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重寿:日本国宝《鸟兽戏画》受李公麟白描影响

 昵称76496706 2022-12-08 发布于北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教授

中日两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一衣带水,友好往来。日本文化、美术一直深受中国文化哺育,大致可分这么几个阶段:

1,绳纹时代(距今一万年——公元前3世纪),相当于中国原始社会以及夏商周三代,是日本的原始文化。
2,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相当于两汉,公元前3世纪秦朝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带去中国先进文化,从此以后,日本文化一直受中国影响。
3,古坟时代(3——6世纪),相当于六朝,受南京六朝文化影响。
4,飞鸟时代(7世纪前半),相当于隋及初唐,继续受六朝文化影响。
5,奈良时代,又分白凤时代(7世纪后半,相当于初唐)和天平时代(8世纪,前半相当于盛唐,后半相当于中唐),都受大唐文化影响。
6,平安时代,又分弘仁(贞观)时代(9世纪,相当于中晚唐)和藤原时代(10、11、12世纪,相当于北宋),先受唐影响,12世纪受宋影响。
7,镰仓时代(13、14世纪,相当于南宋、元)仍受宋影响。
8,室町时代(15世纪,相当于明前期),受明影响。
9,桃山时代(16世纪,相当于明后期),受明影响。
10,江户时代(17、18、19世纪,相当于清),受清影响,同时还受到欧洲影响。
11,明治维新(19世纪后期,相当于清末),脱亚入欧,摆脱中国影响。
12,现代(20世纪),继续西化,并有创新,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展现在您眼前的《鸟兽戏画》是日本国宝。“戏画”,中国有“文人戏墨”、“禅僧戏画”,是指水墨写意画,明显与此画不符。一说“戏画”是漫画,滑稽画,此画虽然很滑稽,但我觉得很可能是插图,是一篇现已失传的日本古代的动物寓言故事的插图。

动物寓言古已有之,而且世界各国都有,欧洲最著名的动物寓言有伊索、列那狐(法国,12世纪)、拉封丹、克雷洛夫等寓言,中国古代动物寓言早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很多了,后来还形成大量成语,诸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螳臂当车”、“蚍蜉撼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等。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其早期文明几乎都是照搬中国六朝隋唐文明,和服就来源于南京、苏州的“吴服”,《万叶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等文学名著都是学习大唐文学,据说《源氏物语》引用白居易诗文多达百处。所以日本古代也一定有动物寓言故事,只是笔者才疏学浅,对日本古文学知之甚少,考证不出罢了。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鸟兽戏画》在日本被称为“绘卷物”,就是横卷插图,绘卷物藤原时代(10、11、12世纪)大发展,尤其是12世纪(藤原末期),出现了“四大绘卷”,即《源氏物语绘卷》、《信贵山缘起绘卷》、《伴大纳言绘卷》和《鸟兽戏画卷》,都是日本国宝。

藤原时期(平安后期,10、11、12世纪),如上所述,相当于北宋,先受唐影响,12世纪受宋影响。这时藤原家族专政,宫廷贵族文化发展,风花雪月,柔丽文雅,充满贵族趣味。894年废止遣唐使,虽然官方外交中断,但民间交流一直没停,唐宋文化以及佛教净土宗、临济宗传入日本,受到广泛欢迎。

藤原时日本民族文化大发展,日本文化在大唐文化的基础上,对大唐文化进行民族化改造,出现了假名、和歌、物语(小说)、大和绘、和书(书法)等日本民族文化、艺术,藤原贵族300年艺术建设,为日本艺术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藤原美术是日本民族美术的基石。

鸟兽戏画,日本国宝,12世纪,白描

藤原绘画不论佛画,还是世俗画,都在走向日本化,在唐绘的基础上,创立了大和绘,精致华丽,略带悲伤,充满贵族气,富于装饰性。这与周昉周家样(影响中晚唐、五代、宋初)也是精致华丽,哀婉闲逸,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如果说盛唐张萱画风影响了日本唐绘,那么中唐周昉周家样就影响了大和绘,张萱、周昉为日本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源氏物语绘卷》的贵族趣味就明显受周昉周家样影响,而另外三大绘卷(《信贵山缘起绘卷》、《伴大纳言绘卷》和《鸟兽戏画卷》)则开始受宋画影响。

