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侃京剧】京剧漫话(连载二十二)

 雲遊山水 2022-12-0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四、虚多实少的京剧道具

      戏曲行话把道具叫“砌末”,指的是戏曲演出中使用的各种用具和简单布景等。京剧舞台上所用的道具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等),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兵器(刀枪把子),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各种物件(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纛旗、风旗、水旗、火旗、銮仪器杖、桌椅、桌围椅帔、山石、云片等),以及演出临时需要添置的物件(如假人、彩礼、织布机等)。

      京剧舞台上出现的道具不同于真实生活的用具,它和京剧服装一样,为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是经过变化、装饰的。比如马鞭为藤条制成,要漆金柄;杆缠以丝线,挂上红、黄、白、黑、粉等不同颜色的丝缨,红色代表红鬃马,黄色代表黄骠马,白色代表白龙马,黑色代表乌骓马,粉色代表桃红马;有的马鞭还要系上彩球。船桨也要装饰彩绘,系上绸带。各种旗帜,宫廷的掌扇、宫灯,大帐,桌围,椅帔等都是装饰化的。大帐都是绸缎制成的,有各种不同形式和颜色,上绣二龙戏珠、鹤鹿同春、团蝠寿字、金彩花卉、珍禽异鸟等图案。桌围椅帔一般为五彩线绣或盘金、银线。刑具也要加以美化,《女起解》中苏三戴的刑枷为木制双鱼形并成,上嵌鳞形玻璃片、帽钉、光片等物,闪闪发光,成了精美的工艺品。舞台上的公文、函件、毛笔、印盒、酒杯都比生活中的实物大得多,为的是更醒目,让观众能看得清楚。

      京剧道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象征性,二是一物多用。

      京剧舞台上的许多道具都是象征性的,除以鞭示马,以桨示舟外,如旗子表示车,还能表示风、火、云、水。酒壶、酒盅用木制成,刀枪把子用竹、木、藤等制成,分量较轻,便于表演。笔不能写字,信上无字。烛台、灯笼一般都不点亮。手铐由两个大大的电镀圆环组成,套住剧中犯人的手腕,而不是紧紧地箍住双手。为了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舞台上的行李、包裹、柴担、水桶等物比生活中的实物缩小了许多。

图片

      京剧舞台的桌椅一般为木制,漆红色,上加绸料绣花的桌围椅帔作为装饰。桌椅用时可多可少,可分可合,其用途广泛,可一物多用,可以派上几十种用场。比如桌子可以当御案、公案、酒案(酒席上用),还可以代表床、高坡、高山、桥、亭台楼阁等。人躺在桌子上表示睡觉;人站在桌子上表示登山;两张桌子摞起来代表高山;三张桌子摞起来代表高楼,人站在上面表示登楼。桌子还可以代表墙,打个“飞脚”从桌子上越过,就表示翻墙而过或飞檐走壁了。用椅子还可以代表门、水井、土坡。

      桌椅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摆法,桌围椅帔的不同色彩、纹样,可以向观众交代舞台环境及时间、地点的变化,以及剧中人的身份等。比如用椅子表示窑门、牢门,只要把椅子拿起来,使一个低头弯腰侧身进出门的身段,便表示进出窑门、牢门了。中间一张桌子,一边一把椅子代表桥;把腰裙斜搭在椅背上表示这是织布机。

图片

      如果是一人独坐,就在正中放一桌,桌前一椅,称为“小座”。正中一桌,桌后一椅,称为“大座”。若用红色桌围椅帔,桌上放置印匣,表示公堂;若表现皇帝临朝,则用黄色绣龙桌围椅帔,桌上放置香炉。中间一桌,左右一椅,摆成八字形,用于夫妻或宾主交谈、对饮。如果是宴请宾客的场面,就在舞台两侧各设一大座,称为“八字桌”。交战双方的桌围椅帔颜色也不一样。

