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拐点:人类历史上的七次大瘟疫

 平凡乐今生 2022-12-08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拐点
人类历史上的七次大瘟疫
文:网摘  编:少年X

人类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动物,短期来看,新冠病毒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但若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视角来看,新冠病毒与人类的对抗其实才刚刚开始。


▌古代中国人的噩梦:南方瘴气

司马迁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道:“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曹操也曾说过:“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为什么司马迁和曹操对南方如此“诋毁”?

其实在宋代以前,“南方”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乃是“恐惧之地”,那里农耕文明发展滞后,比北方晚好几百年,被认为充斥着“瘴气”,金庸也在武侠小说中把云、贵、川写为五毒教的起源之地。

图片

让古人畏惧的“瘴气”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所谓“瘴气”就是以疟疾为代表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明朝灭亡的助推剂:“大头瘟”

明朝末年,中国版“黑死病”——因风热时毒引发的“大头瘟”爆发了。据古籍记载:感染“大头瘟”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毙。

崇祯十七年,大头瘟越来越严重,北京城因疫情死了将近一半人口,其中包括大量士兵,运送棺材去城外乱葬岗的队伍把城门都堵了。

所以当闯王李自成领导的那支客观上并不骁勇善战的农民军打到北京时,连太监都哆哆嗦嗦地站到城墙上了……

图片

在瘟疫的助攻下,农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北京城,江湖人称:闯王进京。

当天,崇祯皇帝来到煤山(今景山)一棵歪脖子树边,自缢而亡,明朝自此灭亡。

但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后没多久,也集体感染了大头瘟……那时北京并没有封城,伤亡惨重的农民军逃出北京,成了一股南下四窜的传染源,闯王的军队沦为不祥之军,所到之处,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中世纪的杀手:黑死病

13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超级烈性传染病——鼠疫,俗称“黑死病”。不幸感染黑死病的人,皮肤上会出现大块黑斑,致死率接近100%。

在可怕的疫情阴影下,惊恐的人们前往天主教教堂向神求救,由于当时治病主要靠祷告,神父成了救治病人的主要群体,因此教堂也就成为疫情重灾区。

为了保命,极个别神父开始跳槽找工作,神职人员死的死,跑的跑,上帝的威望跟着一落千丈。

图片

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铆足劲儿写书,质疑“神”的权威……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此诞生,它就是文艺复兴。

黑死病和工业革命从15世纪到18世纪,黑死病至少导致欧洲5000万人口丧命,一时间欧罗巴大陆仿若死地。

据记载,因劳动力供给被腰斩,英国的幸存者喜迎涨薪潮,平均工资翻了三倍,工人成为劳动力市场上最强势的议价群体。

于是资本家有了迫切的动力寻求“人力”替代品,大规模的机器因而被研发出来。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期,被称为“工业革命”。


▌罪恶的欧洲病毒:天花、梅毒

西班牙人刚踏上美洲大陆,就开始了和当地人的贸易交换,也就是所谓的“哥伦布大交换”,然而这不仅仅是各种货物、奇珍异宝的大交换,也是微观世界里的细菌病毒大交换。

很快,贸易市场沦为殖民战场,传染病充当了战场上的大杀器。

图片

西班牙人身上的天花病毒,无意间在美洲原住民中扩散。当地的阿兹特克人对这种他们闻所未闻的病毒毫无免疫力,约80%的土著被天花杀死。

“礼尚往来”,南美土著也为西班牙人送上了一份“大礼”——梅毒。哥伦布船队返回欧洲后,梅毒病菌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比战争更可怕的武器: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流感病毒来势汹汹,席卷全球。人们死得猝不及防,有时早上还好好的,下午就成了一具僵硬的尸体。

图片

当时,这场大流感杀死了全球2.7%的人口,且多数是年轻力壮的军人。由于战斗力损耗实在太多,一战的主战国元气大伤,连仗都打不下去了……

1918年,一战提前结束。


▌倒逼人类改革:霍乱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反复爆发霍乱。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至今仍然是我国甲类传染病之一,比SARS的评级还高。

霍乱在推进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上可谓“战功累累”,它倒逼马尔克斯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倒逼19世纪初的英国政府痛下决心,建立了大规模的城市供水网络,“迫使”英国人道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净水器……

图片

霍乱也倒逼中国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革新。20世纪30年代初的霍乱,促使国民政府开启了历时15年的新生活运动。

在这项运动中,国民公共卫生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健康习惯——“喝开水,不喝生水”出现了,它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尚未过去的新冠病毒

从2019年冬天开始,一种从未被人类发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疫情爆发以来,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

——全球经济的“大停摆”、世界各国纷纷封锁航线、美股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熔断了4次(此前历史上美股只熔断过1次)、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负数……从某种角度而言,新冠病毒或许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图片

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20年代初,人类在遭遇从未谋面的病毒时,依旧如此被动和措手不及,甚至缺乏及时的应对机制,哪怕历史已经揭示:

——作为地球最成功的物种之一,病毒不会也不可能离开人类的生活,它们已经成为了人类世界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

可以说,过去3000年的人类历史,每次传染病的大流行,都将对人类的生态、文化、政治等等一切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思想的病毒。能否站在更高、更长远的角度去认识病毒与人的关系,建立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命运。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瘟疫与人专题书单”:

◎《瘟疫与人》:本书从瘟疫演变的视角重新审视整个人类文明史,是宏观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的史学佳作。《纽约书评》称 “此书从此扭转了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本书直接启发了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写作。无须怀疑,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瘟疫与人的故事还将继续。
 
◎《后疫情时代》:疫情仿佛将人类带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其中一条道路通向更美好的世界,一条是更加包容、公平和敬畏自然的未来世界;另一条则会带领我们回到原来的世界。本书从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了未来世界的新格局,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开始重构自我认知的地图。

◎《失信》:普利策奖得主劳丽·加勒特耗时数年,走访世界各地医疗机构,采访了大量的病人、医生、专家、学者,收集了巨量的资料,写成这本书。本书为疫情当下的人们,提供了清晰的理解思路,通过5个典型案例,生动地讲述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历史,分析了全球公共卫生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并给出了恰当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