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湘实验学校《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开展“空间与图形”公式梳理活动

 绿色化学 2022-12-07 发布于湖南

港湘实验学校《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开展“空间与图形”公式梳理活动

   耒阳市港湘实验学校《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组于1128日由李丽萍老师授课,在1708班对全体学困生进行了针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知识点的梳理与讲解。以此来帮助孩子们将基本图形巩固,为今后的几何奠定基础。

   由于年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仍然处于以具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此阶段正是小学生直观认知能力所形成的基本阶段,为此,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通常会受到思维水平、心理特征、认知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的认识与学习障碍,导致学困生的产生。本此活动主要针对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梳理并将其所产生的错题类型展开分析。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空间与图形”的抽象性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在解决二者矛盾时仅靠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相关操作,以不同的感官对其进行感知。而小学生会因其动手能力的个体差异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在“空间与图形”的操作练习中展现得力不从心。心理学研究表明,触觉、听觉、视觉等各感官同时参与几何材料的操作可帮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李丽萍老师课堂内让学生利用“想一想”“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相关实践活动来创建图形的表象,亲身体验感知图形的构建特征,这对于空间观念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最先有所感知的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空间,也就是数学中所讲的“空间与图形”。学习“空间与图形”可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学困生在这方面的转化与加强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老师们通过本次活动中总结出: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观察,在完全掌握学生学习心理、认知发展的前提下,方可指导学生从自身找到学习的瓶颈,再将其一一化解,以此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辅差方式不是单一的上一次大课,更不能因为大课改变一切。课后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和了解,这堂大课李丽萍老师通过她的耐心和极具亲和力的教学方式感染了许多孩子,他们不再讨厌甚至惧怕上数学课了,因为课堂上李老师一直给孩子们传递的是数学课的实用和趣味性。

   这次活动,课题组的老师倾注很多的心思,在集体的智慧下,活动顺利结束,整个后进生的学生团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掌握了一定

的学习方法,也更自信了,这就是作为此次活动最后的呈现,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孩子在学习上进步了,老师在教研、因材施教的方法上也得到了提高!

撰稿人:李丽萍 审核人:张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