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谈苏东坡与“文人画”——苏东坡的诗句为何会有不同的理解

 与春天同行 2022-12-08 发布于青海

前面我谈了对苏东坡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解。从苏东坡其他有关绘画的言论中,认为苏东坡坚持的是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观点。

在宋代以及之前,中国绘画都是倾向写实的。即使在文人画高度发展的明清时期,都没有出现现代意义的抽象艺术绘画。因为在民族传统绘画里,即使一点一划,也是表现一片竹叶或是一根兰草。“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於立意而归乎用笔。”(唐 张彦远《论画》)    在画家动笔前就明确立意是什么,没有无缘无故的用笔。再好的笔墨,放错了地方,在书法里就是错别字;在绘画里就是败笔。也许过去会有文人作过笔墨游戏的东西。但终因为作品没意思,而没有流传下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有关村落的局部

其实,苏东坡的此诗,前人也没有理解为“中国画不用形似'意思。下面摘抄周积寅编著的《中国画论》的一段文字,供大家看看:

对苏轼的见解,同时代及后人评述较多,如:

  北宋·晁说之《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之一,“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四:“欧阳文忠公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写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或谓二公所论不以形似,当画何物?曰:非谓画牛作马也。但以气韵为主耳。谢赫:“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杰。”其此之谓乎。陈去非作《爆梅诗》云:“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工成秋兔毫,意得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元· 汤垕《画鉴》:”今之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以形似为末。即如李伯时画人物,吴道子后一人而已,犹不免于形似之失。盖其妙处在笔法、气韵、神采,形似末也。”东疲先生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仆平生不惟得看画法于此诗,至于作诗之法,亦由此悟。”

   明·李贽《焚书·诗画》卷五:“东坡先生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升庵日:“此言画贵神,诗贵韵也。然其言偏,未是至者。’晁以道和之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其论始定。卓吾子谓改形不成画,得意非画外,因复和之日:'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

  明·董其昌《画旨》:“东坡有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余曰:'此元画也。’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形似》卷下:“东坡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论诗则可,论画则不可。未有形不似而反得其神者。此老不能工画,故以此自文。”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东坡曰:'看(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晁以道云:'画写物外形,要于(物)形不改。’特为坡老下为转语。”“画不尚形似,须作活语参解。如冠不可巾,衣不可裳,履不可屩,亭不可堂,牖不可户,此物理所定而不可相假者。古人谓不尚形似,乃形之不足而务肖其神明也。”

   清·李易修《小蓬莱阁画鉴》:“东坡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而世之拙工,往往借此以自文其陋。仆谓形似二字,须参活解,盖言不尚形似,务求神韵也。玩下文'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便知东坡作诗,必非此诗乎。”

......

图片

我不是搞文艺理论的,对绘画史也了解不深。我猜想,说“中国画不用形似”,可能与明清时期'文人画“兴盛,复古之风日烈有关。画谱流行,学画的人越来越多。而能画得”形似”,不下些功夫是不行的。而文人生性散漫,能像黄公望那样数年磨一画的人可能不多。喜欢书画的人热衷收藏,自然对画作会有各种意见看法。其中,尤以“形似”一类的多。故画者必须作出解释。所以,苏东坡的两句诗就成了最好的理由了。

我的猜想不免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疑。聊当一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