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伟望|云在飞,诗在嗖嗖地长——记应满云《闲云记》分享会(内附视频和朗诵)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2-07 发布于浙江




云在飞,诗在嗖嗖地长




——记应满云《闲云记》分享会

文/袁伟望

2022年12月3日,这个冬月有雨的日子,诗人应满云说,他要铭记。

因为,这一天,他的第一本诗集,在宁海县图书馆这个温暖的地方,举行分享会,他感到荣幸,他着实感动。他说,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嘉宾来与他一起分享喜悦,他要感谢,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五家主办单位,感谢两家承办单位,感谢来自浙东的十八诗仙群的诗仙们,感谢宁海作协和现代诗群的文友们,感谢给他捧上鲜花的亲友团,感谢给他题诗赠送墨宝的如意公司名誉董事长储吉旺,感谢宁海诗坛老将“青春诗人”潘志光……他感谢的话语落点在“感恩”:感恩时代,感恩诗歌,感恩有缘相遇的人们。今夜,他要以诗歌的名义,接受批评,接受鼓励。

他捧着鲜花在舞台上高光亮相,他与墨宝一起站在舞台的中心,一起真情地展示“阑珊提纸笔,夙夜磨华章”,展现宁海“中华诗词之乡”的诗韵芬芳。他说到了刚刚结束不久的“青春诗人《陡峭的春天和秋天》”分享会,让大家的激情再次澎湃,他在舞台上的亮相,让人感觉到了他“衣带入诗香”的诗人形象。

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荣荣说,你是我的作者,你是我的朋友,宁海有这么多诗歌的朋友,她感到非常亲切,感到非常开心。荣荣说到她的新书去年在这里分享,她由此回忆起了满腔热血的青春年华,回忆起那个青春时代的激情奔放。荣荣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群在灯火明亮长街上涌来涌去热情奔向聚会的浪漫诗人群象。是啊,为什么要写诗呢?为什么要写诗呢?是初心,是初心的坚守。她拿起《闲云记》,说,满云退居二线,闲云一般,却捡回宝贵的初心,感生活而写诗,以自己的人生阅历,直悟有情人生,做着与诗一起老的事情,让人感动。满云的诗,就像省作协诗创委主任孙昌建所言:不宁的是山,宁的是海,我要说的是满云的诗,是诗的海。我更要大胆地说,满云的诗,是接着大地生活之气的诗。

《浙江诗人》主编天界说,满云的诗集是从众多的诗人选集里选出来出版的,这是因为他诗里的真诚和激情感染到了编辑。满云是闲云,我们更希望他是自由的仙鹤。荣荣插话道:野鹤,闲云野鹤。是,是仙鹤,是野鹤,总之是鹤。希望满云在诗的直率与隐喻中更大胆地、更自由地展翅,展翅飞翔,飞出更有高度的诗情、诗歌、一本本的诗集。诗人林夕杰紧接着说,他喜欢,很喜欢宁海分享会这样的氛围。他回忆了与满云的真情交往,他感觉到满云这个人的温情,满云诗情的温暖。他说要用浑厚的男中音给大家朗诵。林夕杰朗诵了满云的《冬夜》,为在场的诗人诗歌爱好者们,描绘出了一幅冬夜寒潮来临时那温暖的诗意图景:

寒潮行色匆匆,占屏

萧条的背景。冬夜

无法拒绝,只有窗户

透出深邃的光

所有的归巢收敛起眼脸

泊在梦境里。乡愁

将生活的领口翻起

抵御,世间袭来的寒流

日与夜的苍凉里,闪着

那道风的刃光

寒夜已将月色融化成霜

染红相思的枫叶

千里之外,乡音和呓语

已被冬夜折叠起

此刻,给夜行的风尘

一盏温暖的灯

诗人的激情演绎碰撞了诗情。诗情激发了诗情。



满云的《开游节》《雷婆头峰》《潘天寿故居》,在舞台上,接着被宁海朗诵协会的老师们演绎。配乐的、专业的,声情并茂。开游节的场面重现,雷婆头峰耸立了起来,潘天寿故居,静静的,一代国画大师形象树立在了雷婆头高高的山峰上。

欢迎嘉宾,感谢嘉宾的莅临。这是宁海现代诗歌的盛会,欢迎大家。我现在才知道,回想起来,应书记确实是会写诗的,确实是有诗人气质的。他工作的热情,他待人的真诚,都展现着他的诗情。他们的十八仙群,诗仙加酒仙,那种气氛,那种诗性,那种诗情,说实话,确实诱导到我了,很让人向往。我也蠢蠢欲动,想要加入这样的诗仙群,让自己的书法也带上诗仙的韵,带上诗仙的情,在宣纸上宣泄表达出来。这是宁海县文联王苍龙主席在发言。

主持人插话:苍龙主席的书法了得,全国展览获奖,又师从童晏方,精通书法篆刻,书、刻有自己独特风格。我们鼓掌。

高朋满座,这是快乐的相聚,是以诗的名义相聚。应总给予我工作上的许多指点,他的诗也给我很多的启发。我惊讶,我感佩,刚退下来,写诗不到二年,就出诗集,不论题材、思路,诗艺,技巧的圆熟,都给人感觉,应总什么都能写,什么都能写好,应总是一个诗人。一个人是怎么成为诗人的呢?我有三点感悟与启发与大家分享:一慧心,二慧眼,三慧根。应总的慧心一直在,由散文诗切入现代诗,切入与转换非常自如,且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速度;慧眼,应总的洞察力,挖掘,赋予,总有发人所未见。《葡萄架》里有甜蜜的爱情,《稻草人》中生出喜欢壮胆的智商,《车载音响》里有老母亲的款款深情;慧根,是根基,是深度,是人生阅历,是生命体悟,是学习能力,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加持。应总的诗如井喷泉涌,大家有目共睹。这是传媒集团王海明副总编在分享。

