第四句描写了这位“隐者”日暮归来,被雨淋湿了衣衫。此二言也,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隐者的生活。总之,这首诗歌全部使用侧面描写手法,描写了隐者。

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

《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