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大地的文化特征是如何孕育山东人的性格特征的?

 梦想童年594 2022-12-07 发布于江西

原创 牛汝辰

齐文化与鲁文化有着各自的一些特点,如齐文化活泼,鲁文化凝重;齐文化空灵,鲁文化质朴;齐文化重功利,鲁文化崇伦理;齐文化尚革新,鲁文化尊传统。然而二者又存在密切联系,并且有着明显的历史融合趋向。齐鲁两国毗邻而居,春秋时代,两国多次会盟,两国王室期亲不断。作为华夏文化的正统继承者,对于文化典籍的保护,对于社会教化的重视,都是两国的共同之处。

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更为齐鲁文化的相互融通创造了条件。在长期的交流中,分别吸收了对方的文化营养,熔铸成统一的整体性的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德法并举

齐鲁文化自身是一个具有众多侧面的完整的文化体系,齐文化和鲁文化尽管存在差异,如鲁文化崇尚礼,遵循“亲亲尚恩”,齐文化崇尚“尊贤尚功”,但两者既是两枝风格迥异的文化奇葩,在更深层次上更是从同一条母根上孕育成长起来的同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从道德观和价值观方面来说,齐鲁文化始终认为讲道德不能不讲修身,讲修身不能不关注道德。从本质上说,齐鲁文化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讲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正是在齐鲁文化的根基上发展而来。如《论语》所谓“见贤思齐”;“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等等,都是具有强烈的道德根基的为政理念。可见,这种强烈的道德感,是当时人们内心的普遍追求,是当时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

而正是在这一点上,齐鲁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使中国人把道德视为一种具有崇高价值的精神追求,并且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种追求是人人都可以实现的。

2.仁者爱人

与“德治”思想一致,在个人追求方面,齐鲁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本,把“仁”视为最高追求。“仁者人也。”在家庭中,“仁”就是孝悌之爱,而把孝悌之爱推广到血缘关系以外的社会成员中,即是“泛爱众而亲仁”;把仁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用于治理政事,就是“为政以德”,就是把以“爱人”为内容的仁运用在政治上。

3.忠孝节义

受儒家文化影响,齐鲁人有一套特殊的家庭价值体系。即使所谓“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在确定每个成员在“国”这个大家庭或“家”这个小国里的身份和角色定位而已。只有人人各安其位,各行其是,长幼有序,和谐相处,就能保证一国、一家的稳定团结。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百善孝为先”。“孝”即“孝顺”“孝敬”,“孝”是本,“顺”和“敬”是“孝”的外在表现形式。

4.士以报国

以儒家精神为标准和原则的“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但自信、自尊,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者;文士爱名节,重义轻利,孔子过盗泉渴而不饮,孟子喻义不言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爱国,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士为知己者死”,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能以身许国,毁家纾难;他们的信条是“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无官无爵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孙子、韩子等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石的先秦诸子,以及后来历朝历代发微抒义的经学大师,皆堪称士。何谓士?子贡曾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就是说,一个人该怎样做才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前者是对士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后者则是对士的实际办事才能方面的要求。只有两者具备,才能算得上一名合格的士。

实际上,儒家文化的核心,也多是人的个人修为和施政及治国原则。而且,从孔子、孟子到荀子,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都是十分具体的、可在人的处世中践行的规范和原则,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形而上原理。这决定了儒家文化能培养士,也为需要士的政权所需要。

5.义礼侠朴

山东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为重礼仪、讲义气、尚豪侠、好勇武、贵朴直、爱乡土的传统道德。山东好汉,已成为对山东人的一种褒称。史书称山东人“粗而好勇”“人性刚强”或“民多朴野,性皆犷直”。这种风气的形成,与农民起义不无关系。中国是农民起义最多的国家,而山东又是农民起义最多的地区。

以农民起义为背景形成两部在山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小说:《水浒传》和《说唐》。小说故事大都发生在山东,起义的领导人物和诸多英雄人物也大都是山东人。这些人物都是山东人热爱和崇拜的偶像。先秦以来,山东素有习武风尚。《荀子·议兵》云:“齐人隆技击。”齐国精湛的武技为后世所传承。如两汉时期的游侠格斗,魏晋之际的泰山习武团体,隋唐时的山东剑术,宋金之间的梁山拳、梨花枪,乃至明代的武派大宗,都表明这种师承渊源。

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