诗人阿门,他感恩,他感谢,感谢今天到场的所有人。他说,在作协温暖的团队里,他希望更多的人像应总一样越写越好,他说,我们的团队遵行让一群人走得更远的原则。阿门说了,他把时间交给诗,留给诗,留给十八仙。青春诗人潘志光说他当县作协主席时,时间像是有些遥远了,是20世纪的80年代。当时,满云创办了《澜潮》文学社,诗心可贵、珍贵,尤其是满云的坚持,坚持的那份儿“韧劲”,是我们诗人们要学习的。他希望满云放飞诗心,期待着第二本诗集尽早出版。宁海图书馆胡伟华馆长,说应总的诗圆满、圆熟、圆润,她朗诵了诗人陈剑飞创作的《读<闲云记>随想》,以表达她读诗的感悟与惊喜,传递陈剑飞的诗人之思:

这是首部诗集,伊甸园有点羞涩

在不长时间里捧出,含着鲜露

闲云下悠悠乡愁,时光没把它带走

一行行诗节里停留,植下的根

那些熟悉景致,家园中山水草木

向纸上开花,或许有份诧异和新奇

…………

郁离子长廊,面对奇怪的图像

你在掠影中采风,在冷僻处温酒

一帮诗友,帮你找回失落密码

在小渔村看见了灯塔,诗的光芒

“含着鲜露”“家园中山水草木”“向纸上开花”“在掠影中采风”“诗的光芒”,说得多好,写得多有才情!容不得人多想,文心朗诵社接着用声音展演了满云的深情诗作。这是满云深情悼念《济公》的作者——我们可敬的乡贤薛家柱先生的诗,这是满云那天送别袁隆平院士的诗《今天,送别袁隆平院士》,诗与诗情,深深地感染到了我的心。

十八仙们的社长,别有诗才的诗仙们,亲切地叫着应仙人,说着与应仙人的诗情与诗谊,说着应仙人的真诚,说着应仙人的幽默,说着应仙人的热情,说着应仙人的酒仙与诗仙的趣事。诗仙们说得开,却又说得含蓄节制。诗仙们说着宁海的前童古镇,说着宁海的石头村许家山,说着宁海的柔石故居,赞美着宁海。有人说,诗仙中,他最熟悉的是知秋了,他是民协的,又是诗协的,是我们隔壁兄弟县——象山的诗人,是工艺大师。我点赞,兄弟般的情谊。诗仙们祝贺着满云诗集的出版,希望他把“酒仙”“诗仙”的体验,都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去打动更多的读者,传递更多更美好的诗情。宁海跃龙诗社的叶雅琴,宁海现代诗群的枫林,也起来发言了,他们说,读应满云的诗,舒心、走心。他们说,大家一起走,携着团队的力量,一群人,在诗的新征程中,他们的诗一定会越写越好,诗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诗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开阔。

精彩在诗,精彩更在诗情的体悟与演绎。杨建国的朗诵将分享会推向高潮。

满云的《许家山》上来了:

有一种石头,深邃得

像铜镜,许家山

…………

千年古柏,打探着风声

古戏台是否有演出

一米的巷子,转角

是否遇到爱情

是啊,你是否会在浪漫的石头古村许家山,遇到爱情呢?桥头胡的樱花节、胡陈的桃花节、大佳何的桂花节,还有桑洲的油菜花节,节呢?节庆?节庆呢?《力洋,杨梅节》适时地被推送到了舞台上配乐朗诵:

一串串、一簇簇

炭梅,像点点丹红的酒窝

嵌在节庆的笑靥上

古典水袖音韵杨梅,舞出

杨梅酒封坛的红绸节

苍山之麓,沥水之滨

不见苍鹰盘旋,却抖落

闪红烁紫的流苏

齿唇间,含一颗润红的心

流金岁月,熟透江南

诗在诵,诗情在汹涌,天上的祥云在飞,宁海的诗歌大地上,诗在嗖嗖地长,歌声在飞扬——

浙江省作协诗歌创委会主任孙昌建的寄语,被展示在大屏幕上,接着被优美的女声诵读:诗有别材,诗无达诂。举杯庆祝……文学创作,永无止境,祝贺祝福……

今夜,浙东的诗仙们,相聚交流,浙江诗坛的诗人们在祝贺中引领。

今夜,宁海县图书馆,诗歌的温情在温暖着诗心,催发着诗芽。

今夜,以诗歌的名义,诗人满云,在这个温暖的诗会上,是当铭记,铭记这个特殊的日子。

今夜,《闲云记》分享会的主持人,是中国作协会员、诗人陈剑飞。

宁海这个有雨的冬夜,2022年12月3日夜,我们铭记。


作者简介

袁伟望

袁伟望,出生于宁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著有散文集《记得香花山》《山水间.宁海》《勿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金伟军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