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参赛:谭庆荣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2-12-06 发布于江苏



      金  门  游  记(散文)
谭庆荣

                                  

         一
        金门,金门,金山之门。
        2014年11月19日清晨,在明媚的阳光下,我随旅游团由金山之门踏上了金门的土地。
        行走在金门的土地上,既能充分感受到秋日阳光的温暖,又能深切感受到居民的热情好客,通情达理,丝丝入微。
        金门女导游很年轻,很漂亮,很有文采。她告诉我们,金门三宝:金门酒,金门菜刀,金门一条根中外闻名,来到金门一定要多多选购。导游特别提醒女游客,一定要把卡里的钱刷光。钱刷光了怎么办,最多被老公臭骂一顿,还能怎么样。满意物品进篼了,还是划算。
        女导游告诉游客,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该买的东西一定要买。人生不留后悔事,是一种生活准责。否则,人在天堂,钱在银行。那时后悔,来不及了。
        在旅途中,导游反复提醒游客,这次旅行有美女相伴,这个美女就是我。是她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旅行和和以后的美好回忆。回去后一定不要忘了金门,更不要忘了我。再来金门,欢迎大家一定到我家里去作客,以后我们都像亲人一样往来,多好。
       说句小心眼的话,对女导游的口才与厚脸皮我是既佩服,又认同加不认同。

                             

     二
        参观金门第一站,金门民居。民居把游客的思路带回到了七十多年前。
        在日本人占领金门时期,很多金门人为了逃避战火,离开了金门。日本投降后,有些人并没有回到金门。因此,很多房子一空就是几十年。为了建设,保护两不误,金门县政府决定,政府无偿保护空房子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政府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宣传,要求房主人回家继承房产,一方面对房屋进行无偿维修。三十年后,如果还没有人来认领房屋,政府有权使用,并负责维修。这时,只要房主人回来要求收回房子,政府无条件让出。需要拆除的房屋,政府按照当时市值作价,房主人回来后随时可以领取。
        金门民居新旧搭配,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各有特色。不仅看起来舒服,住起来也舒服。
        在民居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台湾邮票,买几张作纪念,很有意义。
        在民居里,有一户人家出了三个博士。家长为了让家族长盛不衰,人丁兴旺,免费送香给游客,希望众人烧香,助他家兴旺发达。
        参观完民居,游览金门市区。说实话,金门最热闹的地方一点也不热闹,人太少。导游告诉游客,金门这个地方不适应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只适应种植高梁。由此,产生了著名的高梁酒。在金门高梁酒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限制了人口的发展。1949年这里常住居民六万多人,今天还是六万多人。年轻人多数离开金门另寻发展,真心祝他们好运。
                                                                                                                  三
        接下来,参观金门国家公园。
        美丽的金门国家公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最深刻的是停放在路边,当年使用过的飞机,大炮,坦克和各种军事装备,以及和海水连在一起的地下隧道。他们把游客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带回到了两岸敌对时期。
       导游平静地讲诉着当年古宁头战役的惨烈,8,23炮战的壮观。不知道她用什么方式,把当年大陆打到金门的炮弹计算到了个位数。我记忆不行,只记住了8,23炮战期间(1958年),大陆总共发射了47万多发炮弹。具体单数确实没有记清,不好意思。
        为了守住金门,二十万国军将士不仅劳苦,辛苦,还有痛苦。
        守卫金门,士气高昂很重要。
       誓与金门共存亡!当年的口号今天听起来,仍然是那样排山倒海,激动人心,势不可挡。二十万国军将士在既将亡国之际万众一心,斗志昂扬,抱着必死的决心,誓与金门共存亡。终于,守住了金门,也守住了国家最后的根基。
        当时,他们一方面天天备战,高度紧张,准备打仗;一方面还要忍受思乡之苦,思妇之苦。
        两岸敌对时期,特别是8,23炮战以后, 为了逃避战火,金门居民大量迁往外地。留下来的人很少,留下来的女人更少。
        不难想到,在一个很少见到平民,更少见到女人的地方,二十多万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长年生活在一个孤岛上,生活在一个随时会发生战争的高强度环境中,会发生什么事情。“金门岛三年,母猪变貂婵”。这句金门口语,告诉你当年国军将士的生活是多么无味,无聊和枯燥;也告诉你国军将士在困难和绝望面前毅志是多么坚定,多么不可动摇。
        反攻大陆,金门是最前线。最前线的生死存亡对于国家存亡,反攻成败至关重要。“毋忘在莒”,就是金门国军将士'誓与金门共存亡“的理念和信念。
        “毋忘在莒”,这四个刻在金门石碑上的大字,时刻鞭策国军将士不忘职责,坚定信念,并鼓午士气。
        当时,双方都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美丽动人的英雄故事。在产生英雄故事的同时,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当年的战场遗址,告诉你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两岸敌对时期,台湾共计派遣了三千多名特工潜入大陆。总结这些特工功绩,非常糟糕。三天之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员落网。七天之内落网人员超过百分之九十。时间最长一位,潜伏不到四十三天。要粮票,用粮票;要证明,有证明;要用简化字,就用简化字,就是藏不住人。其中奥妙,台湾方面至今也没有搞懂。
        台湾特工进入大陆,并不是所有人员都要执行重要任务。一些特工进入大陆后,军方仅要求他们在厦门看一场电影,或者买一点小商品,证明自己到过大陆就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任务,很多特工无法完成。
        两岸敌对时期,大陆有十三架飞机飞到台湾,台湾有九架飞机飞到大陆。这些架机人员都受到了重赏。1990年,两岸签定金门协议,同时宣布不再接收对方架机归来人员,这场毫无意义的内斗,才告一段落。
        这样,1989年那位大陆架机降落在金门机场的飞行员,就成了两岸架机归来的最后一位飞行员。

