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里的植物 | 蓼蓝

 大遗产 2022-12-08 发布于北京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

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

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诗经·小雅·采绿》

榆荚落时,二、三月间,农人种下蓼蓝,六、七月采集,九、十月又成熟,一年之中生生不息。虽名蓼蓝,它却是红花绿叶,这蓝之一字,从何而来呢?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

在古代,蓝最初是指植物蓼蓝,而介于蓝绿之间的颜色称作据现有史料推断,至少在夏朝时期,蓼蓝就已开始人工种植。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载有:“五月,启灌蓼蓝。”说的是在夏历五月,就要趁时节栽种蓼蓝。经过三四个月的生长期,便可采摘蓼蓝叶片用来浸染织物。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终朝采蓝,不盈一詹”,这是《诗经·小雅·采绿》中的诗句。诗中的“绿”,通“菉”,即荩草。以荩草为原料染色,可直接得到黄色。诗中的“蓝”,即蓼蓝,是用来染青的植物染料。

这是一首妇人思念丈夫的诗:她在田野里劳作,采摘着荩草和蓼蓝。在丈夫走后的第五天,她采了整个早晨,却连一捧荩草都没采到。而丈夫走后的第六天,她又采了整个早晨,采到的蓼蓝还是没有装满她的围裙。那是因为她的丈夫约定离家五日返回,然而过了六天还未回还。女子思念丈夫心切,无心专注做事。本想借着劳作缓解相思之苦,打发寂寞的时光。然而她又想起乱蓬蓬的头发,于是舍弃了采摘,回去洗沐打扮,等待丈夫回家团圆。她倚门远眺,久等不见丈夫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忧虑。

清代学者陈启源认为,《小雅·采绿》是讽刺诗,明写思妇怀人,实则讽刺周幽王时期王政有失,征税和徭役频繁,致使夫妻别离,民生愁困。然而,诗中没有直写思妇的幽怨之情,转而描写了思妇想象中的情景:她期待的夫妻团聚和她憧憬的田园之乐。此情此景,一如而今,让我们得以真切感触她内心的坚韧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此外,《小雅·采绿》不仅为我们记述了先秦时期农事劳作的过程,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画面。今天,在我们看来仅仅是是抽象的色彩名词,而在当时却是生机盎然的植物。它可以用手捧,也可以用衣兜。那时的“绿”和“蓝”,仿佛现在透过文字就能意会色彩从物体抽象而来的复杂过程。诗中情景逾越时光,历经三千年传唱不朽,一如蓼蓝浸染出的织物,明艳动人而又隽永悠长。

| 植物小百科 |

蓼蓝,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红紫色,叶长椭圆形,具膜质托叶鞘,干后呈暗蓝绿色。蓼蓝在我国南北各省区皆有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主要用于染色和药用。

取之于蓝,色青于蓝 /

通过《诗经》我们得知,蓼蓝是指用来染青的植物。那么何为蓼蓝呢?这就要从它的形态和用途说起。

蓼蓝是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亦称作蓝或靛青。其茎红紫色,叶长椭圆形,具膜质托叶鞘,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呈暗蓝绿色。总状花序呈穗状,花淡红色。瘦果宽卵形,呈黑褐色。蓼蓝在我国南北各省区皆有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主要用于染色和药用。

虽然蓼蓝被称作“蓝”,但它花红叶绿,让人很难想象为何可以染青。这是由于蓼蓝的叶片中含有靛苷,可从中提取靛蓝素。古人发现,将新鲜的蓼蓝叶片碾碎揉搓,用蓼蓝黄色的汁液浸染织物,经过水洗及空气氧化等一系列过程,布料会从浅绿色变成靛蓝色。因此,早在先秦时代,先民们就用它来染布,美化单调的服饰和点缀生活。当野生的蓼蓝数量不能满足染青需要,先民们便开始栽培蓼蓝。

在我国古代诸多的植物染料中,靛蓝是最早进行种植、提炼、加工和应用的染色作物。《周礼·天官》中记载,周代就设有“染人”的官职,掌染丝帛等事,并对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在《劝学》里也提到了蓼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从蓝草中提炼而成,但颜色比蓝草的汁液色更深,这是荀子用来劝人好学上进的。由此可见,经先民们的长期实践,在战国时期蓝染技术就已十分成熟。

