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八十一难详解:第三十九难 金兜山遇怪

 登西峰看东海 2022-12-08 发布于山东

西游记的第三十九难是金兜山遇怪,这一难发生在西游记的《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说这一难那,我们还要说一下,这第五十回的定场诗,错了,应该是定场词,那什么是定场诗(词)?就是那说相声说书的,说到那一回了,开场时吟诵的那一首诗词,古代小说里特别流行这个,因为以前这小说背下来,拿去讲就是单口故事的评书了,一本书一百回就能讲100次。

好了不闲聊,咱们来说这词,为什么要说这词那?因为这词跟这一难有关,那怎么有关那?因为单说故事剧情的话,可能有朋友看不懂这一难的真意,所以故先提提这首词,这首词词牌名叫《南柯子》,词曰: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

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好了,词说完,大家先有个印象,然后我们再来说这一难的故事。这一难啊!讲的是唐僧师徒骑白鼋过了通天河后,又继续西行,然后就到了一座山前,被山拦住去路。而唐僧那,见了这山,心里不由的就犯嘀咕了,大有恐山症的意思,他就开始担心这山里有妖魔鬼怪了,不敢前行。师父不行,徒弟自然要来宽心,于是孙悟空便给唐僧宽了宽心,师徒四人才继续前行。

唐僧师徒四人翻过了这座山,过了峰顶就远远的看见了山凹里有楼台屋舍。唐僧见了,当下就十分高兴,想去那楼台屋舍处去化些斋饭,然后再走。而孙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见那楼台屋舍处凶云隐隐,恶气纷纷,一看就不是好去处,于是就劝唐僧不要去,怕是妖魔变化的,唐僧闻言也就息了此心。但心息了,肚子里的饿却是止不住,于是就让孙悟空为他去化斋。

师父饿了要吃饭,孙悟空自然要满足,毕竟化斋本来就是孙悟空的活儿。但孙悟空去化斋,却又担心师父被妖魔掠去,于是就给唐僧画了圈,让唐僧坐里面,自己千叮万嘱之后才走。这也是电视剧中演过的那个情节,这个圈就如结界一般,能保护唐僧。

孙悟空前去化斋,唐僧久等不来,就又坐不住了,就探问道:“这猴子去哪里化斋去了,怎么还不回来?”猪八戒一听就说:“谁知道哪里去化斋了?只让我们在此坐牢。”然后更是给唐僧科普一下古人划地为牢的说法,说孙悟空只是随便画了个圈,如何顶用?虎狼妖兽来了也是白白送了他。然后又劝唐僧继续行路,说这里不藏风也不避冷,还不如继续行路,光坐在这里还脚冷。唐僧一听也是,于是就听了猪八戒的建议,继续前行。

这一行,不一会就到了那楼台屋舍之处,这屋舍怎么样那?其他不言,却有一座好大门楼。原文:

那长老 顺路步行前进,不一时,到了那楼阁之所,原来是坐北向南之家。门外八字粉墙,有一座倒垂莲升斗门楼,都是五色装的,那门儿半开半掩。

于是八戒就把马拴在门枕石鼓上,跟唐僧去门前歇着,这八戒看到门半掩着,又看着这高大的门楼,不由的就动了好奇之心,就请示唐僧要进去看看,而这唐僧也没拦着。

于是八戒就推门走了进去,而这一进去这一难也就开始了。八戒穿堂过室未见一人,只闯到了一座高楼之上,才发现了一具白骨,而看见这具白骨,八戒就不由的落下泪来,发出了一阵感叹,更是叹了一首诗出来,原文:

你不知是:

那代那朝元帅 体,何邦何国大将军。

当时豪杰争强胜,今日凄凉露骨筋。

不见妻儿来侍奉,那逢士卒把香焚?

