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将无弃才 用人之“短”有学问

 文山书院 2013-08-2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常识。长处与短处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应而成立的。长处如果用错了时机和场合,就会产生副作用,释放负能量;短处如果用对了时机和场合,也能发挥正作用,创造正能量。梁山泊的鼓上蚤时迁,就像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一样,怎么说也不是正经人,其行为向来为人不屑,但在关键时刻办成了正事,《时迁盗甲》还登上了京剧的大雅之堂。

    清代的孙嘉淦,性情古怪,行事固执。人皆见其短,以为不可录用,雍正帝却任命他为御史,并且说,我用的就是他的短处——固执、不懂人情世故。孙嘉淦之短果然发挥作用,被誉为敢言直谏、匡正时弊的一代名臣。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思维,李世民在他撰述的《帝范》一书中告诫后人:“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就是说,在会用人的高手那里,是无所谓良才庸才的,运用得法,短处也能变成长处。

    李世民讲的还只是总体原则,清代提督杨时斋则把“良将无弃才”具体化了。在他看来,军营中无人不可用。即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让其伏地远听。起初,笔者也怀疑这只是个说法而已,整齐划一的军营怎么会让残兵上阵呢?翻阅了一些史料方知:在战事紧张、伤残增多、兵员补充困难的非常时期,上述情况有可能发生。晚些时候的清朝历史学家、礼亲王昭梿,对杨时斋的军事才能钦佩有加,在他所著《啸亭杂录》一书卷四中,辟有“杨时斋提督”专条,赞誉说:“其身经百战而功绩尤著者,以杨时斋军门为最”。由此印证,杨时斋的用人之道是建立在丰富的实战经验基础上的。

    上述例子也许有些冷僻,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汉武帝是如何用人的。李广迅猛神勇,人称“飞将军”。但由于他靠的是哥们义气带兵,无视章法,不守规矩,以致于治军不严,阵容散漫,出兵随意,打起仗来免不了游击习气,领精兵执行突袭、穿插、包抄等任务也许可以,但不适合大兵团正规作战。汉武帝显然是看到了李广的这一短处,所以很少把他放到正面战场上,而是用他作偏师,辅助和策应主力部队。汉匈战争的史实证明,武帝的运筹是正确的。

    “短中见长”的用人方略,也广为现代企业所借鉴。譬如说,让急性子送快件,让慢性子干细活,让性情木讷者管档案,让好出风头者搞公关,让吹毛求疵者抓质检,让谨小慎微者抓安监,让锱铢必较者管财务等等。制造感光材料的工序,通常在暗室里进行,视力正常的人即使经过训练也难以胜任,且不大情愿。鉴于盲人习惯于暗中操作,且比常人娴熟,有人建议让盲人从事暗室工作。柯达公司感到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便将暗室职员全部换作盲人。这样一来,不仅突破了用人上的“特区”,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盲人就业带来了机遇,真可谓一举数得。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告诫人们容人之短,很少提及用人之短。容人之短固然不易,但还只是局限于个人涵养,产生不了直接效益,若能在包容其短的同时善用其短,就不止是双赢了。我们有些做领导的总是抱怨手下无人,这与用人理念僵化死板、用人标准封闭单一有很大关系。看人总是用老眼光,旧模式,过于挑剔,求全责备,即便其手下人才济济,也会觉得无人可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