为了四季漂染衣物方便,染匠们又探索发明了制靛工艺。关于制作靛蓝的工艺,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块和石头压住,使蓼蓝完全浸在水里。浸泡的时间为“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再过滤浸液,按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待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做出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他认为:“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在靛蓝染色方面,他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其最佳者为标缸。”

蓼蓝在浸泡发酵后,会产生蓝色泥状的靛蓝,但用于染色时,还要利用酒糟等原料进行再次发酵。此时靛蓝还原成无色的靛白,但靛白很难溶于水,还需补充适量的石灰水处理。在织物上色过程中,需将织物放入染剂内充分浸透,再捞出晾晒。而在晾晒的过程中,织物接触空气后,靛白再次被氧化为靛蓝,织物就会逐渐由黄变绿,由绿变蓝。这种古老的制靛及染色的工艺,竟与现代化学合成靛蓝的染色原理十分接近。

由于靛蓝色泽浓艳,颜色牢度稳定,亲民且实用,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至今在苗、瑶、侗、布依等少数民族居住地,仍然可以看到蓼蓝扎染、蜡染民族工艺品。

| 植物小百科 |

菘蓝,十字花科两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茶蓝、板蓝根等。菘蓝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根入药称作“板蓝根”,叶入药称作“大青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

根叶入药,清热解毒 /

大约在隋唐时期,蓼蓝从中国传至日本。与此同时,中国的蓝染工艺也一并传入,被称为蓝染或草木染。蓝染最初专供贵族和武士使用,传说在日本的贵族武士远征时,常于盔甲下穿着一层以蓼蓝染色的棉布,贴近棉布的伤口会迅速治愈。因此蓼蓝被认为有消炎作用,得到武士的青睐,日本的蓝染也被称为“武士蓝”。

此外,蓼蓝还可制作青黛入药。蓼蓝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蓼蓝果实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到了唐代,蓼蓝入药已扩大到用叶,《唐本草》谓“此草汁疗毒,诸蓝非比”,认为蓼蓝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此外,蓼蓝叶片在制作靛蓝打靛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被称作靛花。靛花晒干制成的粉末或颗粒就是青黛,除了印染布匹之外,在古代亦常用于清热消肿以及女子画眉等。

除了蓼科植物蓼蓝之外,爵床科植物板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也可用于提取靛蓝和制作青黛。而且三种植物的根部皆可入药,都可以称作人们耳熟能详的中药“板蓝根”。因为中药里的“板蓝根”,并非特指一种植物的名字,而是泛指板蓝类植物的根。

爵床科植物板蓝,俗称马蓝,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但只适合生长在南方,因此被称作“南板蓝根”。而适应在北方地区生长,被广泛栽植的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则被称作“北板蓝根”。

除了产量巨大的南北板蓝根之外,蓼科植物蓼蓝的根部,也是中药板蓝根的来源之一。只是蓼蓝的栽培量远低于板蓝和菘蓝,因此蓼蓝制成的板蓝根也较为少见。这三种板蓝根清热解毒的功效,与它们可以染蓝的原因一样,因其植株内富含靛苷。不过靛苷无法完全杀死病毒,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病毒与细胞结合,从而起到缓解炎症的作用。

尽管板蓝根并没有传说中包治百病的神奇,但无论如何,蓼蓝不仅以其花红叶绿的外形深受人们喜爱,更兼以汲取草木之魂、传承千年工艺的蕴藉。那一抹隽永的蓝,足以令人为之魂牵梦绕。

| 植物小百科 |

板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马蓝。茎直立,稍木质化,高约1米,通常成对分枝。花期11月。生于南方山地、林缘潮湿地带,如今在西南地区零星栽培。

本文选自《中华遗产》2017年08期

撰文/王晓申 

插画/佼佼

编辑/w.h.y.

扫码解锁更多“诗经里的植物”↓

有历史、有文化、有趣味,很想要你关注我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