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被多国嘲笑?耗时9年花费千亿建的跨海大桥,通车却寥寥无几

 冬不拉拉 2022-12-08 发布于安徽

中国决定要做的基建项目,无论遇到多少难题都要完成,正因为创造了无数的中国奇迹,才赢得了让国际社会叹服的“基建狂魔”美誉。

图片

那为什么我国建造的又一基建奇迹,耗时9年时间,投入了巨资花费千亿,建造成功的跨海大桥,却被多个国家嘲笑呢?

这座桥就是著名的港珠澳大桥,历时整整九年的时间,投入巨资兴建,最后终于顺利竣工通车了,但是这座桥的很多细节信息国外人并不清楚,只从表面上看到一座耗资巨大又耗时良久的跨海大桥,竟然在攻克重重难题之后,通车的数量寥寥无几,以为我国没能做好规划,所以才嘲笑我国。

港珠澳大桥长达55公里,是世界上第七大奇迹,可想而知建造的困难有多大,很多外国科学家和桥梁工程师,都认为是人类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图片

然而,正是这样的艰巨基建任务,却被中国人做到了完美竣工,在国外的基建公司感到惊叹和嫉妒的同时,又幸灾乐祸地嘲笑我国,建造这么高难度的大桥,为什么没有什么车从上面走,这修桥的意义何在呢?

港珠澳大桥所处的位置,原来是内伶仃洋大桥,这里能够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作为连接畅通三地经济发展的枢纽位置,这里想要建造大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跨海区域的洋流和风力都是非常巨大,如何在海底打下坚实的桩基,不仅抗击海风和洋流的冲击,还能耐腐蚀耐海水浸泡冲刷,类似这些难题数不胜数。

图片

整个桥梁还涉及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部分,从2009年施工开始,一直持续到2018年竣工,因此施工的问题实在太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要在不停寻找解决办法,这座大桥在隧道部分就修建了好久,此外还有四座人工岛屿的工程,整体的基建作业量是非常庞大的。

港珠澳大桥的位置非常核心,能够连通广东,香港和澳门水上运输最繁忙的区域,每天这些区域内都有几千艘船只在进出港口,大桥的建造要避开这些航线的区域,还要给海洋保护动物让路。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海底隧道部分,这个隧道总长接近7公里,最大埋深超过了40米,施工难度简直难以复述,遇到的重重阻碍简直是挑战桥梁施工的极限。

图片

从离岸人工岛开始作为隧道起点,人工岛的设计功能是综合型的,能够成为海上的建设基地、补给物资中转站,和特殊时候的救援平台。

我国施工人员创造了专利施工方法,从上百个方案中论证挑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现在岸上工厂里建造好总重量为550吨一个铁桶,一共打造了120多个,然后使用拖驳船运到海底,固定到海床上,把铁桶中海水抽走后装满土石当做地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大量挖开海底影响海底的生态,避免破坏原有海洋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建造人工岛屿质量好,还能尽快缩短工期,如果传统的人工岛做法,要在海底大挖特挖,然后再用大量的砂石回填,这个过程会把施工区域的海水搅浑,影响很多鱼类和海洋动植物的原有空间。

图片

现在建好后四个人工岛只用了221天的施工时间,简直让西方基建公司都惊掉了下巴。

此外这座大桥包括隧道施工,为人们的通行安全考虑和设置极为周到,全程都有监控,每隔500米就有一个紧急安全停车区,在那里有急救电话,有昼夜值班救援人员会迅速感到实施救援,而且隧道和大桥的安全标准是使用百年不会出现漏水等故障,这些高标准的严苛参数,都是让国际方面惊叹不已的施工水平,因此也投入了超过1269亿的资金。

既然这座宏伟的大桥,突破了世界难题完美收工,为什么通车的数量很少,让国外不明真相的人有机会嘲笑我国的工程呢?

图片

其实港珠澳大桥,并非单纯追求通车率,而且还会控制大桥通车率,所以对通行车辆做出要求,只有同时拥有港澳和珠海通行证的车辆,才能通过港珠澳大桥。

所以才会出现每天通行车辆为4千多辆的情况,在通车三年后车流总量为158万左右,虽然这个车流量比较小,但是国家并不急于放开这座大桥的通行限制,通过这座大桥我国的基建工程技术又有了飞越进步,这些是自主研发的技术,都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未来也能创造经济效益。

图片

此外随着国家对港珠澳地区的发展规划需要,只要不限制通行证,形成车水马龙的局面是非常容易的,只不过现在基于多重考虑,暂时不想这样去做。

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三地的海运和就业稳定的局面,暂时还没梳理好,比如遗留问题导致香港的车辆驾驶位在右边,道路交通规则和内陆有不同,内陆的车辆放开到港澳地区,暂时会出现通行方面的不便,现在基于多重因素,暂时还不适合放开。

图片

国家其实给三个地区留出了调整和过渡的时间,未来放开,会有大量的内陆人涌入港澳地区,也会有众多港澳地区的民众到内陆旅游观光和购房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