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丕问:皇上和父亲都病得奄奄一息,你却只有一粒仙丹,该救谁?

 静者为王的江湖 2022-12-08 发布于河北

一、纠结的三国

说三国,道三国,但可知真正的三国,是从曹丕开始的。也就是说,以曹丕推倒汉献帝,开国曹魏为标志,真正的三国时期,这才开启!

可惜,这个三国定义虽是史学界划定,却具有不可辩驳的专业性和权威感。奈何老百姓们却几乎都不认账——没了曹操,少了关羽,缺了周瑜,丢了郭嘉,飞了吕布……尤其是失了貂蝉的三国,还能叫三国吗?什么史学界,不认识!

这其实就是三国的尴尬所在。你谈《三国志》,有人就必来说《三国演义》。而你眉飞色舞的侃《三国演义》还没几句呢,《三国志》等正史就又会冒出:瞎扯啥犊子?看过正史没有……

凡是写过三国,或经常在网上读相关三国文章的人,恐怕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

好在,当抬头看到那不被当回事的“三国定义”,笔者也就快乐了起来——连史学界的专家们都不被饶恕,我还憋屈个啥?果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没有伤害,就没有快乐,诚不欺人哉!

但无论怎样,三国是一段纠结的历史时期,这点是可以确认的。而三国之所以搞得如此纠结,就在于三国结局的纠结。

本来是魏、蜀、吴三国,为了谁能一统天下,打得彼此爹妈都不认识了。哪料打到最后却忽悠一下子,冒出来一个晋国,把三国一锅端了。因此,司马懿显然就成了三国最大的BUG!

二、纠结的曹丕

那么司马懿这个BUG,是怎么出现的?曹丕便是始作俑者!

从大的方面来谈,三国结局之所以搞得如此纠结,就是因曹丕这位“开创三国”的人物,是个纠结的人。

曹丕当上皇帝后,本来有过次一统三国的绝佳机会。当时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刘晔便苦劝曹丕:出兵吧,一统天下的机会来了。我们先跟着蜀汉夹击吴国。只要吴国一灭,反手就可打爆蜀汉。如此一来,天下就彻底姓曹了!

若当时曹丕听从刘晔这番话,司马懿还能有啥机会?可奈何曹丕却表示:人家孙权都俯首称臣,认我曹丕当大哥了,我大魏不能不讲武德!

在这关键时刻,司马懿去哪了?几年前他提议曹操,联吴拒关(羽),破(张)鲁入蜀时的犀利,咋突然消失?以司马懿的毒辣眼光,他岂能不清楚,此刻正是一统天下的绝佳时机?

但司马懿却愣是不见了。而刘晔由于是比刘备还正牌的大汉皇叔身份,一直遭到曹丕的怀疑。

因此根本不是曹丕讲武德,而是他就根本不信任刘晔。倘若同样的话,由司马懿说出来,以曹丕跟司马懿的关系,他断不会空谈武德!

夷陵之战打完,孙权获胜后立马就对曹丕变脸。气得曹丕非要亲自统兵去灭了东吴。刘晔连忙又劝:时机已过,去了没用!

可曹丕却怒了,表示:你的建议,应是能帮助我灭掉东吴和蜀汉的,可你天天瞎叽歪个啥(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但问题是,曹丕还想让刘晔怎么给他出谋划策?

本是一心为曹魏着想的大汉皇叔刘晔,就这样被曹丕给玩废了。

而司马懿却越活越滋润——恐怕就是看出曹丕这人太纠结,所以司马懿在曹丕时期,就再也找不到当初的犀利了。

就这样,随后曹丕就愤然亲征东吴,自然劳而无功,不但白白浪费了一统三国的时机,还等于是被孙权狠狠戏耍了一遭。

这就是曹丕,他就这么纠结,让人总感觉做事那么拧巴。因此也难怪曹操活着时,一直玩命培养曹植,眼见曹植更不靠谱后,这才传位给了曹丕。

也正是在此刻,曹操郑重提醒曹丕:务必注意司马懿,他长得一看就不是好人,鹰视狼顾之相,必会惦记我们老曹家这基业。

可问题是曹丕听了吗?非但没有!反而开启了司马懿火箭蹿升的模式。因此曹丕不是始作俑者,谁是?

而最能说明曹丕这种“纠结性格”的事,并不是上面所谈的这些,而是他当上世子之后的一件事。

三、纠结的问题

曹丕很喜欢在府内举办宴会,邀请好友或属官啥的一起喝酒、撸串、谈人生。一则这是当时的一种风气,所谓以酒会友,不亦乐乎,更何况曹丕好歹也算文学家。

同时,曹植更喜欢开这种私人宴会,比曹丕喝得还猛。

二则,恐怕谁也没法否认,这能增加彼此的感情和了解。称得上是三国时的一种“团建文化”,

据《三国志》载,曹丕斗败曹植,当上世子后便举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私人宴会,有“众宾百数十人”,正当大家都喝得很开心时,突然曹丕严肃了起来,让大家先安静一下,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随后曹丕环视着手下,问道:“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

翻译过来就是,皇上和老爸,都病得奄奄一息了。这时在你手中却只有一粒,可起死回生的“仙丹”,那么你是选择救皇上呢,还是去救自己的老爸?

这堪称是古代版的“老妈和媳妇同时落水,先救谁”。那么曹丕为何突然想起这种“纠结问题”了?理由大致有两条。

其一:如今曹丕当上了世子,曹操接班人的地位已经确定。自然就开始把眼光放长远,期待手下的人,都是天大的忠臣。夸张些说就是,已经有了推倒汉献帝的念头了。

其二:通过这种“纠结问题”考验手下人。就如“老妈和媳妇同时落水”的问题一样。不过这类问题若是女性问出来则很正常。但男性若问那还正常吗?不正常了吧。

所以,只能证明曹丕很拧巴(纠结)。别说曹操、刘备、孙权这类的雄主了,就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都不会问——因为问了也白问!

果然此问题一出,曹丕的手下也都跟着纠结不已了。当时司马懿回答的是啥?不知道!反正有人指天跺地的表示:“当然救君主啊!君父君父,就是君在先,父在后,必须的!”

一群人跟着喊好——其实笔者敢打赌,他们心里必然都明白,无非逗曹丕开心罢了。

哪料三国才子邴原却突然站起身,朗声说了两个字:“父也。”

顿时酒宴上是一片寂静,人们都纷纷看曹丕!

那么曹丕是啥反应?史料中没有写,只说“太子亦不复难之”。意思就是说,曹丕不再难为邴原了。不过从这个记载中,完全可推测出当时的气氛有多尴尬,曹丕有多不爽了!

看毕曹丕的这个记载,是不是心疼曹操了?曹丕这哪里像要接位的人!奈何曹操却只能传位给他。结果正是曹丕,培养出来了司马懿这个三国最大BUG,导致了三国失去了明朗性,变得纠结异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