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人行必有我师

 mzluochr 2022-12-07 发布于广东

他把“晶”字疑当“鼎”字问我,让我愕然。很自然地联想起那非常时期,会有“亮晶晶”被编撰出“亮睐睐”的笑话来,又何怪焉。

用双脚把幸福晚年写在美丽乡村阡陌上的阵容,最近有所壮大,偶尔竟然有五六个老年朋友前呼后拥,给路人留下声势浩大的印象。人多新鲜话题多见识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与祥师和老天伯是队伍中的主力军。随着冬闲的到来,芳心村沿路有几位之前不相熟的邻村人,也加入我们的阵容,一帮小老弟中尤以W清大哥热情更高。其实他们才是徒步乡间的狂热人士,据W清说,他与一溪之隔的邻居每天清晨坚持5点半上路,沿着那条被称之磜背水的排洪堤坝徒步前行,沿路不断有人加入,大队人马步行至石窟河交汇处后,才悠哉游哉地往回走。

W清大哥的一双儿女均已成家,各自事业有成。两老伴从之前的四口之家演变成两人世界,生活过得挺惬意。农村人都非常勤劳,据W清说家里耕了几亩地,现在虽是冬闲季节,但家务事还是挺多的。收冬后,在冬田里种了一亩多的“胡豆”,现在长势喜人,他非常自得地告诉我们说:春节前有望供应市场。言外之意可卖上好价钱。话音犹在耳边,因前些时候的暖冬又遇冷雨,这娇嫩的胡豆苗经不起一连几天阴雨的折腾,据说死了一半以上。这露天工厂还真是不好搞!

寄托在胡豆身上的希望看来已破灭了一半,但他非常坦然,类似的情况种田人可谓经历多了。毕竟黑了南方有北方,终究不会只吊在一棵树上。除了一年两季收成可观外,房前屋后还种了不少果树 香蕉树,种的“试管蕉”因管理到位,据说每“架”都有一百五十来斤重;家里养了一大群鸡鸭鹅,利用收冬后的地利优势,每上午都要花上两个钟头以上的时间,把一群家禽挑到收冬后的田间地头放牧,两公婆一起出动,十分享受他们的放牧生活。据说才养了二个月的白鹅已有十来斤了。共有四五十只 地地道道的放养鸡鸭,期待到春节能卖上好价钱。

他非常忙,忙碌充实的他热衷于徒步乡间,自从加入我们的队伍后几乎没间断过,我们走到哪里他跟到那里。前两天按我们的提议往东北方向走,从上下寨的屋巷中穿行出来,途经闸子水库堤坝,在库堤上驻足眺望正在施工中 “医养一体”的 未来的蕉华医院;涉足羊肠小道,从蕉岭四大名地之一的“大阴金”墓地后的山路经过,路过“晶科公司”的太阳能发电基地。晶科公司的牌子赫然可见。

就在此时,W清大哥突然问及“三个日字叠在一起的是不是鼎字”?他不懂就问 虚心好学的精神值得充分肯定,然而,这“晶”字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比“鼎”要高得多,居然会搞错让人感到始料未及。也许碰巧就这字他不认识而已,毕竟他是文革期间的水平。

无独有偶,回想文革期间关于“晶”字闹的笑话仍让人捧腹。猜测十有八九是编撰的笑柄,其初衷应该出于污名化教师为目的。

话说有位同学在课堂上请教老师,问“晶”字该怎么读,老师迟疑了片刻,随即说读“睐”。之所以会读错,传说老师也不认识这个字,他是从字形上入手分析读音,他想“一个日头如今很晒了,三个日头加在一起这不更晒吗,在客话中就有'十分睐日头’的说法。于是“亮睐睐”的笑话便横空出世了。

那个年代,老师的职业排在个位数的最末位,没被污名化才不正常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