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远芬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12-07 发布于日本

张远芬 | 兰陵笑笑生是山东峄县人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历代学者聚讼纷纭近四百年之久,迄今仍无定论。

从现有的材料记载来看,各家推论的《金瓶梅》作者,已有数十个。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共有两类说法。一类是不确指的,如「绍兴老儒」「嘉靖间金吾戚里门客」、「嘉靖间大名士」「某孝廉」「王世贞门人」「浮浪子弟」等。

一类是确指的,如李卓吾、薛方山、赵南星、冯惟敏、李开先、徐渭、卢柟、李笠翁、王世贞等。近年,又有戴不凡提出的作者(或修改润饰者)为浙江「金华人」说,黄霖的「屠隆」说等。

尽管如此,但一般人都认为《金瓶梅》的作者是王世贞。

应该指出的是,这一观点立论的根据,多为陋儒们荒诞不经的传说。

其中,主要的故事是说,严嵩当国之时,王氏父子曾对其恶谑,并用《清明上河图》的赝品欺骗了严家,以致被祸。王世贞(元美)为了报杀父之仇,写成此书,涂上毒药,送给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东楼)阅读,一来暗讥严家闺门淫放,二来企图将他毒死。如:

《金瓶梅》一书,相传明王元美所撰。元美父忬,以滦河失事,为奸嵩构死,其子东楼实赞成之。东楼喜观小说,元美撰此,以毒药傅纸,冀使传染入口而毙。东楼烛其计,令家人洗去其药,而后翻阅,此书随以外传。(王昙《金瓶梅考证》)

除此之外,《寒花盦随笔》《缺名笔记》《销夏闲记》等书,虽然记载的传说互不

相同,但都一致认为:《金瓶梅》是影射严氏的复仇之作。这就是在三百多年间占统治

地位的「王世贞说」。

1932 年,山西发现了一部万历丁巳(1617)年的木刻大本《金瓶梅词话》。人们看

到,这部书和当时流行的各种本子有三点不同:1、内容完备,是各种同书的祖本。2、

书中用了大量的山东方言。3、书首还附有一篇欣欣子写的序文,明确指出《金瓶梅》作

者的笔名叫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考证》

据此,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日文译本序中指出,《词话》及其序文「确切地证明了这绝非江苏人王世贞所作的书」。

郑振铎先生在〈谈金瓶梅词话〉中又指出:「兰陵即今峄县,正是山东的地方。笑笑生之非王世贞,殆不必再加辩论。」

而吴晗先生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中,则用大量确凿详实的资料,向《金瓶梅考证》《寒花盦随笔》等书,作了「一个总攻击,把一切荒谬无理的传说,一起踢开,送还《金瓶梅》以一个原来的面目」。

由于三位先生的努力,《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的观点,便被彻底推翻。复仇之类的故事也随之销声匿迹。

三位先生的贡献在于,使中国文学史界对《金瓶梅》作者的研究,突破了陈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金瓶梅》的作者,是一位尚未查明的山东峄县人。

而且,这个结论,几十年来已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它不但被写进了解放之后大陆出版的各家文学史,就是1976 年台湾开明书店出版的华仲麐的《中国文学史论》也接受了这个观点:

「在我们无法得到结论之前,只好说这是嘉靖、万历间山东峄县的一位大文学家作的罢了。」

可是上述的十数个「作者」,都不是峄县人。因此,在文学史上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仍然是一个空白。

再者,郑振铎先生虽然提出了兰陵笑笑生是峄县人的观点,但是自那之后,人们搜遍古书,谁也没有为「兰陵」(峄县)二字寻到一条旁证。

也就是说,郑先生的观点至今还没有被证明过。而要想解决《金瓶梅》的作者问题,又必须首先弄清笑笑生到底是不是兰陵(峄县)人,所以,我们应该由此入手,逐步向前突破。

万历丁巳本《金瓶梅词话》中,有一篇欣欣子写的序,言道:「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

这告诉我们《金瓶梅》作者的化名叫笑笑生,而他的籍贯是兰陵。

兰陵称县,始于于战国,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即此。

隋大业初,改承县置,治所仍在原址。唐初继称氶县。金明昌六年(1195)又改为兰陵,贞佑末移治今枣庄市峄县南。元代移今峄县城。

兰陵称郡,始于西晋元康元年(291),分东海郡置,治所在今枣庄市峄县城。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市及滕县东部、东南部。隋开皇三年(583)废。