      不同色彩、纹样和摆法的大帐、小帐也是表示环境、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如大撩帐子表示金殿、宫廷、府堂、营帐(视场上人物而定);小撩帐子、红色帐面表示新婚洞房;果绿色帐面表示小姐的绣房;双帘并垂帐子,红色帐面表示床榻。宫廷、衙署、绣楼、书房的桌围椅帔、帐子的刺绣图案均有不同,以区别不同的环境。如正中一桌,桌后一椅,左右各摆一椅,椅背朝外,上铺红缎金花椅帔,椅子上架设大帐,帐额上绣“三军司命”,名为“帅帐”,表示这里是元帅升帐的军营。如果舞台正中架设大帐,上绣翎毛、花卉,舞台右侧斜放一桌一椅,桌上放烛台与书籍,则表示这里是寝帐。还有灵堂用的灵帐(白色)、表示庙堂的堂帐(黄色)、表示轿子的轿帐等。《锁麟囊》中,薛湘灵出嫁时坐的大花轿用红色大帐,双帘并垂,两端立柱杆,由轿夫举着,新娘站在帐子后面,即表示坐花轿了。

      京剧道具是表现剧情的常用手段,对剧情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有表现和暗示作用。如用烛台、灯笼表示夜晚;用水旗表示江河湖海,抖动水旗表示波浪翻滚、波涛汹涌;执火旗表示火焰四起;执风旗表示狂风大作;用车旗表示乘车行路,演员在两面车旗中间“跑圆场”,表现行色匆匆;舞动大旗表现搏斗的场面。桌子上摆酒壶、酒杯表示饮宴,轻轻摆动扇子表示环境幽静和剧中人的悠闲自在,用船桨表现上下船和人在舟中的种种情景。

图片

图片

      道具是一种表演工具,它被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绪,有助于演员的表演。例如许多爱情戏里的小生都拿一把折扇,这扇子不是扇风乘凉用的,而是用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拾玉镯》中的傅朋就用了扇子的几次开合来表达他遇艳惊美,爱慕、犹豫的神态。《红娘》中的红娘手持团扇扑蝶,透出少女的天真烂漫。《贵妃醉酒》中,杨玉环走在去百花亭的路上,心情欢快,手执一柄小小的折扇款款轻摇;得知唐明皇失约,驾转西宫时,她又气又恼,独自饮酒。当高力士进酒时,她吩咐“呈上来”,手中的扇子随之“砉”的一声,整个打开,把杨玉环内心的郁闷、幽怨倾泻无遗。三国故事戏中的诸葛亮拿羽毛扇,以突出其谋士风度;恶霸高登拿特大的折扇,因为他是飞扬跋扈的恶少;《除三害》中的周处性格豪爽,所以也拿一把特大的折扇。

图片

    道具还是舞蹈的工具,如利用马鞭做出许多优美的身段,表现人物跃马扬鞭,纵横驰骋;至于刀枪把子,更是“舞打”必不可少的工具。

      京剧的布景也是少而精。京剧传统戏里很少用实景,“活的布景就全在演员身上”(梅兰芳),即使使用布景,也是象征性的,以有利于表演为原则。如城墙,是在一块布上画上砖纹,城门只有一人多高。那云片、山石片,更是运用了简洁的表现手法,只在布上绘云形、山石图案;很多神话戏里,台上放一个云片,就表示仙境了。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京剧舞台上没有一件多余的物件,凡是在舞台上出现的道具都是有用的,与剧情表演无关的东西一律不允许在舞台上出现。京剧道具的设计、制作、使用都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而且既简洁,又色彩丰富,同服装、化装的艺术风格相协调。

      综上所述,京剧的人物服饰与造型、道具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与京剧的其他因素和谐一致,形成了京剧艺术的总体风格,使京剧艺术特色独具,更有魅力,这是传统的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取消一桌二椅,改为实景;取消脸谱和传统的京剧服饰,让程婴像孔子那样打扮,席地而坐,让鲁肃改穿汉服、窦尔墩穿上清装,再梳一条辫子,那就不是京剧了,肯定不好看,因为移步换形,丢弃了传统。

      结语

      京剧奥妙难尽言,陶醉其中乐无边。

      赏戏寻美皆学问,更上层楼有洞天。

      以上八章,十余万字,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京剧艺术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这是笔者听戏多年的切身感受,不知您是否有同感。京剧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是因为京剧艺术的内容丰厚,形式完美,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这也是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的主要理由。

      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确令人叫绝,它的表现手法令人赞叹,包容百家,自成一统,能把多种艺术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水乳交融,达到高度统一、和谐、完美,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也无法与之相比,这是前辈艺术家超凡智慧的结晶。

      京剧里面有太多的奥妙,太多大而深的学问,要想弄懂它,需要用毕生的精力,正如京剧一代宗师余叔岩所说:“京戏是一辈子也研究不完的艺术。”笔者曾提出应当建立一门专门研究京剧的科学——京剧学(见拙文《建立京剧学已迫在眉睫》,载于《中国京剧》2004年第7期)。

