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为啥爱打人?五大根源妈妈要了解,教你7招搞定宝宝攻击行为

 新用户0619BmTN 2022-12-07 发布于河南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应付攻击性强的宝宝,首先要分析造成他们行为的原因,再合理科学地进行引导。

为争取游戏空间造成的攻击行为

案例一:洋洋正坐在地板上堆积木,旁边的新新玩汽车赛跑,洋洋被吸引而忍不住探过身子看新新玩。洋洋挡住了新新的活动范围,新新二话没说,一把把洋洋推倒,又自顾自玩了起来。

解读:1-3岁的宝宝,不能准确的把握空间关系。所以在和同伴在一个小空间时,出于一种条件反射,宝宝可能会不自觉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对身边的孩子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以争取自己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建议:当宝宝和小伙伴在一起游戏时,要注意给宝宝们一个宽敞的活动空间和丰富而充足的玩具。这个阶段的宝宝,通常是各玩各的,当宝宝由于过于投入而不自觉进入别人的“领地”时,可以提醒宝宝,他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活动,让宝宝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肢体语言不当所造成的攻击行为

案例二:10个月的贝贝和1岁半的宁宁是表姐妹,经常在一起玩。恰巧这时贝贝哭了起来,宁宁也不笑了,疑惑地望了一眼妈妈后用力把贝贝推开,贝贝哭得更厉害了。宁宁看着贝贝,也哭了起来。

解读:人们常说:宝宝打人,没轻没重。这是因为宝宝对自己的身体动作力度的觉察力和控制力比较差,有时宝宝是向喜欢的人表示好感,但是因为不知如何正确表达,造成了善意的攻击。

建议:宝宝对自己动作的认知是通过父母以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因此,要时时对宝宝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回应。当宝宝用力过猛打疼你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同时给他示范恰当的表示好感的方法。久而久之,宝宝就会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与小朋友交往了。

语言能力欠缺造成的攻击行为

案例三:小朋友们在户外游戏,晶晶和好朋友在摇木马,晶晶看到旁边有一个皮球,从木马上下来去捡皮球,东东坐上了晶晶的位置,晶晶赶紧丢下皮球跑过来,把东东推了下去,自己坐上了木马。

解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自己有需求时,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好用动作替代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导致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建议:2-3岁是宝宝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攻击性行为。同时,由于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往往会更多地依赖肢体语言来与同伴交往,父母也要强化孩子习得正确的肢体语言。

宝宝情绪不好造成的攻击行为

案例四:宝宝要吃糖,妈妈不让宝宝吃,宝宝大哭,但是妈妈并不妥协,把宝宝留在房间,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奶奶看宝宝哭得伤心,想哄哄宝宝,宝宝却伸手打了奶奶一个嘴巴。

解读:宝宝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比如饿了、累了,或者要求没有满足时,很容易发怒,甚至动手打人。另外,宝宝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和成人的感觉一样,如果遭遇失败,都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

建议:父母要与宝宝多多交流,积极关注宝宝的需要,教给宝宝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在宝宝学技能遇到挫折时,当宝宝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以把宝宝抱在怀里,使他平静下来,再贴着宝宝的脸,轻声地鼓励宝宝,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爱,提高宝宝抗挫折的能力。

缺乏分享意识造成的攻击行为

案例五:奇奇和妈妈去田田家里玩,田田把玩具都拿到自己身边,不让奇奇玩,田田妈妈给奇奇一个小汽车,田田一下子不高兴了,用眼睛瞪着奇奇,又伸出小脚去踢奇奇。

解读:2-3岁的宝宝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也缺乏分享意识。

建议:父母在家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www.zjia8.com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并在家庭中利用、创设机会让宝宝来发展分享行为:如让宝宝与家人分享食物;让宝宝带上玩具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随着宝宝集体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分享行为的发展,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会越来越少的。

教你7招轻松搞定宝宝攻击行为

1.别让孩子从攻击中获得任何好处

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使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击别人和取得玩具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和人交流。

2.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宝宝

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时,最好给受伤的宝宝更多关注:吻一吻受伤一方的小伤口,询问他有没有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欺负人的宝宝说:“不许咬人。咬人会让别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别人咬然后又去咬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惩罚孩子。

3.多称赞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没有依靠攻击而解决问题时,你应该多多鼓励他的这些行为,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比如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4.做孩子的好榜样

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对他说“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脚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尝试对别人这样做。如果你因为生气而把宝宝打了一顿,那么当宝宝不开心的时候自然会模仿你的做法,自然去打人。

5.温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说话等等。这时需要你为他提供一些温柔的积极的安慰,以防止他变得暴躁。比如一个舒服的温水浴。孩子在洗澡时可以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会让他对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6.给孩子们更大的活动空间

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对他们的互相攻击的行为产生惊讶了。因为这是必然的结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动的空间过于狭小。

7.对孩子的行为说“不”

当孩子行为可能发生危险时,你应该及时制止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清楚、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否则会受伤的。然后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个动画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烦躁想攻击别人的时候,可以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便处置,还可以教他使劲跺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教会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边寻求帮助。

重要提示:爸爸妈妈不能做的三件事

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除了上面叙述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的事之外,还有些事是我们不能做的:

1、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宝宝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你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为孩子打人,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孩子不会理解你的用意,他只会觉得你是在伤害他,最坏的结果可能让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励孩子报复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过来去报复犯人”,那么最终的结果是“犯人”会越来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