1947 年,鲁南解放区又成立兰陵县,由临沂县、峄县及江苏省邳县析置。1953 年撤销,重划归峄县、苍山县和邳县。峄县于1960 年与周围地区合并为枣庄市。

上述历史沿革说明,自古以来,兰陵和峄县就在一个辖区之内,而且两者都曾作过兰陵县的治所,峄县则又曾是兰陵郡的治所。明万历辛巳(1581)年,贾三近写的〈峄县志序〉说:「勒成一邑全书,使天下后世晓然,知峄为鄫氶兰陵之旧疆。」

所以,在明代文人的笔下,峄县就是兰陵,兰陵就是峄县。许多资料证明,当时峄县的文人学者,往往在自己的名号之前冠以「兰陵」二字。

如嘉靖、万历间的峄县大文学家,他的《滑耀编》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他在这部书里就自署「兰陵散客」。似乎贾三近已经预感到,将来人们可能要在「兰陵」二字上发生争论,所以就在《峄县志》中特别点出一笔:「使天下后世晓然,知峄为鄫氶兰陵之旧疆」。

有的学着为了证明王世贞是《金瓶梅》的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据:「兰陵不止是山东峄县也是江苏武进的古名。」这是错误的。

武进是春秋时吴季扎的封地延陵邑,西汉置毗陵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称晋陵。东晋初,兰陵也曾侨置武进,但不久到了南朝梁时就废掉了。贾三近在《峄县志》中写道:

「萧氏系出望之,本兰陵人,即今之峄县也。其后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故有南兰陵之别。」

这说明,武进的古名是延陵、毗陵、晋陵或南兰陵,而不是兰陵。这和历史上的徐州和南徐州一样,是不容混淆的。因此,兰陵只能是指峄县,绝不是指武进。

《峄县志》

在清代以前,武进的文人学者,在自己的名号之前也没有冠以「兰陵」二字的。唐代诗人杜审言有一首诗题为〈和晋陵陆丞相〉,这里的晋陵就是指武进。

明代《长安客话》的作者蒋一葵,是万历时的武进人,和笑笑生生活于同一个时期。他在《长安客话》中,也是自署「晋陵蒋一葵」,而不是「兰陵蒋一葵」。

此外,他还把武进先贤的重要著作编成一集,书名就叫《晋陵文献》。

清代女画家恽冰,是恽寿平的曾孙女,确曾在她的画上署过「兰陵女史」,但后来也改成了「南兰女子」。所以,「兰陵笑笑生」只能是峄县的笑笑生,而不是武进的笑笑生。

还应该指出的是,虽然武进也称过南兰陵,但对于证明王世贞是《金瓶梅》的作者,也毫无作用。

王世贞是太仓人,他与武进没有关系,无论如何也不会给自己起一个「兰陵笑笑生」的笔名。王世贞在〈历朝纲鉴会纂自序〉中,曾自署「琅琊凤洲王世贞」。

查其原因,在于他的祖籍是山东琅琊,因此,他与峄县也没有关系,也不会给自己起一个「兰陵笑笑生」的笔名。

根据以上考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兰陵笑笑生」一定是山东峄县人,而不是武进人,更不是王世贞。

在《金瓶梅词话》欣欣子序的末尾,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

关于欣欣子,各家学者都认为他就是笑笑生,这已成了定论。因此,我们可以把上面这句话理解为:「笑笑生书于明贤里之轩」。

假如我们能够考出「明贤里」指的是什么地方,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金瓶梅》是在什么地方写的,并且还可以为考证出笑笑生的籍贯,提供一个新的证据。

所以,我以为弄清「明贤里」的涵义,对于研究《金瓶梅》的作者,是有重要意义的。遗憾的是,关于这三个字,目前还没有见到有谁加以考证过。或者说,也许曾经有人考证而最后没有得出结果来。

在过去研究《金瓶梅》的众多文章中,正式对「明贤里」发表见解的是朱星先生。朱先生在〈金瓶梅的版本〉一文中写道:「……因为欣欣子序不记岁次和地点(只写『书于明贤里之轩』,不明说在吴中)。」

括号内的文字是朱先生的原话。意思十分明白:朱先生认为,「明贤里」就是暗指「吴中」。

对于朱先生的这个观点,我是不敢同意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朱先生没有说出他下这个断语的根据是什么,二是我认为「明贤里」不是暗指「吴中」,而是暗指「兰陵」。

现将我的观点证明如下:

