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品寻美丨漫话春联(一)(第六十八期)

 三品美术馆v1 2022-12-08 发布于北京

三品寻美丨漫话春联(一)

“大家好,这里是《三品寻美》,今天我们主要是和黄馆长一起来欣赏一下咱们的中国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的形象,对联的上下联数字不限,但必须相等,两边也是相互对应的,那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刘颜涛老师的春联作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接天瑞雪千家乐、献岁梅花万里香”。篆书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字体,那这个字体是怎么来的?黄馆长。”

刘颜涛作品


“中国文字起源比较早,从古代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一直延续下来,但是目前我们在史料上能考证发现的,最早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在殷墟,河南安阳的一个地方发现的,刘颜涛先生正好也是出生在这个地方,所以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资料,他就形成了他的很丰富的篆书风格,但是殷墟是怎么发现的?

其实在民国的时候才发现,在农民无意中挖地挖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发现它古代的时候甲骨文是什么呢?他就是帝王要做一个拜天的求签问卜的一个过程来烤这块甲骨,烤出来根据它的龟板的裂纹,就预示着一个什么东西?就解释说天象如何,这个时候就把字把卜词刻在这个甲骨上面,或者是龟壳龟板,没那么多龟(的话)就(用)动物的甲骨,这样流传下来。但是挖掘到的里面是一堆,可能相当于我们的国家档案馆一样,一屋子地下一堆都是这个甲骨文,甲骨文之后就金文了,就是刻在青铜器上,金属上面,所以叫金文,就比那个刻在骨头上面又更高一级了,最后是到了商周的时候演变成大篆。

大篆之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制定了一个统一的小篆,从此中国文字就规范化了,这也奠定了中国中华文明的一个基础。流传到至今,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流传几千年的文字。那秦始皇之后到了汉代之后,其实秦始皇(那个)时候写小篆太麻烦了,一个叫程邈的人,在狱中他创造一种快捷快速的写法,就是隶书。隶书之后,它在汉代的时候就发展得很成熟,风格也特别多样化,所以我们学书法就应该从隶书入手,它的风格多样化,让你今后发展的自由度更广一点。隶书之后就发展到中国的各种字体,我们楷书、行书、草书。”

“我们了解到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有这个习俗,那么对联的由来又是怎么样的?据我的了解,对联最早的时候起源于我国的秦朝,那个时候的人们称其为“桃符”,然后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一种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格式精巧玲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还在群众广泛的运用基础上有统一的要求,有固定的格式,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比较多,要求比较严格的一些特殊的文体。

对联好像是跟据律诗的对偶剧的特点来进行发展的,古人的时候也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好像要求也是对账工整,平仄协调,上连尾字仄声、下连尾字平身,这些特点都是和律诗有着某些相同之处的。那么刘颜涛老师的这一副对联,我想由黄馆长来给我们分享一下里面的书法之美。”

“刘颜涛先生这副对联是寓意比较吉祥的,“接天瑞雪千家乐”,那么他的书法特点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他都(精)通的,而且是篆、隶、楷、行、草五体都能写的一个比较全面的书家。但他以这个篆书来作为他的一个最拿手的书艺。

作品局部图


有一次我记得我跟他说:“哎呀!你的行书写得太好了,比你的篆书写得好”,他说“你这不打我的脸吗?”他是以篆书闻名于世,现在这幅对联我们看到的是小篆,但是他也掺有一些大篆的意味在里面,就是互相融合。你看“”字,我们看这个“”字,他左边稍微就小一点,这个王字这个比例,然后右边占的比例大一点,但右边上面有一种向右上飞扬的一种(感觉),下面就往下下垂的感觉,它就形成整个字的结体会非常的优美,它有一个特点是它的重心在一直保持很稳,不管怎么去飘逸变化。


最难处理的这个是“千”字,这个“”字它整个重心是像在左边的,但是你没感觉它会倒,他这个处理就很高妙。



还有一点像他的“”字,因为篆书要讲究婉而通,就是要圆润圆融之中还要流畅圆通,在唐代李阳冰是这么提出,但是现在要表现这种古文字的苍茫,还是要有一些苍劲一点的笔画,甚至有点像锥画沙的毛糙一点飞白的。在古代写篆书是不应该有飞白的,但是当代它就可以产生一种让人家看到一种苍茫感,一种老辣的感觉。

你像梅花左边的“木”字,“”字上面是很圆润的,但下面的撇捺他就故意的写,下笔的时候就显得一种有点飞白,这样这个字的感觉就会有一种苍劲,这是刘颜涛老师他在篆书里面的一个书写特点习惯。它整体给人家的感觉是非常的庄严、肃穆,但又很有灵动,而且苍茫之中带有点骨力,暗暗的一种劲在里面,这是非常的具有一种有时代气势,这就是刘颜涛先生的(书写)特点。”


“我们刚才听黄馆长分享了一下刘颜涛老师的一些书法的美,据小馨自己的了解,篆书好像一般更多的是以圆中有方的这样一个形式和字体来书写。那么我也了解了一点点篆书它好像基本上是以点、以弧、以直三种笔画而组成,基本上好像没有撇和捺,很少很少。

那么我们看到了刘颜涛老师这一幅的篆书,我觉得他带给我的那种意境就是圆中又有方、方中又有圆,让人产生的那种不一样的感觉。那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的黄馆长,刘颜涛老师的篆书和传统文化的篆书它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我刚才都已经提到了这一点,因为在古代来说,孙过庭的书谱里面就是说篆贵婉而通,因为它没有撇捺,每个线条是均匀的,像李斯的小篆,它是非常流畅的,而且它是上紧下舒张,让你下面拉长一点,有点飘逸的感觉。大篆它就有一种很浑厚的感觉,它因为是刻在那种钟鼓鼎文上那种,它就特别有一种干净的刀刻的味道,就很浑厚的感觉,到小篆的时候就婉通了,那这个是不同时期的。

后人往往识篆都以小篆为标准,其实尤其甲骨文出现之后,它以一种结构特点又给我们的视野打宽了。刘颜涛老师研究了大量的不同的时期的不同风格的古文字,甚至乎我都说他:埋在古字堆里面,跟古人对话,早早的头发都白了。它特点就是现在有一种现象叫做“颜涛体”,就批评在参赛参加中,参加中国书法展览参赛作品之中,几乎入展作品都带有刘颜涛的味道,就是“颜涛体”。

当然艺术是多元化,我们也主张是各有途径,但是作为新学的人要参加国展的话,他总是要有一个借鉴参考。那么刘颜涛先生当年是获奖专业户,每次参展都入展了,现在他创出自己很独特的风格,那么他的学生比较多,学他的风格的比较多,这也是很正常,如果全国人都学一个刘颜涛的话那也不是好事。”

“就千篇一律的模仿,但是永远未超越的那种感觉,就是拿奖拿到手软的那种感觉。好像大家都在模仿着刘颜涛老师的书法,但是从来没有超越过他的书法,应该是这样可以这样理解。”

“将来肯定会有人超越。”

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期待着有这么一天。那么今天我读着刘颜涛老师的这副对联的时候,我深深的感触满满的意象美,简直就是美好的文字真的是有它的美感。那么我读起刘颜涛老师的这副对联,感觉就是如品甘醇。

对联的美是有很多方方面面的,抛开立意和主题方面不说,感人至深的还有字词美、韵律美、意象美等等。那么一副对联的联想如果能用意象来表现的话,就会更生动更逼真,大大的增加了对对联的艺术感。

那么本期《三品寻美》的栏目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我们黄馆长今天对大家的分享,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