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反复发作的抽筋,考虑以下小方,单用合用均可,疗效可期!

 昵称65820384 2022-12-07 发布于河南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

导读:黄帝内经上说,肾主骨,故任何骨骼方面的疾病都可以从肾脏入手寻找原因并加以有效施治!你对抽筋的中医理解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本病多见因风寒湿邪而发病。所以治疗时当养肝血,舒筋脉,温经脉,祛寒湿。而对于反复发作的抽筋,不妨考虑考虑这些方法。

1.伸筋草加仙灵脾

《任之堂跟诊日记》中余浩的这个方法。余浩在治疗反复抽筋这样的疾病时,往往予小伸筋草15g,仙灵脾30g

琢磨琢磨,确实适合本病的治疗。伸筋草辛散苦燥温通,归肝、脾、肾经,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名副其实,擅长缓解筋脉拘急。仙灵脾(淫羊藿)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内可温肾阳,外可散风湿。

后来,又读了余浩的《医间道》,学到了“木瓜”治疗“转筋”。木瓜酸温气香,入肝、脾二经,善益筋和血而化湿,温而不燥,酸而不敛湿,乃治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

2.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29条言“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抽筋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上就说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且起效快,说服药后“其脚即伸”。后世沿用,屡有验证。脚抽筋是俗称,医学术语为腓肠肌痉挛。

对于筋脉拘急一症,予芍药甘草汤往往能取得佳效。

《伤寒名案选新注》解方道:甘草缓急,合芍药酸肝化阴,善舒挛急而镇痛。本方为治脚挛急之专方,以脾主四肢,胃主津液,今阳盛阴虚,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足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此亦用阴和阳法也。

3.针灸与推拿

可取承山、承筋、阳陵泉、委中、足三里等穴。

我曾令患者将温热的药包放置于这些穴位及抽筋最严重处附近,配合中药治疗,以增强疗效。

亦听闻有医者以手法在承山、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条口、太溪、昆仑等穴位推拿,并拍打小腿,弹拨跟腱,也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转自青竹医社原创

4.伸筋草泡浸法(中医李知行)

伸筋草又叫石松,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石松科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

藤类植物多有祛风湿的效果。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来看看一个医案。

男性患者,51岁。1979年3月12日患动脉硬化性脑梗塞。遗留右侧手足拘挛,手指握固,不能伸展,功能完全缺失,皮肤温度较健侧显著冷凉。皮肤颜色紫红,局部明显肿胀。内服补阳还五汤及针刺1年余,效果不显。

1981年2月20日用伸筋草浸泡法治疗。一疗程后,功能改善,手足可自主屈伸,皮肤温度及颜色进步,肿胀减轻。而疗程后,手足伸屈自如,功能完全恢复。

伸筋草泡浸法操作: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g。加清水2公斤,煮沸10分钟后取用,水温适宜后,浸泡15-20分钟。一日三次。

中风后遗症的气血不通引起的手足拘挛,伸筋草尚能有如此好的疗效,普通患者的抽筋更不用说。此医案收录于《中医杂志》。

除了外用,还可用来煎汤或者泡酒服用。

《本草药性备要》中记载:“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用量在3-12克不等。

不过总体来说,普通百姓我还是偏向于推荐伸筋草煎汤泡脚,简便易行又安全,单用伸筋草煎汤,用量可增至20g,生用更佳。

5.木瓜(王幸福经验)

宋代著名医家许叔微在《本事方》中,曾记载一则用木瓜治风湿痹痛的有趣故事:

安徽广德顾安中患脚气筋急腿肿,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在船上,他无意中将两脚搁在一包装货的麻袋上;

下船时,发现自己肿胀的腿已减轻,疼痛已消失,他十分惊奇,就问船家袋中装的是何物?

船家答是木瓜。

顾安中回家后,即买来木瓜切片盛于袋中,每日将脚搁在上面,不久,他患的脚气肿病就痊愈了。

这一记载说明了木瓜治疗风湿痹痛确有效验。

王幸福老师治疗腿抽筋的患者,在辩证用方的基础上,有两味药必用,一个是白芍,一个是木瓜;

通俗说的抽筋,实际上就是肌肉痉挛,木瓜,白芍都有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引申来用,不止腿抽筋,包括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用之皆有效;

王老师临床用木瓜一般30克起步,少于30克疗效不佳。


网络摘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165)抽筋案

《北方医话》之:“妇女抽麻筋症”|麻木抽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