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淑兴|记忆中的杨桥煤矿

 120035948@qq.com 2022-12-09 发布于江西
记忆中的杨桥煤矿
文/韩淑兴

一个短暂的视频,又让我想起大山深处的萍乡煤业集团杨桥矿,亲身经历了杨桥矿从建到停的历史。

七十年代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的我,一个偶尔的机会让我加入到了,从高安英岗岭矿区调往分宜杨桥矿区的江西重工业局第二工程处的队伍中。成为一个基建人,投身到矿山建设。

杨桥矿的前身是"礼堂井",在投产之前一般不叫矿,称某某"井",作为基建与生产单位的区别。

"礼堂井"位于分宜之北三乡交界的穷乡僻壤,人烟稀少,田园阡陌的一一大坑。四周群山环绕,灌木繁茂。虎啸狼嚎,野猪成群,斑鸠野兔满山岗。

一条狭窄的石板路蜿蜒弯曲,时而穿行于田野山岭,又隐于茂林修竹中。古时是一个响马出入,盗贼横行的三不管之地。

随着第二工程处的到来,许多二处人也住进了这个山村。寂寞的大山,安静的村子,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被二处人改造成简易公路,各种机械设备和人员源源不断的进入到这个山坳里。

在一声划破旷野的炮声中,经过紧张筹备的"礼堂井",拉开了正式开工的序幕。二处人冒烈日,战严寒,住茅棚,饮沟水。

凭着一股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壮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荒山野岭中,拓土建房,劈棘建井,整个山坳中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一个国民经济计划调整,收缩过长过大的基建战线突然在全国展开。一纸红头文件让建设中的"礼堂井"偃旗息鼓,列为停建项目。

承担此工程建设的第二工程处被调往江苏徐州,不愿远离家乡的江西籍工人,随后搬迁至高安英岗岭矿区枫林井。

经省政府批准,组建成江西煤矿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处,承担起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的枫林井、五家井,一九八二年返回分宜重建“礼堂井”。

历时三年,二处人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在崇山之中用汗水与智慧,在荒坡山坳中建成一座功能齐全,生活设施配套的新兴矿井,于公元一九八五年正式移交给萍乡矿务局,更名为一一杨桥煤矿。

一个新的矿井投产,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和管理人员,应萍乡矿务局请求,经省厅同意。第二工程处以队、班为编制,留下四百余名不同岗位的人员,我也被列其中,又成了杨矿人。

萍乡矿务局又从其它矿调来许多熟练工人和管理人员,经过熟悉试产阶段,杨桥矿正式投入生产。

大山中的杨桥矿,出门就是坡,抬头就见山。人在路上行,黄麂山岗吼。家属楼、职工宿舍不是在坡上,就是在山埚里。一栋栋五六层高的家属楼和职工宿舍,就似那层叠的梯田顺着山坡而建。夜晚望去,那窗户透出的一盏盏闪烁的灯光,就似悬在半空的星星。

职工子弟学校则位于家属区后面的山顶,从小学到高中,千余名师生在这群山之巅。传知识,求学问,一片童声雀跃,书声朗朗。

热闹之处当属礼堂兼电影院,杨桥煤矿成立庆典就是在这栋随着矿井竣工而完工的电影院内举行。八九十年代还流行电影和戏曲及文艺演出,只要有演出,附近村民便成群结队的前来观看。影院门口常常是人声鼎沸,摩肩擦股,热闹非凡。

随着职工人数的增加,为了方便职工生活,减少往返分宜县城的劳累。又增设了邮政、粮站、银行、工商、税务、菜市场、运动场、图书馆等机构和娱乐设施。

那壮观巍峨的职工宿舍门楼,雕龙画鳯,琉瓦翘角,气势恢宏。广场花园,花红草绿,桂花飘香,树木葱茏。菊花、樱花等让广场花园呈现出一幅繁花似锦的景观。

医院处在矿区的西侧山埚,清静优雅,鸟语花香。办公大楼前水杉翠绿,高大挺拔。从分宜乘车进入杨桥矿,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的高大储煤罐。

刚劲有力,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杨桥煤矿四个大字,让你感到温馨和作为杨矿人而自豪。分宜开往大坑的客车,增加至每十五分钟一个班次,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每当上下班时,从家属区,职工宿舍通往工业区的道路上。人头涌动,熙熙攘攘,似一条滚动的长龙。谁能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山坳中竟然有一二万人口在此安家落户。

杨桥矿设计年产三十万吨,在那个有水快流,市场开放。只讲利益,不讲环境污染和治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年代和思潮下。

矿区周边小煤窑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青山绿水变成满目疮痍,给杨桥矿的安全生产也带来极大威胁与资源流失,致使杨桥矿多次出现透水事故。

特别是1987年11月17日的透水事故,不幸与小煤窑报废巷道贯通,造成积水涌入杨桥矿工作区。其水来势凶猛,泥沙俱下,巷道垮塌和堵塞。通风困难,人员无法进入。

经全力抢险,仍有一名被困在里面,时时都面临巷道再次垮塌和透水的危险,尚生死不明的工人。

省厅局从各地调来精干抢险救援人员,日夜奋战搜寻,在历经二十一天零七小时的紧张排险,疏通巷道和搜寻。终于在一个还未倒塌的巷道里发现了以是高度昏迷,生命垂危,靠滴水维系着生命,奄奄一息的幸存者。

二十四小时守护在抢险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紧急施救,细心护理。经捡查,生命体征平稳无大碍,终于顺利得救。

历时二十一天零七小时,未进任何饮食的情况下,得以生还,是体质和意志拯救了他,从而创下生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吉尼斯领跑者,事例登上各大報刊。

杨矿人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地质环境下,自然灾害中不辱使命,奋发图强。在千米井下,拓巷道,划采区,奋战在地球深处,不惧穿邦冒顶透水迎难而上。为扭转北煤南运,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作出了应有贡献。使杨桥矿成为分宜的一颗闪耀之星,号称分宜小县城。

杨矿人从投产到关停,走过了计划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承受了破产改制,下岗买断、内退返聘、国有民营的阵痛。

从企业的主人,变为打工人,心酸过,徬徨过。但他们不失落,不低沉,依然意气风发往前行。

杨桥矿从1971年开工建设,至2016年8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走过了四十多个不平凡的风雨岁月。

由一个车水马龙,机声隆隆。绿草如茵,鸟语啁啾。夜晚灯光璀璨,人声鼎沸的繁华矿区。

变成了杂草丛生,鼠窜兔奔。门烂窗破,屋毁地陷。人走烟息,一片狼藉。屋顶光伏发电,井洞夷为平地的凄凉境地。

杨桥煤矿也像那些深藏大山中的三线军工企业,其它关停煤矿一样。有过风光无限,众人追捧的辉煌,它们不负时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市场经济下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留下的只是人们对它的眷恋与惋惜。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