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司建新:成长印记(二)最爱妈妈纳的“千层底儿”

 阿拉善文学 2022-12-09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司建新|内蒙古阿拉善盟

曾经有一首歌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暖了整个中华大地,更是唱进了我们这些“中国娃”的心窝窝里,暖暖地,让人依然享受着那个时代的无限温存。

你听,“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白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中国娃》这首歌今天再回放、再聆听,仍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仿佛妈妈端坐在炕沿上、对着煤油灯穿针引线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妈妈用细麻线一针一线纳着鞋底儿“唰、唰、唰”的声音像一曲美丽的琴音,久久回荡在耳边,永远温暖着我的心房。
多少个日子,多少平凡的岁月里,我们踩着妈妈纳的鞋底儿幸福走过;多么欢乐的青少年时代,我们穿着妈妈用自己亲手纳的鞋底、亲手做的布鞋坚定走过。一只只、一双双,把我们托举,让我们踏进了心向往之又如天堂般的大学,登上了心中梦想的那艘“诺亚方舟”,去追寻人生的理想彼岸。在那时,总觉得那“方舟”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又那么神圣,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今朝看,我们乘坐的那只人生之船,或可以称作“妈妈制造”哩。
可不是吗,人人都喜欢穿上妈妈做的新鞋子去上学,还要不时地低头看一看,生怕把新鞋子弄脏了;放学回家后在睡觉之前,还要悄悄地用打着补丁的衣袖认真地擦一擦鞋面上的灰尘,那样心里就舒坦了、睡觉也就踏实了。就这样循环往复地穿着、走着、成长着。那时候,每一双鞋子都穿得很仔细也很用心,鞋子穿旧了也不会轻易换新的或是直接给扔了,一定要把鞋面子和鞋帮子上磨破了的地方用碎布缝补上继续穿,鞋底子磨薄了,就用橡胶底提前钉一层“掌子”,这样就可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一来呢可以节省比较紧缺的布料,二来呢可以减少妈妈们的辛苦强度和操劳程度。因为白天妈妈们要在集体的地里上工劳动挣工分,只能在晚饭后挤时间纳鞋底儿做针线活儿。这情景,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坚守着一种新鞋子还没有缝好以前、就须臾不敢急着把旧鞋子给脱了扔了的朴素信念。而且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平常妈妈做一双新鞋子并不那么简单——先是打袼褙,接下来是裁样、打线(织麻线),然后是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儿,最后是缝鞋面鞋帮和楦鞋,等这些“流程”和工序都走完了,一双新鞋子才算完工、可以“交付使用”了。
这期间,妈妈们付出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光是在每一道工序上付出的劳动就足让人感动不已了。打袼褙是最费功夫的,先把碎布头收拾足了,不管大小长短都能用得上。在正式开工前还要准备一些整张的废旧报纸,再打好糨糊,然后把废报纸铺在桌面或者炕面上,要确保相当的平整,刷上糨糊就可以在上面粘贴碎布了;第一层是用相对大块的和相对规则的布子,第二层开始就可根据裱糊的走向来选择碎布子了,有方的有斜的、有条形的有块状的,总之都能用在合适的位置上。为了晾晒方便、干得快一些,每张袼褙裱糊到四五层就用青砖压平晾晒去了。别看一张袼褙只有一平方米大小,但要真正打出来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完全是一种体力加智力的活儿,可以说真是费力又费神哪。因为那时候家家户户很少有方便称手的“八仙桌”,以长条形炕桌居多,所以只能把铺在炕上的毡子和席子卷起来,借助炕面的平整度干活,或是找一块沙地摊平了干,无法四平八稳地坐在那儿干,只能是蹲一会儿、坐一会儿、跪一会儿、站一会儿;再加上布料紧缺,只能靠眼力和脑力来选择、安排每一块碎布的使用,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
在袼褙晾晒的过程中,可以挤出空来织线,俗称“打线”。打线的工具很简单,民间叫做“拨吊子”,只需一根类似擀面杖形状的木棒和一根二三十厘米长短的钢筋棒棒,把打线用的原料麻丝绕在木棒顶端,绕成一个圆形的疙瘩,先用手把几根麻丝合在一起搓出个线头来,再把线头绕在钢筋棒棒上,一手高举木棒棒、一手将钢筋棒棒顺时针旋转起来,在钢筋棒旋转过程中双手就可以不停地接续麻丝了,每停转一次就可以绕上一大截麻线。就这样不停地转呀绕呀,麻线就打成了。
紧接着就是根据孩子们各自脚的大小裁剪鞋底样子,剪好之后把几层袼褙样子摞在一起,包上一层雪白的白市布面子,便开始用麻线纳鞋底儿了。纳鞋底儿最费的就是手,又不能戴手套,只能一针一线都要用手去穿去拉紧,好在还有配套的工具锥子和一个戴在拇指或食指上类似指环大小的顶针。先用锥子扎眼儿,在穿针引线时用顶针用力顶一下,针尖儿就会扎透的更长一些,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线拉出拉紧,线拉得越紧鞋底儿就越结实。那种拉线的声音哪,很有节奏感,如同一段美妙的音乐,好美好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忽然有一天,那“音乐”停了,就会油然想到是妈妈已经纳好了鞋底儿,准备缝上鞋面儿就要做出新鞋子了。鞋面子做起来就相对简单了,先用袼褙裁剪好样子,在罩上一层新新的黑色条绒布,好比给鞋子做了漂亮的“装修”;然后用麻线缝接在鞋底儿上,一方面为了保暖、另一方面为了耐穿。鞋面子缝好之后就该楦鞋了,多一般是用木制的鞋楦子来楦的,也有就地取材、用干净的细沙子洒点儿水浇湿了楦的,不管用哪种方法,楦上个三五天就楦好了、定型了,穿起来很舒服不硌脚,走起路来总是稳稳当当、神气十足的。
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纳鞋底儿、做布鞋那份手艺工艺恐怕早已失传,却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最美的那个方位里。那一双双鞋子,从来就满载着妈妈的爱,那是一种温馨之爱温暖之爱,是疼爱是厚爱;那一双双妈妈纳的千层底儿,它内里的况味,只有我们的脚穿了才知道,它终究装满了我的一生之爱,那是一种酷爱、是最爱,更是一种执着之爱、生命之爱,让我无以为报。
那么,就让我把阳光雨露和灿烂辉煌、把自豪与荣光以及美好未来、美丽梦想一起奉献给可亲可敬可爱的妈妈吧。——请您放心,儿已行万里路、过无数坎,脚没歪、心无邪、身无恙,妈妈教给的路还在脚下。唯有如此,才能发出自己内心深处那一声最深情的表白——
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我永远爱您!愿天下父母永远安康幸福。
这一刻,妈妈坐在煤油灯下,照着昏暗的灯光,仔仔细细、一针一线地纳着“千层”鞋底儿的美丽倩影久久地浮现在我眼前,那么亲、那么近、那么近……

司建新,文学爱好者,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


★★ 平台简介 ★★

【阿拉善文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阿拉善盟作家协会、阿左旗文联联合推荐原创文学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公众平台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