                             

  四
        两岸敌对时期,金门厦门都建立了针对对方的广播站。两个广播站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双方都有叛逃事件发生,就是明证。
        曾经有一位国军连长带着驳克枪偷渡到厦门,大陆奖励了他五十元钱。
       “为什么只有五十元”,他很不理解。
        大陆是按照投诚人员携带的武器价值进行奖励,他带的驳克枪只值五十元,奖励标准无法改变。
        “我这颗头就只值五十元吗”?,连长不满没有办法,只能认命。
        为了宣传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金门,金门县政府决定建立金门战史展览馆。经过千挑万选,最终在台湾大学找到了一位合乎要求的大学生当展览馆的讲解员。没有想到,该生到金门上任才几天,就叛逃到了大陆。多年后,台湾旧友相聚,旧话从提。
        “你为什么要跑到大陆去”?
        “台湾迟早是大陆的,我早点过来有什么不好。成天生活在提心吊胆的金门,有什么意思”。
         该生的想法不能说错,不知道当初他在行动时,想没有想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台湾还是金门,都还没有回归大陆。更不知道他见到当年故友,有何感想。
         金门故事说不完,有些故事说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在厦门海边,一位青年从海水中冒出来,刚走上沙滩就高喊“中华民国万岁”!
         附近的渔民见状,上前寻问,原来是一位想偷渡到金门的偷渡客。
        可惜那位偷渡客,身怀过人水性,经过长期准备,冒着生命危险,一心投奔自由。仅仅因为不懂海洋的海流,潮流等海洋知识,从厦门游泳到了金门,又从金门海边被海浪冲回到了厦门,还毫无所知。
        余生只能在监狱中渡过,算是回报。
        双方在进行敌对广播的同时,还利用空飘和水飘向对方赠送礼物,并经常向对方表达善意。
        从敌对攻击到鼓励叛逃,从鼓励叛逃到相互指责,从相互指责到提醒对方在风雨到来前收衣服。海峡两岸的广播内容,见证了两岸由对抗到和平,由和平到友好的历史。
        这种既敌对又善意的广播方式,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不失为独特一景。
        邓丽君的歌声就是首先通过金门广播站的播放,传到了大陆。直到今天,邓丽君的歌声在海峡两岸仍然独树一帜,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两岸敌对时期,金门厦门都是海防前线。两岸军民成天操心抓特务,时刻防止对方进攻就搞个日夜不得安宁,哪里还有心思搞建设。能活命就不错。在没有枪炮声的宁静夜晚睡个好觉,就是奢望。虽然在炮战后期,国共两军都是把炮弹打在了沙滩上,不是打在营区或者工事里。炮战必竟存在,战争的威胁必竟存在,谁也不敢大意。战火下的建设奇迹,宣传成分远大于实际意义。只是在那个年代,真话无人敢说。
         守卫金门,提防水鬼上岸很重要。为此,驻军专门训练了一只特殊军犬每天带领数十只军犬日夜中巡逻在金门海滩。这些军犬,尽职尽责,屡立奇功,屡受表彰。有些还被驻军授于了军功章和军衔,更有一只军犬获得了中尉军衔。
        在金门守军的严密防卫之下,解放军战士还是在不断创造奇迹。
        有一位解放军的侦察兵,先后七次进入金门,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每次都平安归来。
        多年后,这位荣获过众多荣誉,奖章的英雄侦察员说起当年的英雄故事,总是特别自豪。故事讲完,最后不忘说一句,那都是过去的事情。
        8.23炮战以前,建立在坑道里的女兵广播站与其他坑道隔绝,备用水仅够用三天。炮战发生以后,女兵们只能在夜幕的掩护下,到坑道外面去取水。见此情形,金门防卫司令胡链将实情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下令:对大陆的广播站由男兵接管,女兵全部撤回到台湾。
       誓与金门共存亡,金门对大陆广播站里面的二十多位女兵,拒绝执行蒋介石女兵全部撤到台湾的命令,誓与金门共存亡。
       小姑娘都不怕,我们怕什么?国军将士以女兵为榜样,士气大振,誓与金门共存亡。
       今天,金门人说起当年的女兵故事,仍然是那样感人至深。
                                                                                                            五
        8.23炮战期间,蒋经国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在炮火下九次到金门前线慰问国军将士,对守卫金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8.23炮战前三天,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刚刚结束了在金门的工作,离开金门返回台湾。
        8.23炮战时,第一轮炮弹打到金门,金门防卫司令胡链刚刚走进防空洞五分钟。
        蒋介石,胡链没有死在8.23炮战之下,是喜是忧,自有评说。
        8.23炮战打响,抗日英雄吉鸿昌的弟弟,7.7事变时在卢沟桥打响全国抗日第一枪的卢沟桥守军团长吉星文死在第一轮炮火下。
        吉星文没有死在抗日战场,没有死在内战战场,死在大陆炮火偷袭之下,种种遗憾,确实难表。
        大陆宣传此事,战果非凡。
        第一轮炮火就把吉星文等三个金门防卫副司令炸死,一场炮战的辉煌篇章由此开启。
        海峡两岸同属兄弟姐妹,骨肉同胞。长期用炮火说话,用战争说话,历史会怎么记录。

