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突围时,他是“皮定均旅”的政委,虽没有军衔但评价很高

 兰州家长 2022-12-07 发布于甘肃

“皮定均旅”的正式番号是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因为旅长是皮定均将军,大家便约定俗成称它为“皮旅”。

文章图片1

“皮旅”的前身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该支队成立于1944年9月5日,大约1500余人,他们是由太行军区七分区第3团和六分区第35团为基础组建而成的,目的是为了开辟豫西根据地。支队成立后,便开赴豫西地区开展对敌斗争,队伍也发展到了5000余人。抗战胜利后,先遣支队奉命南下至桐柏地区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不久便改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此时部队兵力已经达到7000多人。

“皮旅”从组建最初就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队伍,他们的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级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战士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他们觉悟高、身体强。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甚至每人都配备了一个缴获日军的黄牛皮子弹匣。

文章图片2

“皮旅”之所以名扬天下,就是因为他们在中原突围中,在成功地完成了掩护中原局、中原军区主力突围的任务之后,巧施疑兵之计,带领7000英勇健儿东进,驰骋2000余里,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此举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他当时就是这支创造世界军事史奇迹的“皮定均旅”的政委,他叫徐子荣。

徐子荣是河南确山人,早年曾就读于确山县第一高等小学、开封甲种农业学校,与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是同乡同学,两人曾一起聆听过听王若飞、肖楚女等人的进步思想宣讲,18岁参加革命工作,后又与杨靖宇等人回乡参加组织农民起义、农协等活动,先后担任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青年部长、区委书记、宣传部长和县委书记等职,后因农民起义失败,调往北方局工作。

文章图片3

九一八事变后,徐子荣在北平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8月,因携带传单前往示威集合地,途中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入狱,直到1936年9月,经北方局营救后出狱。

出狱之后的徐子荣先后被派往河南恢复、整顿党组织;被派往派往太原,出任山西省工委秘书长。抗战时期,一直在省委任职的徐子荣主动要求调往基层工作,从此之后他调到太行区任五地委书记兼五分区政委。

文章图片4

1944年5月,豫西沦陷。中央命令由皮定均、徐子荣组建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皮定钧任支队司令员,徐子荣任支队政委、豫西地委书记,强渡黄河,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建立起以嵩山为中心,包括洛阳、登封、密县、荥阳、临汝、禹县等10个县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1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9个独立团的地方武装,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伪军。

后来,支队被改编为中原军区1纵1旅后,徐子荣任旅政委,与旅长皮定均一道率部完成了中原突围中上级交给的任务后,成功突围并创造了奇迹。

此后,徐子荣先后担任华野独立师政委、一野61军政委等职,率部参加了两淮(淮安、淮南)保卫战、涟水保卫战、盐城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战役战斗,战功卓著。

文章图片5

但到了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有着赫赫战功的徐政委却没有军衔呢?

原来在开国大典之后,徐子荣被调到了公安部任办公厅主任兼人事局局长,不久升任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本着在地方任职的原军队干部不再授军衔的原则,因此,徐子荣也就不再授军衔。若按徐子荣的功绩,窃以为授中将的几率是比较大的,皮定均就授了中将军衔。

文章图片6

1969年6月20日,没有军衔的开国功臣徐子荣不幸离世,年仅62岁。不过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对人民有功的人,所以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这在1979年1月25日为徐子荣举行的追悼会上的悼词中就可以看出,悼词评价他是“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坚强战士”、“优秀的政治工作人员”、“公安保卫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总之他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敬仰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