1. 在唐代李延寿编的《南史‧齐高帝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姓萧氏。其先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惠帝分东海郡为兰陵,故复为兰陵郡人。」

这里是说,南齐高帝萧道成,他祖上的籍贯是山东兰陵,也就是今天的峄县。

2. 萧道成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公元494 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夺取了帝位,这就是南齐明帝。明帝死后,他的二儿子萧宝卷继位。

3. 再看《南史‧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废帝东昏侯讳宝卷,字智藏,明帝第二子也。本名明贤,明帝辅政改焉。」

从这里,我们找到了「明贤里」中的前两个字。

原来,东昏侯的本名叫萧明贤。他是萧鸾的儿子,当然也就是萧道成的侄孙。

4. 而萧道成的籍贯是山东兰陵。那么,兰陵自然也是萧明贤的籍贯。简言之,兰陵就是明贤故里,即「明贤里」也。反言之,「明贤里」就是「兰陵」。

5. 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这句话进一步译成:「笑笑生书于兰陵之轩」。然后,再把这句话和序文的第一句话「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相联系,明显地可以看出,《金瓶梅》的作者,正是在序文的首尾照应中,告诉了我们他是山东兰陵(峄县)人。

欣欣子序

我这样解释,似乎有穿凿附会的嫌疑。为了排除这种嫌疑,我还想从《南史‧齐废帝东昏侯本纪》中,再摘出几句话来与读者共析:

「拜潘氏为贵妃」「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城中阁道,西掖门内,相聚为市」。

「潘妃放恣,威行远近。父宝庆与诸小共逞奸毒,富人悉诬为罪,田宅资财,莫不启乞。」

「又偏信蒋侯神,迎来入宫,昼夜祈祷。」

「闻外鼓吹叫声,被大红袍,登景阳楼望,弩几中之。」

读了这些话,无须再加任何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西门庆、蒋门神和景阳岗等人名地名,都是从这篇〈本纪〉中撷取来的。

而这一点,又被《金瓶梅》的作者发现了,所以,他也从这里找出了「明贤」两个字,再加一个「里」字,用以表明自己的籍贯。

至于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金瓶梅》就是由《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到第二十六回演化而来的。

此外,明代峄县人贾三近在其所撰〈重修净土禅寺记〉中,开头一句就是:「佛剎盛行萧梁时,兰陵为萧梁故墟。」

这后半句话,和我前面所说的「兰陵就是(萧)明贤故里,即明贤里」的意思几乎完全一样。

这样,我们就有了绝对把握认定:「明贤里」就是暗指「兰陵」,而不是暗指「吴中」。从而也就为「兰陵笑笑生是山东峄县人」的观点,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新证据。

1980 年2 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戴不凡先生的《小说见闻录》。其中,对《金瓶梅》作者的籍贯问题,又提出了更新的见解:

小说中凡饮酒几乎不离金华酒,如二十回「将昨日剩的金华酒筛来」,二十一回「玳安又提了一罐金华酒」二十三回,「咱赌五钱银子东道三钱买金华酒儿」,……;

西门一家妇女几无不嗜金华酒者。笔者虽读书不多,然就所读古今书籍而言,写及金华酒者,仅《金瓶梅》一书耳,且其频繁如此。……

此若非金华、兰溪一带人,殆难有可能反复笔之于小说之中的。(《小说见闻录》第139 页)

戴不凡先生的言下之意十分明显,即《金瓶梅》的作者(或如戴不凡先生所说的修改润饰者)是浙江金华、兰溪一带人。

既然如此,那么,冠于笑笑生之前的「兰陵」二字,又当如何解释呢?戴先生继续写道:

大阜为陵,兰溪除县城附近外,亦多山,固亦不妨称为「兰陵」,犹之严州称为「严陵」。(同上)

戴先生的这两段话,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但究其实,只能算是揣测性的假说,而且论证推导得十分牵强。因而,对于戴先生提出的这个「金华说」有重新加以考辨的必要。

我围绕着「金华酒」三个字,查阅了一系列的数据,终于弄清了「金华酒」的真相,从而推倒了戴不凡先生的假说。

《小说见闻录》

明人汪颖在《食物本草》中写道:「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

与此同时的另一本书《事林广记》,不但对东阳酒推崇备至,而且还详细地记载了这种酒的酿法。那么,什么是东阳酒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这样一句话,就解开了存在于《金瓶梅》中的金华酒之谜。

