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的糟粕:三寸金莲,千百年来数不清的中国女人饱受裹脚的痛苦

 小小家的格格呀 2022-12-06 发布于福建

裹脚有三种:三寸金莲、四寸银链、五寸铁莲。

小脚、又称三寸金莲,俗称为裹小脚,缠小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封建陋俗。

裹小脚尽管有不少批评声音,但直至20世纪初才逐渐地被废除。唐代已有缠足,始于何时何处不可考。
惟认为宋朝人以女子小脚为美,故此北宋神宗元丰后是开始流行的时期。至清末台湾多数福佬女性皆缠足。
这种行为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女性须自幼儿期时以布紧缠双足,使足骨变形足形尖小,导致走路时如小童般,只能以足跟行走。
虽然自清初已经有废止的声音,直到20世纪才正式废止,汉族开始认为是对妇女的一种压制手段,此习俗逐渐消失。


时代的封建陋俗

说到裹脚就想到我们村里的一个老人,她的脚就是裹了小脚,走起路来步履蹒跚的,走路都用都要有拐杖才可以。

我记得我们村里的很多小孩子都爱去她家听她讲故事,她很喜欢我们去听故事,我想她可能太孤独了。

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她把缠脚布拿掉在太阳底下晒太阳,我瞄了一眼那个脚当时就好难受,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是心里闷闷的。

我回家问了我妈,我妈就说小孩子懂什么,就是不给我说她的脚怎么了。

但是我还是很好奇,我又不敢去问,接下来几天我都想着这个事情。我突然想起可以问老师,我就问老师为什么有人的脚被折起来用布条裹起来不痛吗?
老师就告诉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我在想这是什么风俗那么恐怖,我当时又想到我瞄了一眼的那个画面,我就打了个激灵。


但是我还是很好奇,想要搞清楚。还真让我找到机会了,我妈要在新鞋垫上绣一些花,就去问怎么绣,我就跟着我妈去了。到了地方她就教我妈怎么画花样,怎么样绣,她边绣边讲教可认真了。

金色的阳光洒在她身上,是多么的和蔼可亲的人,我在想那么好的人怎么会有人把她的脚折断裹起来呢?

我妈怎么还不走我已经等不及要搞清楚这件事情了。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要到做饭时间了,我就告诉我妈我饿了,我看我妈脸色不对,我就赶紧说你不做饭,但是姑奶也要做饭呢?我妈就给姑奶说今天不用开火了,在我们家吃。我妈就叫我回家,我说不要,我要在这边玩,等你做好饭叫我,我给姑奶端饭。


时代的糟粕

我看着我妈走远,我回过头看到姑奶笑着对我说,你这个小滑头,说吧!特意留在这里想干吗?我赶紧过去靠在姑奶身上撒娇,也没什么事了就是想问你一下您的脚为什么被折断了裹起来,谁给您折断的,这该多么痛啊!

她点了点我的头,就为这事啊!神秘兮兮的。嘻嘻,我不是不敢问吗?

她慢慢回忆说是我娘给我裹得脚,她说裹脚很痛,要人按着才行不让挣扎,裹好后好久都不能下地走路,她把鞋子脱掉把裹脚布一层一层拿下来,我看到她的脚心里真的很难受,她的脚趾被掰断折到脚心下面,都和脚心长到一起了。

我就问她当初为什么裹小脚,那时候别人说裹小脚好看,能嫁个好人家。她还和我说她的脚裹了一段时间,新中国就成立了,就把裹脚布条拿掉了,把脚面的骨头在重新掰直,但是脚趾头没办法在掰了,我说那不是又痛了一次,是啊!又痛了一次。她说她也是幸运的,脚还能掰直一些。

我坐在那里发呆很久,直到我妈叫我,我才回神。我看见姑奶在椅子上静静地坐着不知道在想什么。我叫了叫姑奶,姑奶回神,问怎么了,要吃饭了,我去给您端饭。

时间过了那么久我都还记得这件事情。


缠足的记载
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