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薄荷

 草药君 2022-12-07 发布于贵州

有粉丝留言要看薄荷,今天安排了。想要了解什么药材,请在文末写留言告诉我,给您安排哦!

别名

香薷草、鱼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见肿消、野仁丹草、夜息香、南薄荷、野薄荷

性味归经

味辛,性凉。入肺、肝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辟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喉痹,口疮,牙痛,风疹,麻疹,胸胁胀闷。薄荷为疏散风热要药,有发汗作用,主要用于风热表症、身不出汗、头痛目赤等症,常与荆芥、桑叶、菊花、牛蒡子等配合应用;如果风寒感冒、身不出汗,也可配合紫苏、羌活等同用。薄荷清利咽喉作用显着,主要用于风热咽痛,兼有疏散风热作用,常配合牛蒡子、马勃、甘草等应用。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薄荷有透发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先或捣汁涂敷。

注意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现代研究表明薄荷有抗着床、抗早孕作用,使用时应注意。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更正名:Mentha canadensis Linnaeus)的干燥地上部分。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产南北各地;生于水旁潮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米。

性状

干燥全草,茎方柱形,上部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有节,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白色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质脆。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老茎和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具纵棱线,棱角处具茸毛。切面白色,中空。叶多破碎,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经方选

1.薄荷丸《圣惠》

气毒瘰疬。心胃壅闷,颈项肿发,疼痛不欲饮食:薄荷4两(干者),木香1两,连翘1两,麝香1分(细研),皂荚10挺(长1尺,不蚛者,以浆水3升,浸3日,采取汁煎为膏),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为末,以皂荚煎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荆芥汤送下。

2.薄荷玄明散《中医喉科学》

泻火清热。主风热牙痛:薄荷2两,消石2两,没石子2两,冰片7分,玄明粉1两,硼砂1两,青盐2两。上为极细末。时擦牙齿痛处。

3.薄荷点汤《摄生众妙方》

风壅咽喉不利,痰实烦渴,困倦头昏,或发潮热,及一切风痰疮疥:薄荷叶10两,瓜蒌根1两(生用),荆芥穗(生用)4两,甘草5两1分(生用),砂仁3两(生用)。上为细末。每4两药末入霜梅末1两,研匀,以瓷器贮。每服1钱,清茶点吃。

4.不换金丹《御药院方》

中风口眼喎斜:荆芥穗、白僵蚕(炒)、天麻、甘草(炙)各30克,羌活(去芦)、川芎、白附子(生用)、川乌头(生用)、细辛(去叶)、蝎梢(去毒,炒)、藿香叶各15克,薄荷90克,防风30克,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如口歪向左,即于右腮上涂之便正。

5.银花薄荷饮《经验方》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着: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每日3~4次,温热服。

6.薄荷牛蒡汤《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主荨麻疹:薄荷叶12克,牛蒡子9克,焦马勃9克,焦栀子9克,连翘壳9克,京玄参12克,西赤芍12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12克,炒僵蚕9克,玉桔梗6克,水煎服。

7.薄荷煎丸《局方》

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主遍身麻痹,百节酸疼,头昏目眩,鼻塞脑痛,语言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或生隐疹,及肺热喉腥,脾热口甜,胆热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伤风:龙脑薄荷(取叶)10斤,防风(去苗)30两,川芎30两,桔梗50两,缩砂仁5两,甘草(炙)40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30丸。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

8.冰梅上清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心肝蕴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声音不清:冰片1钱,白药煎8两,玄明粉1两,西砂仁1两,薄荷1两,生草粉1两,白桔梗1两,诃子肉2两,月石2两,柿霜2两。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重5分,阴干。每服1丸,临卧时噙化。

文献摘录

1.《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汁发汗大解劳乏。《药性论》云∶使。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新病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陈士良云∶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又主风气壅攻胸膈。日华子云∶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2.《药鉴》

气温,味辛,气味俱轻,升也,阳也。惟其性辛凉而轻浮,故能散在上之风热,除气逆之胀满,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经之领头。与地骨皮同用,能退骨蒸之热。

3.《新修本草》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茎方,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

4.《得配本草》

辛、微苦,微凉。入手太阴、足厥阴经气分。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口齿耳鼻诸病。治心腹恶气,胀满霍乱,小儿惊热,风痰血痢,瘰 疮疥,风瘙瘾疹。亦治蜂虿蛇蝎猫伤。(薄荷,猫之酒也。)配生地、春茶,治脑热鼻渊。配花粉,治热痰。配蝉蜕、僵蚕,治风瘙瘾疹。配生姜汁,治眼弦赤烂。配白蜜、白糖,化痰利咽膈。入逍遥散,疏肝郁。捣取自然汁,滴 耳。捣取自然汁,和姜汁、白蜜,擦舌胎语涩。揉叶塞鼻,止衄血。(取汁滴鼻中即止。)产苏州者名龙脑薄荷,方茎中虚,似苏叶而微长,齿密面皱,其气芳香,消散风热,其力尤胜。兼能理血。新病瘥人,服之令虚汗不止。瘦弱人,久服动消渴病。肺虚咳嗽,客寒无热,阴虚发热,痘后吐泻者,皆禁用。

5.《本经逢原》

辛平,无毒。苏产者良。去梗用。

发明 薄荷辛凉,上升入肝肺二经。辛能发散,专于消风散热。凉能清利,故治咳嗽失音、头痛头风,眼目口齿诸病。利咽喉,去舌苔,小儿惊热,及瘰 疮疥为要药。其性浮而上升,为药中春升之令,能开郁散气,故逍遥散用之。然所用不过二三分,以其辛香伐气;

多服久服令人虚冷,瘦弱人多服动消渴病,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6.《本草蒙筌》

味辛、苦,气温。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又名鸡苏,各处俱种。姑苏龙脑者第一,(龙脑地名,在苏州府,儒学前此处种者,气甚香窜,因而得名,古方有龙脑鸡苏丸,即此是也。)五月端午日采干。与薤作 相宜,和蜜炒饯益妙。入手厥阴包络,及手太阴肺经。下气令胀满消弥,发汗俾关节通利。清六阳会首,驱诸热生风。退骨蒸解劳乏,善引药入荣卫。乃因性喜上升,小儿风涎尤为要药。新病瘥者忌服,恐致虚汗亡阳。猫误食之,即时昏醉,盖亦物相感尔。

7.《药品化义》

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取其气香而利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8.《本草求真》

薄荷,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9.《医学衷中参西录》

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瘈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出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亦能泻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而其发表之力又远不如薄荷,则用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之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势限之也。

本内容主要参考《中国药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