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读书之雅

 冬歌文苑 2022-12-08 发布于北京

读书之雅

读书使人博学,使人明智,使人优雅。

我挺佩服青年学生们,他们随时随地,旁若无人地咀嚼着书本,因而在我的认知中,青年学生们属于最明辨事理的人。他们如若埋藏在地底下的煤炭,不愿拘泥于暗黑,经历了无数个寂寞和孤独,厚积薄发,仿如卑微的煤炭瞬间变成闪耀的钻石。当我们在睡懒觉时,他们在读书;当我们在刷手机时,他们在读书;当我们在尽自己一切所能享乐时,他们仍在读书。而我们——人们称这个群体为社会人,却在毫无斗志中蜕变成一块焦黑的煤炭。

于是,我开始羡艳青春,但不敢轻易地拿自己的过往与他们相比,实之谓:自不量力。

于是,我开始嫉妒青春,但曾经的学识使自己不够格与他们相比,实之谓:力有不逮。

毕竟是社会人,我开始编造借口,不知羞耻地以经验来大谈阔论,实之谓:材朽行秽。

若论磨难和挫折,读书是最励志的。

培根说过,读书费时过多易惰。的确,读书对所有人来说是无趣的、痛苦的,包括喜欢读书的人,只不过他们能够在枯燥中坚守下去。

看过一则人物专题,40多岁的保洁员萌生了学习英语的想法,每天,她带的塑料袋里总是装着英语词典和笔记本,一有闲时,就会翻开看看,原本晚上10点下班,她都会自愿加班到11点,只为了能用公司的电脑来学习,下班骑车时嘴里也会不停地背诵,她租住房子里的墙上、镜子上,甚至马桶上都贴满了英语单词,她坚持了10多年,最终成为了一名英语达人。其实,她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是想在将来孙子读书时能够辅导他。我相信她这些年来,一直是孤独的,我也相信她很享受这份孤独。换句话说,读书有时不需要很宏伟的目标,但一定需要自律。

自律是一条非常黑暗的道路,它充满了艰辛,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愿意放弃眼前甚至一辈子的舒适,没有人会对你嘉奖或者同情。但如果有一天,当这种自律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你已经获得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由。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碎片化阅读”也随之而生,这对爱读书的人无疑是利好消息,他们无论在乘车时、还是在等人时、睡觉前,总会“见缝插针”。我也曾妄想尝试,很快就放弃了。那段时间,趁着中午休息跑到图书馆去,打算感受读书的乐趣,不幸的是,里面的空调吹得让我软绵绵的,实在是太舒服了,于是,图书馆就成了我的定点休憩区。在图书馆,我短暂地看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是只看了一部分,因为贪图想多睡一会,所以老人的拼劲没有感染到我,这是我“碎片化阅读”坚持最长的一段时间。直至最近,我才完整地把结局看完,老人即使躺在床上,还在谋划着下次出海。

很多名人也在感悟他们读书并非易事。莫言少年时,父亲担心他中了书里的流毒,成了坏人,更耽误了割草放牛,莫言说自己读书就像是搞秘密活动一样,艰难之极。贾平凹成名后,读书总被来客打扰,又不能不接待,于是愤恨地说自己有一天要是死了,墓碑上这样写:这个人终于被敲死了。

名人们读书,我也读书,而且我读书似乎比名人们读书更有仪式感,一本书、一杯茶、一部手机,有时再增加配套物品若干,往往一个下午一页书没读完,茶从苦涩变得无味,抖音、微信刷了无数条。然后诚意的找到了一条所谓书没读的原因,给自己贴了个标签——假读书。

假读书的人一定是带着虚荣的目的性、功利性,往往乐于计较读书数量,只要有人介绍某书如何如何之好,必要马不停蹄地赶到书店,郑重其事地为自己的学识包装一下,但回到家后,也必以自己没有时间欣赏为借口拒绝打开,若干年后,书仍然是崭新的,甚至有的书包装还没有拆封。

一次网购,无意发现网站上还有卖仿真书的,包装很是精致,销量也挺不错的,再看看有些仿真书的卖价竟超过了二手书,这些店主真是聪明至极,简直寻到了世俗之人假面的缺口。可喜的是,我的口袋并不富足,如果再多了那三两个铜板,也必会上了店主的当。

或许,读书有其独特的魅力,即便是假读书的人,也这么认为的。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朱智园,笔名,慎安,安徽合肥市巢湖市人,喜欢独居静处读几本书和拙笔几句。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