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庆“锡麟街31号”的秘密

 zqbxi 2022-12-06 发布于江西

       由安徽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编辑、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锡麟街31 号——1957年至 1967年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一书,2017年11月问世。

       韩再芬为这本书撰写了序言。韩再芬在阅读书稿的过程中发现,“传统、传承、改革、创新、发扬、光大这些现今耳熟能详的词语,早在六十多年前,就被专区黄梅戏剧团的领导和演职员挂在嘴边,落实于行动,贯穿于创作、管理、营销、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韩再芬在序言中强调。

       作为与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一脉相承的再芬黄梅,回望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不仅是为了发掘与纪录,更是为了弘扬与传承。该书资料详实,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编辑精细,印制讲究,出版后受到多方好评。

图片


《锡麟街31号》

序   言

韩再芬


     诞生于1957年的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是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前身,到2017年恰好六十周年。剧团健在的前辈时常来剧院,与我探讨编写一部回忆性著作,以表达纪念。与剧团很有渊源的何成结先生数次召集座谈会,并执笔撰写了初稿。初拟的书名,叫做《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的“黄金十年”》。粗读书稿,觉得有趣、有价值,但总感到有些踌躇,思绪亦随之发散开来。

      2006年的一天,我随时任安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去考察重点建设工程——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的选址。在市区较为繁华地带,有三处地方可供选择,其位置、环境、交通等各方面条件都挺好。在讨论中,我建议选择湖心中路东侧、莲湖西岸一处较为荒芜的地方。那里当时是一座废弃的工厂厂房和院落。领导说,这个地方的规划,将来要为莲湖公园建设配套设施。我说,那就更应该建在这儿了。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把剧院和剧场建在海边、湖畔,或者风景名胜区,比如悉尼歌剧院。领导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后来经过会商,就把黄梅戏艺术中心地址确定在这里。

      黄梅戏艺术中心2006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2008年8月2O日主体建筑封顶。2009年11月,“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试运营,2011年5月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如今,再芬黄梅大本营在这里安营扎寨,一出出精彩大戏在这里轮番上演。黄梅戏艺术中心和黄梅戏博物馆,成为安庆这座戏剧之城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

      今年8月,《锡麟街31号》的编辑工作正紧锣密鼓。所征集来的数百张老照片中,一幅安庆地区“文训班”的合影引起了大家瞩目。何成结老师说,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原安庆水电学校旧址。当年,以培养安庆地区黄梅戏人才的“文训班”就在此处办学。临近结业时,已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工作的严凤英老师和王少舫老师,被邀请前来,为给学员们上课、辅导,留下了一些佳话,并与地委、行署领导及“文训班”师生合影留念。照片中的严凤英老师风华正茂,气质优雅,面露微笑,一派大家风范。

     周志友老师和编辑部同仁得知这一隐秘消息,异口同声惊呼:“宿命,宿命,这就是宿命!”其实我内心并不十分认可这种说法,但我却特别相信,冥冥之中一定有某种神秘力量,在支持我矢志不移地为黄梅戏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许多年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众所周知,有目共睹。

     《锡麟街31号》是一部追忆、追述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1957年至1967年历史的专门著作。其中的人物、故事、场景和剧目等,五光十色,不一而足。其中重点,是关于专区剧团坚守传统,大胆改革,不断创新的过往和经历。黄梅戏行当内的人们或可温故而知新,看出些许门道。而在广大戏迷、观众和粉丝那里,或许也可以戏里戏外,看看热闹。因为,今天的韩再芬和再芬黄梅,就是从这一片沃土中萌发的一棵新苗,就是这一棵参天大树上的一片嫩叶,就是黄梅戏大江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如今人们都喜欢说不忘初心,我也难能免俗。因为在这部著作里,我的的确确读到了我的初心与根源。在反复阅读书稿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传统、传承、改革、创新、发扬、光大,这些现今耳熟能详的词语,早在六十多年前,就被专区黄梅戏剧团的领导和演职员挂在嘴边,落实于行动,贯穿于创作、管理、营销、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而这一些,恰恰是我本人和再芬黄梅筚路蓝缕,心心念念的灵魂所在。

     从书稿中我读到,在那个意识形态唯上、物质条件艰苦、艺术准备欠缺的岁月,专区黄梅戏剧团十年创排了一百三十部剧目,一年演出四百多场戏,为此深感震撼。那是一个鼓励创造奇迹的社会,是一个渴望创造并创造了奇迹的时代。

      诚然,在那十年中,政治环境、社会风貌、文化语境以及人的精神状态,都深深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今天的人们读起来或肃然起敬,或不得其解,或莫名其妙,甚或哑然失笑。那个时代的黄梅戏舞台作品,也都刻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其中还有一部分甚至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正是因此,我才不赞成所谓“黄金十年”的提法。但话又说回来,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不都是那个时代的镜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了解当时安庆地区甚至安徽省的黄梅戏生态、状况与图景,《锡麟街31号》自有其无可替代、难能可贵的价值。

      往事并不如烟。往事真的如烟。六十年前专区黄梅戏剧团的那些往事,经过先辈们努力打捞、钩沉,得以尽可能的重现与还原,使得我们以及后来者可以一窥从前。我在想,所谓历史或许就是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再芬黄梅时下所经历的凡此种种,将由何人去记述呢?又将以何种样貌浮现于未来的史册?但转而又想,这一切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重要的是,处在纷繁纷纭的现实中国,遭遇多元多变的文化语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文本,再芬黄梅的探索与实践,或将留下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影姿,留下杜鹃啼血、荆棘刺身的鸣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