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年鉴:惠升碧

 泊木沐 2022-12-07 发布于辽宁

惠升碧

1948年出生于陕北、清涧。

196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感悟生活 丰润经历

文/惠升碧

论画:他的画不论山水还是人物多数都是表现的陕北特有的风土地貌和人情,不吝笔墨,画风厚重端庄,大气而不失灵气。尤其是他最擅长的焦墨画,用浓重的干墨表现山体的厚重、用灵巧渺小的生灵来衬托肢体的庞大雄厚,让观者立即便有“倒海翻江卷巨澜,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磅礴之感,更是在艺术界中得到一片赞誉之声。

名家品评:

你的画属于趣味派,有意思,能坚持。

——著名理论家 刘骁纯

升碧从学院到现在我都很清楚,到基层这么多年坚持下来,而且做出了成绩,常在省上参展获奖到参加全国画展,不容易。我常注重他的画,所以每次来陕北都想见他,每次看都有进步,都有变化,一直这么下去,一定会有大成果。主要是他坚持走的路正,从生活中不断提炼,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不会提炼。从画上看他很勤奋,没有勤奋就不可能常有变化,常有进步;还在进步,还在变化,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将来一定有出息。他是我众多学生中该注重的一个,还有人品好,为人好。

——著名画家 刘文西

我们相识多年了,您为人豁达仁厚,画画胆大,还爱看书,坚持下去。不管在哪里,画好了会有人注重的。

——著名画家 王子武

我们一路考察黄河文化走来,走了很多县、地区,还没见过向您这样在山沟沟里做这么大文章的画家,黄土,黄河是个大题材,没有深厚,熟悉的生活和绘画功力是做不到这样,继续往深往精做,别看随我来的是我们国画院的研究生,他们是全国挑来的,比起你来还差远里!

——著名版画家中央美院教授 杨先让

我还是喜欢你那些大笔头的东西,现在流行用现代派的构成解释传统,我还是爱看你那些从生活中来的东西,而且是写出来的,比***画得好,他们多是画出来的。写能出精神,有文化性,画画是要有修养,弄不好容易出匠气。

——著名画家 张之光

你的画中表现出你有不差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你有生活,有画不完的素材,而少有大城市画家那种为多物欲所干扰,诱惑,相对清静的环境和相对平和的心态,都是十分可贵的。

——节录著名人物画家 刘国辉(2002年书信)

这位画家(惠升碧)的画我拿去让我们院的那些专家看了,他们认为他的画是属于收藏型一派的,尤其是他的焦墨画作品,现在社会上流行画派作品多,这类作品和人都很少。

——国家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2009年3月)

1981年仲春,我在下班回家的半路上遇见身背画具等重物的郭全忠,一路沿小城的街道走来走去被我迎面碰上。“噢,老同学,我还正在打听你呢?”说着我把他领进招待所,他说明来意,想约我一道去,步行黄河数百里写生,深入体悟。我同意,但因事先不知,让他等一天,我安排一下家务,收拾我的行李和写生画具之类的随身用品。

二天,我们就从小城出发,朝西南方向步行,我们的安排是每天不多走,见有画意的地方就休息,多则多住,少则少住。黄河沿岸是重点,中途我们就不多住了。五六天才赶到黄河秦晋峡谷,清涧段最南端的村庄贺家畔。通过村长,我们就住在姓白的老梢工家,他家离河最近,坐在炕上也可以清晰地听到黄河水声,这正合我们的意愿。

住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寻觅素材,挨家串户找形象,寻画境写生速写。这样的在乡间转游,不是第一次了,老乡们叫我们“游画家”,我们很乐意。有幸我们还坐船去一水之隔的河东岸山西地界,这里是渡口,河水还算平稳,但行到河中,还是能感到黄河浪的汹涌,忽高忽低,梢工们齐心协力,随口喊几声号子才能划过急流,我们深深的感动了,赶急拍照。那时很忙,船又不平,无法动笔。那是我们还是以写生、速写为主,重要时才拍些照片,一边画,更重要的是体会黄河精神,黄河边的人物风情。找绘画所需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各类典型的人物形象,从动态到面部入微的每个细节,哪怕一时不用,但长期以往还是用得着的那些都收集起来以备用之。画时还一边走访长者,或知情者,了解他们对黄河的情感、言行、举动、行为,如祭黄河、尊黄河、爱黄河、护黄河。我们在理解中给自己的身心中加注营养,使经历丰富起来,搞创作就自由了,能深入进去。

一天,老稍工深情地给我们讲他对黄河的依恋之情;对她我是离不开的,出几天门,大老远从山头上远远看见一线河面,就浑身心动了,可亲可亲里,心里不由得在喊,哎呀呀,我又见上你的面了!我回来了,到你跟前啦!跑到河边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气黄河水,然后蒙上眼坐在河边享受一阵子才甘心了。一天早上我们起得很早,天刚蒙蒙亮,东方才现一线鱼肚白。我们是有意安排要看黄河的黎明。一出门,两人都震了,眼前的河壁,一列成阵,河壁似铁,比李可染先生笔下的山还要浓的多,更仓更劲更雄健,尽管我们重点是画人物,但还是迅速展纸倒墨各写生一张长卷,以作感怀。

离开贺家畔往北行走15里路,就到安家畔,,在那里是二反了。我们有意乘晚风到村前三里远河边古寨则遗址上去体会一下黄河之夜的神秘。古寨本身就有很多画头,白天去画了不少,脚下就是黄河,可以听到河水声,当年,这古寨为当土匪,藏人藏粮而建,里面有石房石灶,转道和瞭望孔、其中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传奇故事,晚上就是来心领神会黄河意境。两人带着手电筒,直到高头,两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静静地、静心的感受和听水听涛,神心兼往,解读黄河,感受黄河的远古、近代和此时的意境,更感悟这黄河神秘的碑记性的传说和文明进化的缘音,如梦、如醉、似醒似睡......忘了时空,不知多会才回到等急了的老乡家。

我们给一个老乡的父亲拍了一张像,说好给人家作纪念,老乡一定要给点红枣,叫路上做干粮吃,于是我们背着重情重义的老乡给我们的干粮又上路了。走到黄河的一个大转弯河谷底,脚下二尺远就是汹涌的黄河水,没有浪花,但那种深重的力量和河气,深深的袭人,从绘画的角度看,那浪上浪下一组组长长的水线美极了,我们看的不想离去了。

于是坐在一处岸边的石岩下,先是速写,但画不出那种神劲和精神,干脆就坐下来看、感受和体会:黄河在这里确是深不可测,似不见首尾的黄龙在滚动、翻腾、汹涌,是一种生命躍动,内含着一种无法无天,不可抗争的力量,他无时无刻的在震撼着中华大地,辐射、生发给无数子孙以深情、力量;浪卷着泥浆在上下翻滚,忽高忽低,似乎被压抑着,但有股神力在不断运动,有股神力在藏首卷尾的涌动,一直不断地汹向我们的心神之中,给我们的精神添能充源......有是忘了时间,从中午直到太阳西斜,浪上的反光射亮着我们发呆的脸时,才感到时间不早了,再不走今晚就要在这河谷过夜,又感到有些饿了,全忠拿出几块糖,我记起了老乡给的红枣,两人吃了一阵,喝点水,攀岩沿着羊肠小道,走在半山中,在夕阳中,我们还欣赏到如画似笔,线条长长的黄河水,和陈雄的大河壁,好一幅山水:《黄河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