谩观这等真堪叹,可惜兴王霸业人。

八戒为什么要哭那?他西行路上可曾这样感叹过?他看见这具白骨到底想起了什么?这些,咱们今天都不讲,留着下回再说。单说八戒感慨之后,又观察之番,发现后面竟然还有一屋,那屋内桌子上竟然还放几件着锦绣锦衣。于是呆子,对,这里的称呼又变成呆子了,而这呆子见了这三件锦绣背心,就提了出了门去,也不管这背心有没有主了。

八戒提了背心出来,当下就要送给唐僧穿戴,并说这是亡灵之宅。不得说,唐僧还是能把持得住的,当下就言辞拒绝,我们来看唐僧拒绝是怎么说的,原文:

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还不 送进去与他搭在原处!我们在此避风坐一坐,等悟空来时走路,出家人不要这等爱小。

实际上,看唐僧的拒绝理由,其最看重的还是怕惹祸上身,沾了官司,并非八戒的破戒(五戒中的盗戒)。而在唐僧的言语中,八戒的这种行为他虽然指为盗窃之罪,但却最终不认为八戒是盗窃,而是爱小,贪小便宜,这不得不说是唐僧的私心。

而八戒本就是个会揣摩心思的,他如何听不出唐僧的心思,立马就说道,这里无人,鸡犬也没有,谁人能告我?又有何见证?就跟拾到的一样,说什么公取窃取。唐僧八戒这样说,又劝道:

你胡做啊!虽是人不知之,天何盖焉!玄帝垂训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 物。

唐僧依然在讲大道理,可八戒哪里肯听啊?若说道理,估计他懂的的比唐僧都多,如何会听唐僧的?更何况现在能治八戒的孙悟空又不在,八戒这呆子自然更想按自己的想法来事了。

但正可谓:人心易欺天难骗,磨难来时悔时晚。

八戒既然打定主意想穿,自然而然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先借来穿穿,晤晤脊背,然后等孙悟空来了,就还回去的说法。自然就穿的心安理得了,而旁边的沙僧见师兄都那么做了,自然也想试试这锦绣背心穿着是什么感觉。毕竟他下凡后,就被直接贬去了流沙河,后来跟了唐僧,自然也就没穿过什么像样的好衣服了,如今有个机会试试,如何不心动?

但这背心一穿上,就真的上了妖魔的当了。原文:

两个齐脱了上盖直裰,将背心套上。才紧带子,不知怎么立站不稳,扑的一跌。原来这背心儿赛过绑缚手,霎 时间,把他两个背剪手贴心捆了。

八戒、沙僧被捆,孙悟空又不在身边,唐僧如何能救?不一时,便惊动设圈套的妖精了,然后就将唐僧、八戒、沙僧三人捉去了。

而这一难的剧情到此处也就算结束了。那这一难,西游记作者究竟想说些什么那?真的是单纯的想讲唐僧三人遇见妖怪的过程吗?其实作者要讲的都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而这一难也是给唐僧师徒一个警醒。

先说这一难中唐僧的作为,孙悟空给他画了圈,他为何出去?是真的听信了八戒之言吗?是他心动而已!其中这个心动,包括他对孙悟空信任的动摇,包括他对画地为牢牢字的晦气之感,包括他想证明自己才是师父才是主心骨的自主意识。而种种心思、念头的出现,就会让心灵蒙尘,然后迷失方向,并作出错误的选择。所以定场词中才说:心地频频扫。而频频扫的原因,就是扫去尘埃,复本清源。

再说唐僧的第二处作为,无主之家就可以乱入吗?八戒要进去,唐僧为何不拦?其实此时的唐僧,心里也怀着侥幸。万一这宅院有人那?万一这宅院不像孙悟空说的那样那?我是不是等八戒探明白了就可以去借宿休息化斋吃饭了?而正是这些万一的小心思,把唐僧师徒三人送进了魔口。唐僧的不拦,让徒弟的肆意妄为,本就是他这个当师父应背的罪业。

而在八戒从宅子中拿出背后之后,唐僧言语中的那一点点小心思,也正应了定场词中的那一句:尘情细细除。不依理论理,依事论事,而以尘缘情事做分别,如何能见真如避磨难?

故此难当下之劫,非是只因八戒贪小,而是唐僧贪纵之功,待到遇了魔头,悔之晚矣!

西游记第三十九难金兜山遇怪便是如此!

写作不易,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评论,你们的小手三连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也将会为大家写出更好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