原来,金华酒就是东阳酒,也就是古时候为李白所赞美过的兰陵酒。为了把问题辨得更加明白,我还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考证。

第一、《本草纲目》和《金瓶梅》两书中所说的金华酒,是否指的是一种酒?查《本草纲目》最早刊于1590 年,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金瓶梅》最早刊行于万历庚戌年,也就是1610 年。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两部书写成于同一时期。而且,其他史料还告诉我们,自唐以降,兰陵美酒就畅销于北京、南京、杭州等各大名城。

全国许多城镇的酒店,为了装潢门面,招徕顾客,常常在店前挂起「兰陵佳酿」的招牌。这样,从两书的写作时间和兰陵酒销售的范围来看,我们可以断定两书中的金华酒都是指的一种酒。

第二、兰陵酒为什么又叫东阳酒呢?《左传‧哀公八年》记载:「吴伐鲁,克东阳而进」。

前代学者注释说,东阳,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我们翻开地图一望便知,那正是指的峄县(兰陵)一带。

在今天,兰陵镇和费县仍属于一个地区。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理解,兰陵酒为什么又叫东阳酒了。

第三、兰陵酒为什么又叫金华酒呢?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漫游齐鲁时,写下了著名的〈客中作〉,曰:「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从「郁金香」和「琥珀光」六个字,我们可以推知李白所说的「兰陵美酒」是一种有颜色的甜酒。

《金瓶梅》第五十二回中也说:「一钱银子下饭,一坛金华酒,一瓶白酒。」这是色酒的又一左证。

再看明人杨孚的《南州异物志》:「郁金出罽宾,国人种之,先以供佛,数日萎,然后取之。色正黄,与芙蓉花裹嫩莲者相似,可以香酒。」

由此两端,我们就知道了兰陵酒是以郁金花为配料酿造而成的色酒,也就是「金花酒」。「花」与「华」通,所以名之曰「金华酒」。

故而,这和浙江的金华地方毫无关系。

第四、据贾三近所修的《峄县志》记载,当地的「十里泉」又叫「许池泉」,是峄县的八大景之一。

战国时楚春申君任荀子为兰陵令,后人为了纪念荀子,在十里泉边修了一座荀卿祠。就在荀卿祠的南面,正有一个「金花泉」,《志》谓又名「金华泉」。

这和我前面对「金华酒」的分析,完全相同。我想,这个泉的命名不能说和金华酒的命名毫无关系。同时,还说明不能因为这个泉的名字叫金华,就认定这个泉是在浙江金华。

对于酒名的理解,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结论:

仅《金瓶梅》一书耳。」然而就全部古今书籍而言,就不能这么说,因为还有《本草纲目》在。

有人说,李时珍「可能是搞错了」。但,「可能」二字,不足以证明任何问题,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最好不要自认比李时珍还高明。

不是偶然地巧合。这个事实,有力地说明作者之所以给自己起一个「兰陵笑笑生的」笔名,是和兰陵这个地方,也就是作者的家乡,有直接的关系。

有的学者又认为「兰陵笑笑生根本是捏造的」,未免过于武断。

至此,我们又为兰陵笑笑生是山东峄县人的观点找出了一个切实的旁证。

鲁迅、郑振铎、吴晗三位先生,之所以认为《金瓶梅》的作者不是王世贞,主要是根据万历丁巳《词话》本运用了大量的「山东方言」作出判断的。鲁迅先生说:

还有一件是《金瓶梅词话》被发见于北平(实是山西─芬注),为通行至今的同书的祖本。文章虽比现行本粗率,对话却全用山东的方言所写,确切地证明了这绝非江苏人王世贞所作的书。

郑振铎先生说:

我们只要读《金瓶梅》一过,便知其必出于山东人之手;那么许多的山东土白,绝不是江南人所得措手于其间的。其作风的横恣、泼辣,正和山东人所作的《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同出一科。

吴晗先生说:

《金瓶梅》用的是山东方言,他(王世贞)虽曾在山东做过三年官(1557-1559),但是我们能有证据说他在这三年中,并且是在「身总繁剧,盗警时闻」的情况中,他曾学会了甚至和土著一样地使用他们的方言吗?假使不能,我们又有什么权力使他变成《金瓶梅》的作者呢!