鸟兽戏画 ,图书

鸟兽戏画 ,图书

《鸟兽戏画》共有4卷,都是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第一卷画猴子、兔子、青蛙比赛,有游泳、射箭、骑马、角斗等,好像是最弱的青蛙战胜了自以为是的猴子,完全是拟人化,明显是动物寓言。第二卷画十几种动物,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只是潦草率意,已经草写化了。

第三卷画人与动物游戏,第四卷画人间风俗,带有讽刺性。前两卷画得最好,都是动物,有感情,很生动,后两卷差一些,可见不是一人所画,可能要晚一些。但可以肯定的是《鸟兽戏画》是日本最伟大的白描,作于12世纪,现藏京都高山寺。

鸟兽戏画 ,衍生品

鸟兽戏画 ,衍生品

鸟兽戏画 ,衍生品

提起12世纪白描,自然而然令人想起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年,11、12世纪)是北宋大画家,安徽舒城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饱读诗书,家中收藏很多字画,从小受到艺术熏陶。他科举、官场还算顺利,活得很超脱,一直不忘山林之乐,晚年多病,50岁辞官归隐,住在家乡龙眠山庄,自称“龙眠居士”,可见他信佛。

李公麟是个大文人,接交的自然也都是大文人,诸如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王诜等,都属文人书画家,他们互相影响,取长补短,李公麟受到文人画影响,诗、书(书法)入画,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公麟也是这样。黄庭坚赞李公麟,书(书法)中有画,画中有书(书法)(“画之关钮透入书中,则书亦透入画中矣”),即书法入画,书法用笔,富于节奏感。但李公麟又与文人画不同,始终与文人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李公麟的高明之处。

他多才多艺,人物、山水、花鸟都画,他学画抓住了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即临摹与写生,他广泛学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周昉等,综合前人,开创自己。他写生注重观察默写,路过马厩,细心观察,“不暇与客语”,所以他画的马极好,是画史上的经典。他观察世道人心,更是细致深刻,他画的人物可见民族、地区、阶层(阶级)、性格、气质、文化、贵贱等特点,很有个性,写实传神,富于生活气息,当属现实主义,而细致严谨,文静典雅,又属古典主义。

他的白描画得最好,现存作品几乎都是白描,形(形象、体积、质感)神(神气、精神)兼备,都靠线条来表现,这是很难的,其白描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丰富多变,又能统一于某种线调之中,有组织(动词、名词)、韵律和节奏,这是音乐三要素。书法用笔,潇洒自如,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笔者认为中国画史上有四大线描艺术(不只是技术)大师,吴道子、李公麟、陈洪绶、张光宇)。

李公麟使白描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当时(11、12世纪)及后世有很多人追随他,而后人摹本又是我们今天研究李公麟艺术的宝贵资料。而他以前白描只是画稿,属于未完成的作品,日本画史也是如此。

李公麟《免胄图》

李公麟《免胄图》局部

李公麟《免胄图》局部

李公麟最擅长画道释画、历史画、马等,李公麟是个儒者,认为画画要有劝诫,“立意为先”,“以谕世教”,画过《免胄图》、《九歌图》、《孝经图》等,《免胄图》属于历史画,画郭子仪将军免胄会见回纥将领,“结欢誓好”,宣扬民族团结,双方分布左右,分庭抗礼,势均力敌,构图左右均衡,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画上人物聚散有致,主要人物非常突出,现藏台北故宫。《九歌图》、《孝经图》属经典的插图,可见李公麟还是个插图大师,这一点难能可贵。

李公麟的佛教绘画,写实传神,细致严谨,充满生活气息,非常世俗化,属现实主义风格,与唐代佛画浪漫主义迥然异趣,可以说是李公麟开创宋风佛画。

李公麟宋风佛画现存两件,都是《维摩诘》。《维摩诘》画印度居士维摩在家修行,深通佛法,他体弱多病,释迦牟尼佛派文殊菩萨前去问疾,二人论辩佛法,引来很多人听讲,维摩居士病容依几,侃侃而谈,道行很深,令文殊钦佩不已,说明修行佛法不一定非得出家,在家也可修行,深得到中国文人欢迎,李公麟也非常认可,画了好几幅。

