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万尊石刻在安岳

 邵振秋 2022-12-07 发布于江苏

2021年,来自省市考古院及高校的240多位调查人员历时8个月走遍全省各地,调查了20个市州2953处文物点,最终确认我省石窟的最新数据——2134处。据了解,这一数量居全国第一。川渝石窟,以其分布之广泛、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

文章图片1

自佛教传入中国,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唐宋以后,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绵延不止,且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中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乐山大佛、安岳石窟、广元石窟等蜚声海内外,其中又以安岳尤甚。

文章图片2

安岳县取意“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名。

早在东汉时期,安岳境内便出现了以崖墓壁刻为代表的石刻艺术形式。至隋唐以来,安岳石刻出现了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以石窟寺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安岳石窟艺术。

安岳石窟上承龙门,下启大足,是中国唐宋石窟最集中的一个县,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高峰。境内现存大量石窟寺和摩崖造像,177余处石窟、10余万尊造像遍布乡村,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十处。

文章图片3

石刻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也包括道教、儒教、神仙异兽、历史故事、世俗生活、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内容。其中,尤以卧佛院全国盛唐最长左侧卧佛、毗卢洞中国最美观音紫竹观音最受世人瞩目。

文章图片4

安岳石刻“古、多、精、美”,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突出的艺术与美学成就。2000年9月,安岳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2002年9月18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将安岳县命名为“中国民间石刻艺术之乡”。2008年“安岳石刻”工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2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安岳县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刻)”。

文章图片5

华严洞位于安岳县石羊镇华严洞村箱盖山上,距安岳县城50公里,距重庆大足区30公里。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6

华严洞始造于宋代,有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两大洞窟,内有宋代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24处。

华严洞,因内刻主尊“华严三圣”而得名。其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虚实得体,采光科学,石窟殿堂富丽辉煌,人物刻画精美绝伦,是目前中国雕刻艺术最精,保存最完好的宋代石窟之一。

文章图片7

茗山寺,位于安岳县石羊镇民乐村的虎头山巅。距安岳县城60公里。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唐道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得名,该寺现存摩崖造像计有文物编号13个,63尊,其中5至7米的8尊,1至4米的50余尊,碑刻19通,题记4处。主要开凿于宋代。

文章图片8

造像依绝壁雕刻,像前仅一羊肠小道,依山取势,各具特色,造像题材主要有毗卢遮那佛、观音、大势至、文殊师利、十二护法神将等。各造像多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此处造像数目虽不很多,但造型十分高大,艺术特别精湛加之雕刻于顶峰绝壁之上,显得十分雄伟壮观,是极有价值的宋代摩崖石刻精品。

文章图片9

孔雀洞位于安岳县石羊镇孔雀村孔雀山岩壁间,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茗山寺相邻,距安岳县城60公里。依岩而凿,窟高7.4米,宽4.3米,进深2.7米。计有文物编号8个,造像75尊,碑刻题记6处,集中刻于孔雀洞、三佛洞、阿弥陀佛洞、观音经变龛和地狱变相龛内。

文章图片10

此处造像主要开凿于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孔雀明王经变造像龛。孔雀山山顶上,有一宋代经目石塔,高15米,8方3层,每层有亮柱8根,共刻佛名经目144部。该塔古朴秀丽,保护完好,是全国罕见的砌石经目塔

文章图片11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油坪村龙归山上,距县城50公里。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12

计有文物编号5龛,造像区长达118米,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分别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观音堂和玉皇阁内。有碑刻18通、崖墓10处、佛塔2座。

文章图片13

毗卢洞石刻造像主要开凿于宋代,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水月观音”十分精美,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宋代石刻艺术精品。另外,十炼窟、幽居洞雕刻的四川密宗第五代祖师本尊造像,别具特色。特别是十炼窟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是研究四川密宗和考证柳本尊生平的珍贵文物资料。

玄妙观位于安岳县城西北20公里的鸳大镇玄庙村集圣山山腰。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巨石呈蘑菇状,周长43米,高6米,沿巨石四周开凿大小石龛计有文物编号32龛,摩崖造像1293躯,唐碑4通,年代题记4处。是一处罕见唐代以道教题材为主的摩崖造像群。

文章图片14

此处石窟以道教为主,也有佛教或道教合龛造像,主要内容有:三清、天尊、老君、真人、护法神将等。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卧佛镇卧佛村卧佛沟。距县城40公里,地处安岳、乐至、安居交界处。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归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岳石窟”。

文章图片17

卧佛院始于盛唐,最早造像题记为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大规模造像刻经在唐开元年间,至南宋后逐渐衰退。卧佛院在长约一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存留着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宋代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经,现有文物编号139龛,摩崖造像1613尊,石刻佛经15窟,现可辨清40余万字。碑刻、题记、经幢、珍禽异兽数十处。造像题材多达57种。主要有:释迦说法图、涅槃经变、三身佛、弥勒佛、千佛、石刻佛经等。卧佛院尤以构图奇特,立意新颖,雕工精绝的“左侧卧佛”闻名于世。

文章图片18

卧佛院石窟和刻经,是研究我国唐宋时期经济、文化、宗教以及书法文字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文章图片19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岳阳镇金花村云居山上,距县城东南1公里。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宋代,因有宋代开凿的石窟雕刻十二圆觉而得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20

石窟造像集中于云居山之南、北两岩,造像区长186米,计有文物编号82龛,大小造像1933躯,碑刻题记67处,石塔1座。

文章图片21

北岩的石刻造像,题材以观音、释迦牟尼为主,其特点是开大龛造大像。以“一佛二观音”最为壮观,分别刻造于三大龛中。南岩的五代造像题材多达27种,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地狱经变龛”等新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衣纹细密,线条流畅,既带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木门寺位于安岳县城北20公里的石鼓乡木门村清凉山麓,该寺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原寺建有七重大殿,现仅存大雄宝殿和祖师殿。祖师殿内建有无际禅师塔亭,除两扇门为木制外,其余结构皆为石仿木制成,故名木门寺。塔亭内置石塔,安岳籍明代著名高僧无际禅师的遗体,御祭归乡,葬于塔内。

文章图片24

木门寺建造构成塔于亭中,亭于殿中,构思巧妙,造型奇特,雕工精美,实属明代建筑石刻艺术之珍品。

文章图片25

另外还有铁佛寺、老君龛、幽居洞、千佛窟等石窟造像,静静地守护在安岳的山野乡村。

文章图片26

石刻文化,是当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集中反映。而安岳石刻不仅体现了当时大的社会背景,而且还是安岳区域文化的真实写照。驻足于安岳石刻的艺术世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安岳石刻自己的独特神韵。

文章图片27

安岳石刻是古代安岳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国宗教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的推进,区域文化的演变,雕刻艺术的发展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是我国石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信息来源:四川文旅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