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岁女孩拒养父母火上热搜:到了晚年才知道,子女的孝心是有前提的

 金苹果6 2022-12-07 发布于北京

文 | 有书遇见小媛&玩子 · 主播 | 杨枪枪

图片

“因拒绝给弟弟买房,被亲生父母告上法庭索要50万。”

亲情淡漠的场景,与“剧版樊胜美”颇为相似:不被父母疼爱,却被原生家庭拖累。

这是不久前引发网友热议的一条热搜,事情经过让人心寒:

广州普法栏目的模拟法庭演绎了29岁的张女士拒养父母,被提起上诉的案件。

张女士在两岁时,被父母送到姑姑家寄养。

很长一段时间内,父母都没和她联系,也从未尽过抚养义务。

直到多年后,张女士事业有成,出钱给表弟买了房,她的父母才找上门来。

但见面却不是为了接回女儿,而是让她给亲弟弟买一套房。

张女士当即拒绝,这才有了开头双方对簿公堂的一幕。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子女尽孝,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倘若父母从未尽过养育之责,那儿女是否还要报养育之恩?

我想,网上的这句话,也许是对它最好的回答:

“你不欠父母一个'完美’的晚年,正如他们也不欠你一个'完美’的童年。”

父母、子女、伴侣、朋友……

人这一生,经历的所有关系,其实都是一场双向奔赴。

再亲的人,也无法要求他人对自己无条件的好;再近的人,彼此之间也需要有分寸感。

虽说孝顺父母,是子女的责任。

但逃避养育责任的父母,也很难养出孝顺感恩的子女。

任何情感,都有代价。

即使身为子女,孝心也有前提。

图片

曾看过一个提问:

“如果做父母需要考试,那最重要的一项是什么?”

有人回答“爱”,有人回答“陪伴”,而有人说“责任。”

的确,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在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作为父母,有养儿的责任,有育儿的义务。

就像总有老人会说:

“我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长大,却不想,在我需要的时候,没有一个愿意回报我。”

每每听到这样的回答,感到唏嘘,却也有些疑惑:

疑惑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老年时总是孤苦伶仃;

疑惑为什么有些儿女,宁愿承担不孝的骂名,也不愿侍奉双亲?

天下没有不爱父母的子女,也没有人不愿承欢膝下。

也许,这些老人在抱怨的同时,也该学着反思自我,在养育子女时,是否有过做不到位的地方?

也曾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给子女充足的养育之情。

这让我想到演员张韶涵的故事。

15岁开始承担起家庭重担,为家里还债,外出打工。

26岁在张韶涵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因家族心脏病遗传而中断事业。

治疗期间,亲生母亲不但没有陪伴在侧,反而连同他人将张韶涵的所有积蓄全都拿走,并诬陷她弃养父母。

因为这场风波,让张韶涵的事业从此停滞不前。

人气跌落,惨遭公司雪藏。

不得已之下,张韶涵只能公开宣布:与母亲“决裂”。

没有关爱,不懂感恩。

于她而言,家人不是归宿,而是致命的伤害。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类似的事情,却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有句话说:

“所谓父母子女,其实就是'因果’关系。

父母如何教化子女,子女便如何反馈父母。”

与其埋怨子女不孝,不如试着反思自己是否有让子女伤心的时刻。

这个世界,从没有无偿付出的感情。

只有父母种下善因,才能在子女身上得到善果;

只有父母付出全部,子女才会倾心回应。

图片

图片

作家冯尘说过这样一句话: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

细细想来,的确如此。

血浓于水,不仅是指生命的延续,更是给予与回报的双向传递。

父母于子女而言,是爱与责任;子女对父母来说,是希望与寄托。

想要子女孝顺,父母就要先懂得给予。

“只给孩子生命,却不尽养育的责任”是父母最常犯的错。

而作家王朔的父母,便犯了这样的错误。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小时候怕他们,长大后是见面就吵,成名后想对他们好,却根本做不到。

字里行间的疏离,透露出王朔对父母生而不养的控诉。

王朔在一岁多就被送到保育院,父母的形象于他而言是模糊的。

以至于每次和他们见面,保育员阿姨都要提前告诉他:

“那对和人聊天的夫妇就是你的爸爸妈妈。”

即便后来被接回家,王朔接受的也是父亲的“家暴”教育,而他的母亲则冷漠旁观,不允许他犯任何错。

当父母的凉薄成为一种伤害,就会让子女变得不再感恩。

成年后的王朔,从始至终都没原谅过父母,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是自己成长起来的,孝可以,但我绝对不顺。”

所以,当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绝望地盯着他,担心自己被抛弃时,王朔只是强忍悲伤地质问:“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短短一句话,道尽了王朔对父母生而不养的冷漠。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父母养育子女,其实是在成全自己;若父母缺位子女的童年,那子女也会缺席你的晚年。

等到他们晚年孑然一身时,才意识到自己对子女亏欠太多。

只是,并非所有的伤害,最后的结局都是原谅与放下。

人生有太多“遗憾”与“亏欠”,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给予他们全部。 

子女不孝顺,也并非是他们无情,而是父母先收起了一切给予。

生只是一种本能,但如何养,却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只有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子女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

图片

图片

纪伯伦有句话说:

“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有“给予型心态”的父母,再合适不过。

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作为子女,成年后孝顺父母没错。

但这种孝顺,不应没有底线,毫无原则。

而对于父母,即使很多人的思想中,养儿是为了防老。

但子女不是父母实现“愿望”的筹码,也不应把对子女的养育,当成要挟子女的砝码。

任何时候,父母之前,先为自己;子女之前,先做自己。

别让“养儿防老”的心态,捆绑住自己的人生,没有人有义务去承担他人的生活。

想起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七巧就是这样一位向子女索要回报的母亲。

儿子长白,一生都在被七巧“算计”。

小时候,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家产,七巧对儿子,只养却不亲近。

长大后,长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

七巧又开始担心晚年会遭到儿子的冷落,她不惜以长白的健康作为代价,把他留在身边。

挑唆长白与妻子的感情,试图从他身上攫取更多关注。

从最初的依靠,到后来的掌控……

七巧将自己的依赖,逐渐变成枷锁,最后不仅葬送了儿子的幸福,自己也在晚年悲凉地死去。

而这种扭曲的母子关系,也让人感到窒息。

想起胡适先生写给儿子的一句话:

“我养育你,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为人父母,若是抱着给予者的心态要求子女,再有温度的“孝道”也会变得冰冷。

所谓“老有所依”,不仅是依赖子女,更是依靠自己。

别把孩子当成晚年的归宿,因为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义务照顾自己。

“养儿”是一种责任,“防老”是一种安慰。

不要打着“让子女尽孝”的名义,强求孩子给自己养老,那样只会让亲情成为负担。

只有父母越自立,子女才会越孝顺。

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生养孩子,是父母的人生义务之一,无需指望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同等反馈。”

人这一生,越是生命临近终场,越会明白:所有子女的报恩、孝顺,其实都有前提。

别让子女的孝心,毁于父母生而不养的逃避。

学会反思,但不强求孩子,才会让他们体谅你;

懂得给予,但不盲目付出,才能让他们感恩你。

别太指望子女,凡事靠自己,方能拥有美满的晚年。

爱是有方向的,子女接收到的爱,最终也会成为孝顺父母的回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