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414与山鹛对视

 左岸大山 2022-12-07 发布于山西


溪流入河,视线开阔的地方,河流将蓝天、白云、山峰、树木倒映绘制成一副新的画卷,佐以微澜的扭曲,夸张成唯美而浪漫的影像。
我继续沿着河流行走,目的是活动在河边灌木丛或植物间的一些小鸟。观察他们需要凝神静听,远处有细微的鸟鸣或晃动的草,就需要靠近行走。那些芦苇、灌木丛、植物是小型鸟儿天然的庇护所,他们无论觅食、休憩、繁殖都不会离开这些庇护物。那里是一处世界,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我尽可能放慢了脚步,细细聆听着他们的私语,那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漫步,只需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尽情享受这里的风吹草动。一只山鹛透过芦苇盯紧了我,恶狠狠地询问着我的来历,我被这样的眼神看的有些局促,怯懦地向后退去。他似乎不愿意放弃,在几株芦苇间跳跃着跟随,依旧是那种凶狠的凝视,让我愈发觉得无处躲避。
我选择了较为开阔的杂草间坐下,他却飞上了较高的灌木枝头,发出响亮的“啾-啾”声,如同炫耀着自己的胜利。我呆呆地坐着,他却快速地飞下,在灌木丛中灵巧地穿梭,那是一种极为灵活的飞行,闪转腾挪,上下翻飞,如同一场飞行特技表演。他长长的尾只需略微偏差,那身体便躲过了纵横交错的枝桠。




这似乎又是一种炫耀,直到他躲入一块石头后才告一段落。紧接着他又开始另一种技能表演,在乱石间蹦来跳去,几乎每一次都可以蹦出他身体几倍的高度,彷佛那些乱石是他故意设置的跑酷障碍物。有时他也会两腿交替奔跑,快速地跑向我又灵活地转身飞离,如同试探我的耐心。
 我平静地等待,他终于放慢了自己的节奏,落在较大的一块石头上,静静地站立,任风吹散了羽毛。山鹛比我们常见的树麻雀略大,身材修长,尾羽占去了体长的一半。他头顶有较长的羽,迎风竖立,增加了几分英武。体羽以灰褐色为主,一些褐色的纹路遍布全身,像及了古代侠客,身披蓑衣仗剑天涯。我终于对视了那双眼睛,却发现它的周围有一圈幼细的亮白色羽毛,颇似白眼珠,所以让我总以为他是凶恶的凝视。也正是这样的眼睛,让他在民间有了“长尾巴狼”的不雅称谓。

 



其实,山鹛是一种温和的莺,他们并不惧怕人类的靠近,他们会站在芦苇、灌木或植物的边缘与我们互动。广袤的植物丛给了他们可进可退的安全感。
 河流总是会滋生很多种植物,在河滩里摇曳生姿。我们之所以能在河滩看到种类繁多的鸟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原生的植物。鸟儿们喜欢这些临近水边的植物群落,喜欢在其中栖息和取食。水源提供鸟儿洗浴或饮水的便利,润泽植物;植物生长种子或滋生蚊虫,种子、蚊虫为鸟儿提供丰厚的食物;鸟儿在享受食物和隐蔽身形的同时,为植物去除虫害,传播花粉和种子,粪便提供一定的养分。冬春季节,鸟儿最容易受到食物短缺的威胁,多样的植物丛便给了鸟儿抵御寒冬的食物和温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维持着河流,维护着生命生机勃勃。

 



山鹛、棕头鸦雀、苇鹉、三道鹛草鹉、绿头鸭、文须雀、中华攀雀等鸟儿们都需要河滩这些原生植物,也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存在,我们的冬天才能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这里的生趣盎然。
 我的家乡正在治理河流,河床几乎都被平整,河堤被水泥硬化,除去了芦苇、酸刺模、红柳丛、天目琼花等土生植物,取而代之的是人工草坪、外来观赏树种。这样的行为无疑会给人类的视觉带来整洁的美感,但也会带来一片死寂。


 

[美]罗杰·J.菜德勒所著的《鸟类的秘密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能为不同鸟类提供食物和巢居场所,稳定鸟类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数量,有效地吸引不同鸟类物种。研究表明,常见木本植物挂果期长短与鸟类种类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乡土树种的果实成熟期与鸟类繁殖期或迁徙期基本一致,本地鸟类对植物的喜好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更倾向于在乡土树种上栖息停留。
城市鸟类中食虫鸟类占据大多数,植食性鸟类对植物的依赖度最高。公园大量喷洒农药的做法,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使得其他中性昆虫数量减少,破坏了鸟类生存食物链。”

 



 我们总是会忽略很多生命的需求,以更多的牺牲来满足无知的欲望。人们总是原谅自己的愚蠢,会认为这样的错误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在给鸟儿和河流带去苦难的同时,也在带给我们自己悲哀,任何一种生命都无法逃离生态环境的制约。我们总是在歌唱着自己所谓的伟大,在一片整洁的寂静中慢慢失去应有的生机。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经过治理的某某河流迎来了几只国家级保护鸟类,引来了几种鸟儿的栖息。殊不知这些鸟儿原本就生活在这里,他们已经离去太多,这些你能看到的鸟儿只是因为有了更多的关注才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而苟延残喘。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过去100年来,超过90%的作物种类已经从农田消失;为数众多的家畜已消失了一半的品种;近百万种物种可能在几十年内灭绝——残酷的现实是,有很大一部分将死于饥饿。

 



2006年5月,韩国新万金(Saemangeum)项目海堤合围,潮水消失,贝类等生物大量死亡,以此作为迁飞区中停地的候鸟没有充足的食物补给,最终的结果就是个体的死亡,种群的消减。
 马克·巴特所著的《黄海的鸻鹬类:重要性、威胁及保护现状》一书提到:中国和韩国高速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导致了海岸湿地的严重丧失和退化。同1950年相比,中国黄海地区丧失了大约37%的潮间带面积,而韩国则丧失了自1917年来潮间带总面积的43%。


 

鸟儿们在我们的高速发展中渐渐消失,假如我们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世纪大概只有一种鸟会消失。但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约有200种鸟灭绝,1200种鸟濒临灭绝。很多数据表明,到2050年左右,鸟类将以每年一种的速度灭绝。鸟类本身具备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已经很强,但还是无法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这种变化完全超出了它们演化的速度。
 鸟类数量减少与栖息地消失基本比例相当。比如栖息地退化30%,鸟类也将减少30%。但上限是50%,即当栖息地破坏超过50%,鸟类减少的幅度将超过一半甚至灭绝。


 

山鹛依旧在鸣叫,能听到且面对无疑是一种幸福。我抚摸着那些芦苇、青蒿、灌木条缓缓向前,我感受着芦苇皮划破手指时的痛楚;感受着苍耳子透过袜子刺向脚踝的锐利;感受着不知名的藤蔓挽留脚步的缠绕。我享受着河流带来的所有,沉重前行。

我的两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