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太上感应篇》: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惟虫能天 2022-12-07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安分守己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人生能否吉祥幸福,进而取得成功,决定性因素主要的不在于后台多硬门路多广,更不在于能否八面玲珑投机取巧,甚至也不在有多大的本事和才能,而根本的在于为人厚道,有好的道德品行。若此,不仅自己福报,还会惠及子孙后代,固有“忠厚传家久”的说法。人是否厚道根子在心地上、在存心上更多地体现在口头上,体现在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和不要揭人的短处上。

人品,为人应重品行、应有品味。品字三个口组成三个口就是口德、口才和口福。若无口德,口才越好越容易招惹是非,口福也好不到哪里去。

个故事说的是宋朝的大文豪欧阳修,与客人谈论事的时候,总以朝廷施政为主体,而不会谈及文章方面的事情在人面前从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因此不仅能够享有盛名,而且官也做到了位极人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越是自己有特长的方越注意回避,免得让人尴尬,更别说炫耀自己了。

还有个故事说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初四杰。当时人们认为他们才华横溢又很年轻,将来必然显贵。可是裴行俭却说,读书人能发达长久,首有没有宽宏的气量,其次才是文章才学他们四人文章虽好,但多显得浮躁浅薄,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不是有官禄福报的根器相比较而言,杨炯还稍微的收敛沉静一些,但是他能得到善终就算是很幸运。后来果裴行俭说是一样,卢照邻、骆宾王、王勃三个人都英年早逝,杨炯活得相对长一点。

时常谈论他人缺点和短处的人,最终一定是受害者。因为这种人气量狭小,受负面能量的牵引,会害己害人招致恶报,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人人皆应修行。在一定意义上说,所谓修行就是改习气习气是人长期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形成的难于逆转的定在这三种方式中,当然思维方式是决定性的,但它无形无象较为隐蔽,再说把思维和语言转化为行相对较少,而语言则是随时随地的所以是造善业还是恶业贡献份额最大祸从口出的说法才会人人皆知传统文化中讲的恶业,就占了口造恶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爱打听别人的隐私和短处,然后道听途说乱加评论就是爱夸大自己的优点成绩现在没什么可说的,就提当年勇当年也没什么可说的,就说我祖上如何如何做了一点成绩就唠唠叨叨说个没这样的人往往见不得别人好,更见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好这就是爱炫己长人短

我在政界工作多年,见了不少这样的人有位领导,我与他共事多年,一次也没听到他由衷的说过任何一个人的一点长处他对什么都看不惯,对谁都瞧不起谁,他都会以不屑一顾的表情,找出他的若干条短处所以我与他在一起尽量不谈论任何人,尽量不说敏感话题怕自己落嫌疑,二怕他造更多的恶业这样的人招致悲惨的结局是难以避免的当然如此典型的情况较少见,但是有人之短炫己之长习性的人不在少数所谓修行就应在这些方面下手张人之短变为扬人之长把炫己之长变为改己过,若自己的命运就开始快速改变了。

放浪一杯酒,收心三尺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