我认为,三位先生的话虽不全面,但基本观点却是极为正确的。他们一致地用「山东方言」这一千古难移的铁证,确凿地证明了《金瓶梅》的作者绝对不是王世贞。

《食物本草》

朱星先生今天重拾旧说,一口咬定《金瓶梅》的作者「非王世贞莫属」,自然无法避开这个「山东方言」问题。

朱先生在〈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一文中,首先说道:鲁迅先生、郑振铎先生、吴晗先生都被(山东方言)蒙过了,真是智者千虑,也有一失。

接着朱先生提出了九条理由,但这些理由是无法使人信服的。在朱先生的九条理由之中:第一、二、三条,朱先生无凭无据地认为,王世贞会说北京话和山东话,会使用青州婢仆,会记录他们的脏话,而且连用三个「一定」,这是主观想象的理由。

第四条和第八条,朱先生说「方言和人不是永不会变化的」,「现代人往往有写陕北的,东北的,河北省的革命故事」,这些话基本与论题无关,因而是生拼硬凑的理由。

第五条,朱先生不顾前面已经说过的三个「一定」,又说王世贞「由于他的大官僚子弟身分,他也未必能熟谙那一套方言俗俚谚语」,这是自相矛盾的理由。

第六条,朱先生说「金瓶梅》只有潘金莲等人在口角时才多用山方言」,「至于一般叙事,都是用一般的北方官话」。这又是不符合事实的理由。因此,对以上诸条,都无须加以反驳。

剩下的,还有为了证明三位先生观点的正确和朱星先生立论的错误,我一方面查阅了一系列的资料,另一方面我又从《金瓶梅》中找出八百个词语,分别于1980 年8 月和1981 年2 月,两次专程到山东峄县,作了方言调查。

在这里,我想针对朱先生的第七条理由,摆出一些事实来,就教于朱先生。

朱先生在第七条中说:山东方言也很复杂,胶东、济南就有显著差别,因此笼统说山东方言,实是外行话,应该说《金瓶梅》中写妇女对骂用的是清河方言。

这样一来,嘉靖间一些非清河县人的山东名人都写不了《金瓶梅》,那个托名兰陵笑笑生的即使是峄县人,也无此资格了。

朱先生第一句话颇有些道理,鲁迅等三位先生只说是山东方言,却没有说是山东哪个地区的方言,确实是笼统的。但,与此同时,朱先生自己也说了「外行话」。

因为,三位先生的话还有一点不足之处,朱先生却没有发现;那就是《金瓶梅》并不全是用山东方言写成的,其中还有北京方言、元明戏曲的词语、封建时代的官场用语等等。

例如:

第一回:勾引的这伙人,日逐在门前弹胡博词。

第二十四回:出来跟人走百病儿,月光之下,恍若仙娥。

第二十一回:我搊你去,倒把我一只脚踩在雪里,把人的鞋也踩泥了。

第五十八回:没脚蟹行货子,藏在那大人家,你那里寻他去?

第六十八回:今日忽喇八又冷锅中豆儿爆。我猜见你六娘没了,已定教我去替他打听亲事。

以上几句话中的「胡博词」「走百病」「搊」「没脚蟹」「忽喇八」这些词,我到峄县调查时,发现当地群众没有一个人能够懂得。

后来,我查阅了明代三部记述北京情况的书,才找到准确的答案。《长安客话》说:

「浑不似制如琵琶,……相传王昭君琵琶坏,使胡人重造,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浑不似!』遂以名。《元史》以为火不思,今以为胡拨思,皆相传之讹。」

《帝京景物略》说:在北京,「元宵夜,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

《宛署杂记》说:「扶曰搊」「无归着曰没脚(蟹)」,,「仓卒曰忽喇叭」。这确切地证明了,这些词不是峄县方言,而是北京方言。

像这样的北京方言词语,我在《金瓶梅》中找到将近一百个。这个事实说明了,笑笑生还在北京生活过很长时间。

《长安客话》

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说:「作者异常熟悉北京的风物人情,许多描叙很像是以北京做为背景。」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再如:

