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一代雄主晋献公——晋国霸业的奠基者原创2021-11-16 21:56·夜半闲谈着

 梦想童年594 2022-12-07 发布于江西

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武公(曲沃武公)之子,姓姬名诡诸,因其父擒杀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生年不详,公元前677年继位晋侯,前651年去世,在位26年,是晋国曲沃一脉取代大宗之后的第二位晋公。

晋献公画像,姓姬名诡诸,晋国曲沃一脉的第二代晋公

晋武公留下的三代基业

在讲晋献公之前,先说一说其父晋武公。

晋武公,也称曲沃武公,曲沃一脉的第一位晋侯

晋武公,也称曲沃武公,其父曲沃庄伯,祖父曲沃桓叔,这祖孙三代人接力经过近七十年的奋斗,完成了晋国公室小宗取代大宗的逆袭,取代了国君一脉(晋国第十一位国君晋文侯是曲沃桓叔之兄,晋国第十二位到第十七位国君都是晋文侯一脉),晋武公通过运作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成为晋国的第十八位国君。

曲沃桓叔画像,被侄子晋昭侯分封在曲沃,也是曲氏一姓的始祖

曲沃武公在公元前678年正式完成了小宗取代大宗的逆袭,获得西周王室的认可后改称晋武公。在国君的位子上也没坐多久,第二年就去世了,其子姬诡诸继位成为晋国第十九位国君。

开局王炸的晋献公与毁誉参半的国君生涯

晋献公在位26年,初步完成了晋国的发展与扩张(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为晋文公的称霸之路奠定了基础;屠尽了晋国公室,使晋国进入了卿大夫掌权的时代;晚年昏聩听信枕边人的谗言,导致晋国爆发了“骊姬之乱”。

有人说他是春秋灭国专业户,最著名的灭国操作是假道伐虢;有人说他是先平乱后生乱,晚年宠信骊姬导致内乱。

假道伐虢历史事件的三位主人公献公、虞公和虢公

晋献公继位后带领晋国开始了对外扩张之路,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吞了大大小小十七个国家,把三十八个国家打的服服帖帖的。

攘外必先安内

由于晋献公及其父亲晋武公是经过祖上几代人的努力,将晋国同时期的多位正统晋侯屠戮殆尽,才使得晋献公所在的曲沃小宗一脉得以问鼎君位(小宗取代大宗,史称曲沃代翼);所以献公对于晋国公室的其他小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提防心理,深知自己这一脉是小宗取代大宗,得国不正,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晋国公室大宗,难保其他小宗没有取代自己这一脉新的大宗的想法。

晋国曲沃代翼事件,曲沃一脉小宗取代公室大宗,争得晋国君位,也称曲沃代翼,翼城为原晋国国都

就好像一千六百多年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赵匡胤原为后周大将军,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部下推上了皇位,在建立北宋以后面临的一个心病就是:陈桥兵变会不会在这些北宋将军中再次上演。

面对这种类似的困境,宋太祖赵匡胤选择了杯酒释兵权,而晋献公选择了灭桓庄之族,帝王心性和权术,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献公而言,此时所谓小宗同样也来自曲沃一脉,算起来和献公还没出五服呢。曲沃一脉从晋昭侯把自己的叔叔分封在曲沃(现属山西运城市闻喜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晋昭侯的这位叔叔史称曲沃桓叔——也就是献公的曾祖,曲沃桓叔去世后传位给其子曲沃庄伯——献公的祖父,接下来就到了献公的父亲曲沃武公。“桓庄之族”指的就是桓叔和庄伯二人的后代,这些桓庄之族都是跟着曲沃一脉三代领导人(桓叔、庄伯、武公)造反卖命,一起干翻了国君一脉,才完成曲沃小宗取代大宗的逆袭。

晋国的翼城、绛城和曲沃分别在今天山西省的翼城县、绛县和闻喜县境内

这些桓庄之族们,可以说是既有实力也有能力;对于如何操作小宗取代大宗,是既有经验又有想法,且跃跃欲试;相比较之下,献公这个国君的位置坐着也不是那么稳当,晋国公室内部也是暗流涌动。