                              

    六
        在大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亿万人民的吼声震天动地,所向无敌。在炮声隆隆的战火中,中央军委授于“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岛”,三个岛屿为英雄三岛光荣称号。由此产生的海防前线英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海岛女民兵”,“海鹰”,“海霞"这些电影,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安业民,杜凤瑞等英雄事迹传遍全国。在厦门,修建了安业民烈士陵园。在杜凤瑞的家乡河南省方城县,一条主要街道被命名为凤瑞路。
        要和平,不要战争。金门人需要,厦门人需要,两岸人民都需要。
       1995年,金门对大陆开放旅游。当年大陆抓获美蒋特务的一位福建海防前线女民兵英雄+++,作为大陆游客第一人,踏上了金门的土地。随行的还有其他的英雄模范,普通游客。
       当时,金门县政府对这批游客的到来非常重识,在他们极享尊荣的旅游中,双方还举行了座谈会。
       “我们为什么打仗”,金门官员的提问,竟无人回答。
       两岸不再战,我们不再战,这是最终的会谈结果。直到今天,金门人说起当年的会谈结果,仍然感到自豪。
       自豪的金门人会告诉你,  昨天,民族英雄郑成功亲率大军从金门出发收复台湾,把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完成千秋伟业。  今天,金门人民真心希望两岸能举行更多,更高级别的会谈。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中华民族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观了金门国家公园,又参观蒋经国纪念馆。实事求是地讲,蒋经国的勤政,廉洁,务实,对台湾民众的福祉,对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不可抹杀。
        公正,客观,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应该不是很难。
        在建设工地上,蒋经国先生经常和工人一起吃盒饭。仅这一件小事,就够两岸很多官员终身学习。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蒋经国先生的名言至今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电视上看台湾的新年团拜会,整个会场没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从总统到普通工作人员,各部门上百名负责人全部站立。团拜会开始,主持人和总统各讲几句话,相互举杯祝福,干杯,结束。
         整个团拜会,时间不超过三十分钟。
         从电视上看大陆的新年团拜会,宠大,气派,奢华,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有选择,平民会怎么选,不言自明。
        上金门岛前,乘船在海上观游了一次金门岛。金门岛高山上刻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船停在海面的合适位置,任由游客拍照。船家占领了最佳位置,收费照相。收费很贵,照一张收人民币三十元。就是这样,尽管游客手中基本上都有相机,等待交费照相的人还是排起了长队。
        导游告诉游客,今天大家能在这里平静地拍照,来自于两岸和平。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

                                 