第五十一回:李瓶儿背地好不说姐姐哩,说姐姐会那等虔婆势,乔作衙。

附:《勘金环》一折(油葫芦)曲:「他每日在家乔做衙,将人来欺负杀。」

第七十五回:不管好歹就骂人,倒说着你嘴头子,不伏个烧埋。

附:《虎头牌》四折(伴读书)曲:「便死也只吃杯儿淡酒何伤,倒底个不伏烧埋。」

第七十六回:那春梅从酩子里伸腰,一个鲤鱼打挺,险些儿没把西门庆扫了一交。

附:《西厢记》一之四(鸳鸯煞)曲:「酩子里各归家,葫芦提闹到晓。」

第八十二回:人情里包藏鬼胡油,明讲做儿女礼,暗结下燕莺俦。

附:《黑旋风》四折(满庭芳)曲:「未等待来追究,便将他牢监固守,只落得尽场儿都做了鬼胡油。」

以上句子中的乔作衙、不伏烧埋、鬼胡油等词,峄县人也不懂,单看《金瓶梅》又很难说清它们的真正涵义。但只要和元明戏曲中的句子一对照,那意思就立即显现出来了。

这个事实则说明,笑笑生非常精通元明戏曲。对此,冯沅君先生曾作过深入的研究,我就不多说了。

这一类的词,我也找出七十多个。这既不是峄县方言,也不是北京方言,而应该说是元明时代的华北方言。这说明笑笑生还在华北一带生活过。

朱先生的第七条理由中二、三两句话则是完全错误的。首先,我们不能说《金瓶梅》写的是清河,小说的故事就一定是在清河发生的事情。

实际上《金瓶梅》的取材,多来自于峄县和北京。这正和《西游记》写的是天宫,其实是取材于人间一样。

所谓「清河」,只是笑笑生从《水浒传》中借来的名字。其次,也不能说《金瓶梅》写的是清河人,就一定说的是清河话。这也正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样,她虽生于南方,但满口说的是北京话。

问题的关键是,决定一部书使用哪里的方言主要应该看作者是哪里人,或者是他曾在哪里长期生活过。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暴风骤雨》,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更主要的是,在我调查过的八百个方言词语中,除去上面说过的北京方言和元明戏曲中的词语(华北方言)之外,剩下的六百多个,全是峄县方言。而且,我在两次调查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

1. 《金瓶梅》中的方言,凡外地人看不懂的,几乎全部是峄县一带所独有的语汇。

2. 其余的部分,虽然外地人也懂,但调查证明,它们也都是峄县人民的日常用语。

3. 在《金瓶梅》中,峄县方言不是偶尔的点缀,而是从头至尾遍布全书,并且运用得极为准确、自然。

4. 此外,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作者叙述,在表达方法、句子结构,口吻语气等方面,也都符合峄县人民的语言习惯,明显地表现出这一地区人民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这里,我想先举出峄县人妇孺皆知的十个方言词语,来证明我的结论的正确性:

大滑答子货

戳无路儿

茧儿

咭溜搭刺儿

迷留摸乱

掴混

涎缠

啻啻磕磕

格地地

猎古调

这些词,我也拿来请教了与峄县相邻的铜山、苍山、滕县、费县的同志,他们都不懂,又何况是远在江南的王世贞呢?

至于朱先生的第九条理由,是说施耐庵不是山东人,但在《水浒传》中,也用了大量山东方言,因此王世贞也能写出《金瓶梅》。

其实,这是不能模拟的,《水浒传》是在长期流传和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的,而《金瓶梅》却是个人独立创作出来灼。因此,《水浒传》里的山东方言,是前人写进去的,这不能算在施耐庵的帐上。

但《金瓶梅》中的大量的峄方言被运用的出神入化,却是笑笑生的功劳。所以,朱星先生的这条理由,也是不对的。

通过以上对方言问题的讨论,总的结论是一句话:《金瓶梅》只有曾经在北京和华北生活过的峄县人才能写的出来。

本文结语

在过去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对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是以鲁、郑、吴三位先生的「山东说」占主导地位的。而且郑先生还明确指出笑笑生是峄县人。

吴先生还证明了他是嘉靖、万历之间的人。这个功绩是巨大的。然而,由于〈金瓶梅词话序〉中的「兰陵」二字,毕竟是个孤证,所以几十年来时有反对意见出现。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我们说笑笑生是峄县人,已经有了四条确凿的证据:

1. 兰陵就是峄县,而不是指其他任何地方。

2. 欣欣子序文中的「明贤里」,也是指峄县。

3. 《金瓶梅》中的「金华酒」,是兰陵酒。

4. 《金瓶梅》中的方言,大部分来自峄县。

因此,我认为,而今已经完成了证明「笑笑生是峄县人」的任务。下一步,我们可以具体研究「笑笑生究竟是嘉靖、万历间的哪一个峄县人」这个问题了。

《金瓶梅新证》 张远芬 著

文章作者单位:徐州教育学院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收录于《张远芬<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