一场挥刀向内的屠杀

献公在大臣的建议下,采用离间计分化桓庄一族这个公室群体,重点打击核心人物与领头羊,最终将这群公室子弟聚集到一个地方,并筑起了一座城(聚邑),新城造好的那年冬天,献公亲自带兵包围了聚邑将桓庄一族的公室子弟给一锅端了,次年将此地改名为“绛jiang”(今属山西运城市绛县),并以此为国都,故此“灭桓庄之族”又称“绛之乱”。

也就是说,除了自己父亲武公这一支以外,晋献公把曾祖(桓叔)和祖父(庄伯)的所有后人都给突突了,也算是灭了自己的大部分九族了,是个狠人,至此晋国成为了春秋各国中唯一没有公室公族的。

灭了桓庄之族,短期看是利大于弊的,国内团结了,没有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矛盾了,能够倾国之力去攘外了。但是长期来看,是弊大于利,公室子弟被灭了十之八九,出现了权力真空,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对外扩张,开始重用外姓卿大夫,这些卿大夫轮番掌权后也开始了互相吞并并逐渐壮大,最终的结果是三家分晋。

献公的女人和儿子们

晋献公解决了内部矛盾后,开始了重点对外扩张,公元前669年,灭了骊国,俘获了一对姐妹花——骊姬和少姬,这姐妹二人分别为献公生了奚齐和卓子(悼子)。

献公与骊姬,献公晚年昏聩,任由骊姬祸国,造成晋国君位继承出现动乱

在此之前献公已有了许多儿子,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

先说一说太子申生,其母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一开始是嫁给晋武公为妾,奈何武公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就便宜了自己的儿子,二人私通后生下了申生,献公继位后就把齐姜娶为夫人,立申生为太子。

时间再往前推,献公继位后没多久就攻打翟国,并俘获了一对姐妹——狐姬姐妹,姐姐生了公子重耳,妹妹生了公子夷吾。由此可见,献公对于姐妹花是情有独钟,先是攻打翟国抢夺了一对,后来又攻打骊国俘获了一对。

得宠的骊姬与膨胀的野心

这段历史剧情就比较老套了,骊姬仗着自己年轻得宠,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献公之后的国君,开始给献公吹枕边风,并且阴谋陷害太子申生和其他两位公子。

深得献公宠信的骊姬,献公在位后期骊姬之乱的始作俑者

三四百年以后的西汉,也有一个女子想这么干,不过她的下场就比较惨了,因为她遇了一位狠人——西汉的第一位皇后吕后,这位吕皇后为了捍卫儿子汉惠帝刘盈的皇位继承权,把吹枕边风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同样是太子,申生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因为他没有一个强势且有权的母亲——太子申生的母亲后来又为献公生下一女穆姬,随后便失宠,郁郁寡欢而死,女儿穆姬后来嫁给了秦穆公。

第一板斧——诸公子戍边

骊姬先是贿赂两个男宠给献公出主意,而且是那种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说辞——建议献公把几位年长的公子派出去镇守四方,让百姓畏惧,让戎狄害怕,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彰显献公的功绩。

献公一听,果然很有道理,于是派太子申生到曲沃,公子重耳到蒲地,公子夷吾到屈地,其他的儿子也都分派到了边境。就这样,国都只剩下骊姬的儿子奚齐,骊姬天天就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事。

不过为了让儿子奚齐顺利继位,还需要主动出击扫除一些障碍,接下来就开始是耍阴谋了,首当其冲要对付的就是太子申生。

第二板斧——一块有毒的胙肉

在公元前656年的某一天,骊姬对太子申生说,献公梦到了你的母亲齐姜,于是太子申生就回到曲沃去祭祀母亲,并把祭祀用的胙肉敬给献公。好巧不巧的献公外出打猎不在宫中,于是骊姬派人在胙肉中下毒。献公回来后准备吃胙肉,骊姬提醒到应该试一试有没有毒。

试一下,果然有毒!