   七
        在两岸敌对时期,金门和厦门之间的海面上有一排浮标。大陆船只一但靠近浮标,金门立刻鸣枪示警。如果船只继续前行,飞过来的子弹,炮弹就会落在船边。如果船还不停,飞过来的子弹和炮弹就会落在船上,直到把船击沉。今天,浮标还在,枪炮声却没有了。这是两岸民众之福,是两岸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天,我们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再让人民吃战争之苦。
       今天, 行走在战后和平的金门土地上,能看到很多和大陆不一样的风景。
       “对上以敬,对友以情,对下以慈,对事以真”。这些既深刻,又有哲理的常识写成的标语,引起了很多游客的沉思。金门岛上五星红旗并不少见,有些居民墙面上,巨大的毛泽东画像,更是别出一道风景。
       金门人少,又远离台湾,很多事情离了大陆很不方便。导游告诉游客,金门只有一位妇产科大夫。为了产期安全,孕妇尽量提前到厦门待产。牙科更是没有。看一颗牙都要到厦门,太麻烦。如果双方能更好合作,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多方便,就好了。
       金门对大陆的贡献也不可抹杀。金门“一条根”是一种根状中药材,治疗风湿有特效。北有高丽参,南有一条根。这句广告语配口语,证明了它的效力和威力。不用说,各国各地游客购买一条根的热情,长盛不衰。
        金门菜刀销售到大陆,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上金门之前,厦门导游就讲,他们打我们的炮弹弹片被收走,厦门人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打他们的炮弹弹片被打造成菜刀,卖到大陆赚我们的钱,这叫什么事?
        说到底,政策不同,结局不同。在大陆,炮弹皮归国家;在金门,炮弹皮归个人。由于炮弹皮的钢材特别优质,金门居民把它收集起来堆放在家里,打造菜刀。两岸关系缓和以后,金门居民把用废弹片打造的菜刀,卖到大陆赚钱。为此,专门建了一个金门菜刀厂,主要为陆客服务。当然,这也加快了金门居民致富的步伐。不过,金门菜刀,这个金门特产品牌还能维持多久很难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炮弹皮的收集越来越困难。开始一个炮弹皮人民币二十元,现在一千元也不容易收到。当金门菜刀这个著名品牌消失后,是喜是忧,还很难说。

                                   

        金门地方不大,故事不少。同样一个故事,两种完全不同理解。
        厦门导游告诉游客,多年前一个国军上尉从海上依靠两个蓝球的浮力帮助,从金门游泳到了厦门,大陆给他弄了一个联合国高官当当。可见,大陆在各方面的优越。金门导游说起此事,一脸愤怒。金门导游说,当年叛逃事件发生时,我正在上小学。因为他,学校只能玩两种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真是恨死他了。看来,两岸观念的统一,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导游告诉游客,一个多月后,金门要进行地方选举,我们要把真正能办事 的人选出来。我不仅要参选,还要动员家人所有的亲戚朋友和我投一样的票。谁要是投票不和我一条心,肯定骂他。这一点,我已经给家里人说了,没有人敢反对。看来,尽量利有社会关系达到个人目的,两岸居民想法基本一致。导游还说,那时,世界各地的金门人都会回来参选。也有许多大陆朋友,外国友人来到金门,一睹金门风彩。那几天,金门旅馆爆满,人山人海,比春节还热闹。到时候,请大家一定再来金门看看。看看金门选举的热闹,也给我加油。
                                                                                                         九
        利用游客在免税店里选购的时间,我溜出来,到处逛逛。走在街上,看到行人车辆不多,竞选广告不少。
        走着走着,看到公路对面一条竟选横幅有点意思,想把它照下来作个纪念。我刚拿起相机,对准横幅,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公路上所有车辆行人停止行驶,等我照相。我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抓紧按下快门,放下相机,招手请他们通过。
        多年过去了,“议会需要不一样的声音”,竞选横幅上的口号没有忘记,车辆行人等我照相的情景更没有忘记。

                               

       幸福金门,百年自豪。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也将如此。  今天,金门的房地产建设和多项建筑工程建设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一座座新生的建筑,如一座座金山在招唤着人们前来实现美好愿望,收获人生更多幸福。今后,这些新建工程完工后的主人和客人,不用说都知道,主要是中国大陆人。当然,在这座座金山的美好愿望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但两岸开战,一切希望都将化着烣烬,一切美好都将归于零。
        随着夜幕来临,游客乘船离开金门回厦门。船在海上行驶,看到中华民国国旗渐渐远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渐渐影入眼中。站在船上看着两岸灯火辉煌,幸福安宁,真希望这种万家幸福的平静日子永远继续下去。在共同的希望中,一步步找到更多的共同点,更多的幸福点,一步步走向统一。
        厦门金门门对门,我们都是一家人。两岸同胞亲如蜜,中华腾飞傲世人。珍爱和平,两岸不再战,我们不再战。
        我们,不能让历史失望。
注:1995年首上金门岛那位民兵女英雄的名字,由于当时没有做文字记录。后来找了很多资料没有找到,只能在此表示遗憾。

        

谭庆荣,成都量具刃具厂子弟校初六八级,下过乡。国有企业破产失业工人,现已退休。







网站编职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执行总编:晨起、副总编:王鑫
常务主编:小河、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
执行主编:
周桃桃、周伟、周晓燕、艾琳、周倩、钟国强、陶美、曾燕、李兴国、王美、吴芸、云上烟、徐力桦、陶静、田心、周振华、李鑫(韩国)、管彤、朱桦、王龙飞、田元庆、田盛龙、郑大伟、戴维斯(英国)、邰鑫宇(新加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