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谈苏东坡与“文人画”——文人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种样式

 与春天同行 2022-12-08 发布于青海

“文人画”经过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等人一再总结和发展,强化了文人画文人的属。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文人内心的纠结无法疏解,绘画成了情感发泄或精神寄托的渠道,文人画似乎成了当时绘画的主流。自然也就逐渐形成了“文人画”这一绘画样式的特点。一是书法用笔,二是水墨写意为主,三是铸诗书印画一体,四是表现文人趣味。

图片

(元代)   赵孟頫  枯木竹石图

图片

(明)董  《秋兴八景图》 

古代画家作画很少题款的,连一代宗师范宽也只在画面树丛里不显眼地写着自己的名字,过了一千多年后才被台湾学者发现。对于文人画而言,作者的题款也许与其画一样的有价值,作品因作者的身份和文采而增加分量。文人画不但有了自己的特点,也逐渐成熟了一些专属性的题材,如“梅兰菊竹”四君子等。这些作品不但可以“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自然也“含有文人之味”。

图片

(清代)朱耷  《花鸟册之4》

图片

(元) 倪瓒《六君子图》纸本水墨

一般而言,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样式,其特点是明显的。而古代画家大多本就是文人,故对于某件具体的作品而言,又是不容易严格区分的。比如元代黄公望的《富春江山居图》,这作品历时七年,动笔画也前后四年。黄公望为画这件作品化了那么多功夫,所以把它说是文人画似乎又不大恰当。我想,还是黄宾虹的中国画分类方法好一些。他说:“画之正传,约有三类:一,文人画词章家、金石家;二,名家画南宗画、北宗画;三,大家画不拘家数,不分宗派。”黄公望的《富春江山居图》应该就是“大家画”。

图片

图片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在发展了文人画理论的同时,也把文人某些偏见或偏好也掺杂其中。比如董其昌的绘画南北宗之说是借佛教南北宗牵强附会而成的(他本人是佛教信徒):本来“文人画”是对作者身份认同的问题,并非水墨与丹青之分,也不是作者所处地域之别。又如“雅”与“俗”的问题,文雅与通俗,这本是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在艺术发展历史中,互补长短,各显春秋,都出现不少艺术经典作品。而文人从民间艺术里学习,吸收其有益的养分,使得文人的创作焕发生气活力,也是文艺史中常有的事情。

文人画理论“崇雅贬俗”,把雅俗作为决定艺术性高低的价值标准。在文人主导文化的皇朝社会里可能如鱼在水;在艺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多少有点孤芳自赏,脱离人间烟火而不入人世。今天人们在学习传统文人画的时候,往往同时受到古人的作品感染而不知觉,优秀的,可为今天继承的和有历史局限性的分不清。传统里消极的东西自然会与今天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可能是一部分人认为“文人画”不适合今天社会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