狗吃了,狗死了;仆人吃了,仆人也死了。

申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逃回了曲沃,献公气不过就杀了申生的老师,太子申生因为不愿意背上弑父的恶名,拒绝逃亡到其他国家,于是就自杀了。

骊姬又给献公说另外两位公子也知道太子在胙肉下毒的事情。重耳和夷吾恰好也在国都,正准备去见献公,听到这个消息后慌得不行,纷纷脚底抹油,各自跑回了封地蒲地和屈地。

命途多舛的申生

太子申生这一生,可以说是很坎坷。本是父亲献公和武公的小妾私通所生,在献公即位后给了母子二人名分。

另有一个说法是,献公是打算把骊姬嫁给儿子申生做老婆的,结果见到骊姬姐妹太漂亮,没把持住,就抢了儿子的老婆。

私通老子的小妾,抢夺儿子的老婆,这都是和周礼格格不入的,献公把两件事都给做了,单单从这一方面来看,献公应该是被春秋各国贵族阶层所不耻的。

瞽叟顽呆,却生大圣之儿。

在个人道德方面,太子申生是超越其父献公的。在胙肉下毒事件发生以后,明明可以当面向献公自证清白,却想着献公由于年老,离开了骊姬就会晚上睡不着觉,从而放弃了解释的机会。面对献公派兵讨伐,也可以有机会逃亡他国,日后东山再起也是很大的可能,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国公室成员流亡他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流亡多年后回国复位也是大有人在,可是申生却不愿意这么做,就因为不愿背负弑父的骂名。

如果太子申生没有自杀,而是流亡他国了,在献公之后,回晋复国,自然是名正言顺、一呼百应、从者如流,绝对是不亚于其弟晋文公重耳的一代霸主。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逃亡的两兄弟

大哥自杀了,重耳和夷吾两兄弟的日子也不好过。

第二年(公元前655年),献公对两位公子的不辞而别,加之骊姬的枕边吹风大法,献公派兵攻打蒲地和屈地。

公子重耳在蒲地自知不敌,麻利跑路到翟国,公子夷吾认为屈地防守力量还行,留在屈地等着和献公的军队扳一扳手腕,献公的军队没能攻下屈地后无功而返。

逃亡他国的公子重耳,后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会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又一年后,献公再次派兵攻打屈地,可能是人有点多,公子夷吾也知道扛不住了,于是跑路到梁国。其实一开始夷吾打算和哥哥重耳一样跑路到翟国,有人建议说兄弟二人都在翟国,容易让人一锅端了,于是逃去了梁国。

昏聩凄凉的晚年

两个儿子的前后跑路让献公非常的不爽,两年后(公元前652年)派兵攻打翟国,而翟国因为公子重耳的游说,也在两国交界的另一处主动攻打晋国,最终不了了之。

此时,献公三个有能力的儿子,一个自杀两个逃亡,只剩下在国都的骊姬姐妹所生的奚齐和卓子,对于接班人的问题,献公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都是没有太多的选择;无论是出于理智还是被骊姬蛊惑,只能选择奚齐和卓子二人,历史证明献公最后也没有选择让公子重耳或夷吾回国继位。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托孤给大臣荀息,但是此时晋国国内从上到下对于迎接公子重耳回国继位的呼声很高。

荀息在献公死后拥立公子奚齐为晋侯,武将之首里克,是支持公子重耳回国的,于是在十月份献公的葬礼上,里克安排刺客刺杀了奚齐。

晋国大臣在朝堂上杀了年幼的新君卓子

荀息又拥立卓子,卓子此时尚年幼,一个月后在朝堂上被摔死。就这样晋国在献公死后,接连两任继位者——奚齐和卓子兄弟二人都被大臣所杀,荀息觉得有负献公临终的重托,就自杀了。骊姬也自知落在这群弑君的大臣手里没有好的下场,就投水自尽了,耍尽了心机和阴谋,到头来仍是一场空,反倒是搭上了性命。

骊姬投水自尽

纵观献公的一生,开局继承了曲沃三代人的基业,献公把王炸一样的好牌打得很出彩——历史成就“并国十七,灭国三十八”,俨然一代雄主的成就。为了巩固君位将晋国公室屠戮殆尽,剩下的又被“骊姬之乱”收割了一波,从这一方面来看,献公要对二百年以后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负有根本责任。还是这样一个人,晚年昏聩宠信骊姬,任由一个女子胡作非为,搞得晋国局势一地鸡毛,导致了几十年的动荡。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圣哲有谋曰献。

“献”字这一谥号,用在晋献公这里,是美谥。

【原创请支持,谢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