李公麟《维摩诘》,现藏北京故宫

李公麟《维摩诘》,维摩居士一方

李公麟《维摩诘》,文殊一方

李公麟《维摩诘》局部

李公麟《维摩诘》现存两幅,一横一竖,横的在北京故宫,竖的在日本,日本立轴上只画二人,维摩居士及其侍女,一坐一立,一老人一美女,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大量中国画传入日本,对日本画影响很大。故宫那幅横幅上人物众多,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分布左右,双方分庭抗礼,势均力敌,构图左右均衡,有些像上述《免胄图》,左为文殊菩萨一方,是神界,但神都人化了;右为维摩居士一方,是人界,但人都神化了,总之两边神、人不分,菩萨像仕女,非常文雅,罗汉如高僧,很有个性,都已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这就是现实主义风格,而写实传神,细致严谨,文静典雅,又属古典主义。

李公麟《维摩诘》,现藏日本

李公麟《维摩诘》,局部

李公麟《维摩诘》,局部

李公麟画的菩萨、仕女与当时(11世纪)风行的周昉周家样仕女不同,周家样仕女只画上下眼睑(皮),上重下轻,非常简洁,而李公麟画菩萨、仕女,在周家样上下眼睑基础上,还增加上眼泡和下眼袋,更加丰富,细致,真实,更接近生活,是典型的李公麟李家样宋风仕女。画史上说李公麟画过菩萨和罗汉,诸如长代观音、臥石观音、自在观音、文殊、普贤等,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

首都影响地方,内陆影响外藩,这是中外美术史上的普遍现象。史载,唐时新罗商人大量收购周昉的画(多达40多幅)。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11世纪)中也说,高丽大使来华,“访求中国图画,锐意购求”,高丽大使还带来很多画工,“奏请摹写相国寺壁画归国,诏许之,于是尽模之持归”,可见高丽佛画学习北宋佛画。当时(11世纪)中国正在风行吴道子吴家样和周昉周家样(宋初学五代,五代学大唐),从首都汴梁(开封)相国寺壁画,到边远敦煌壁画,甚至朝鲜、日本,都受吴家样和周家样影响(参见拙作《周昉周家样影响》系列,中国文化基金会)。

李公麟《牧马图》,临摹唐人韦偃

李公麟《牧马图》局部

李公麟《牧马图》局部

11世纪李公麟活跃于北宋首都汴梁,开始也学习吴家样和周家样,后来加以综合,改造,改吴家样动为静,改周家样胖为不那么胖,更重要的是李公麟注重观察,写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而开创了写实传神,文静典雅的宋风佛画,可称之为“李家样”。李公麟是宋画大家,《宣和画谱》赞他,宋画第一,孙承泽(清初鉴赏家)赞他,空前绝后。12世纪李公麟“李家样”作为北宋首都样板很快就风行全国,李公麟画的菩萨、罗汉直接影响了宋代菩萨、罗汉造像,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可以说12世纪就是“李公麟世纪”(还可包括11世纪后期和13世纪前半)。上述日本国宝《鸟兽戏画》就作于12世纪,正值“李公麟世纪”。

李公麟《五马图》

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日本国宝《鸟兽戏画》整个看上去,写实传神,个性鲜明,而且还生动活泼,意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都已世俗化、生活化,日本化,有些像李公麟的现实主义的宋画风格。此画最大特点就是白描画法,书法入画,书法用笔,起笔、行笔、收笔,笔意清楚,笔迹明显,节奏感很强,其书法用笔比李公麟白描还要明显,潇洒自如,老道成熟,很见功力。而且还形(形象、体积、质感)神(神情、神气、精神)兼备,一切都靠线条来表现,这是很难的。其白描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丰富多变,又能协调统一,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明显受李公麟白描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