      不仅京剧里面有深奥的学问,看戏也是一门学问。刘曾复先生曾经说过,“(听戏)也有功夫,听戏的功夫;有认识,审美的认识,可以说功夫不饶人,认识更根本。唱戏的、听戏的都要把戏吃透”。(刘曾复《我的三点回答》,载于《艺坛》1993年第3、4期合刊)此言甚善,我深受启发,在拙作《凡人品戏——又一村集》一书中提出:看戏“是一门快乐的学问,也需要不断地学,不断地问”,把这种看戏的方法概括为“学并快乐着”,这也是笔者听戏多年的切身感受。

      看戏的方法大有学问,如果看戏得法,便能很快入门,并从中得到更多的益处。京剧不是流行艺术,它像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它的隽永与韵致,因此需要我们去品味,即“品戏”。

      看戏之法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从文化和美学的高度来赏戏寻美。因为京剧是一种文化,是登上世界文化巅峰,足可一览众山小的文化极品,其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京剧舞台上处处有文化,连地痞流氓刘二混(《四进士》中人物)上场也要念两句诗(“生来游手好闲,专靠坑蒙拐骗”)。只有从文化的层面去看待京剧,才能充分认识京剧的价值。

      京剧艺术是美的艺术,京剧舞台是美的世界,处处皆美,处处都要讲究美,即使是重病、斩首、自刎、醉酒、疯癫、裸体、厉鬼等极丑恶的现象,也要进行美化处理,以保证舞台上的整体美。《洪羊洞》中的杨延昭重病在身也不能躺着,因为那样姿势不美。京剧舞台上没有血腥恐怖的场面,杀人不见血,被斩首的人头用红门旗包裹一个纱帽胎来代替,为的是保持舞台之美。即使是鬼戏里的鬼魂,比如《乌盆记》中遭害的刘世昌、《红梅阁》中屈死的李慧娘,都是相当善良与可爱的。《乌龙院》中的阎惜姣被宋江杀死后,变成鬼魂,一身缟素,走魂步,轻如絮飞,飘如落叶,轻灵俏丽,幽怨凄美。京剧之美是京剧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意识。

      正是因为京剧里有文化,而且非常美,所以才有魅力。我们在看戏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发现蕴含在京剧中的美,学会从文化和美学的高度来欣赏京剧,品评演员的表演,像品味美味佳肴那样品尝戏中滋味,并悟出一些道理来,就能更上一层楼,在不断的“学”和“问”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乐趣,同时有更大的收益。你的欣赏水平将会逐步提升,审美意识也会随之增强,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可以尽情享受京剧之乐。

      当然,提高欣赏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当作为一生的追求目标。为此必须多看戏,看好戏,在看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掌握其中规律,发现其中的妙处。

      初入京剧之门应当看哪些戏呢?依笔者愚见,最好多看优秀传统剧目,那是京剧艺术中的精粹,是先辈京剧艺术家用心血打造的艺术精品。拙作《京剧艺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一书附录有《京剧传统名剧百出剧情简介》,载于《凡人品戏——梨园花瓣集》的《看戏的三种境界》一文中列出了八十出常见京剧传统名剧(详见本书附录),可供参考。“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俱是珍品,声像并茂,可饱京剧爱好者眼福、耳福。

      京剧是一门高雅艺术,要想提高欣赏水平,还需要有一点儿文化准备,做一点功课,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准与修养。比如读京剧名家、大师的传记、回忆录、谈艺录,读京剧史、京剧评论赏析性文章、著作等,读后不仅能增加戏曲知识,还能开阔视野,深受启迪,从一个全新的高度认识国粹,并学到许多戏外的东西,包括品味人生,悟出为人处世之法。中国京剧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有待我们去发掘、发现和利用,只要用心,总会有所得。

      当今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京剧界呈现喜人景象。2010年11月16日,京剧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京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普及开始受到空前的重视;京剧走出低谷,再度复兴已初见端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将带来京剧的再度繁荣。

      著名戏曲剧作家、评论家张永和在2013年举办“少京赛”之后曾撰文指出,“京剧最灿烂、最辉煌的时代即将出现,这是大势所趋”。中国京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一定会有辉煌的未来,一定会有新的大师级的京剧艺术家涌现。优秀的艺术是有生命力的,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平剧是吾国戏剧之民族形式中最称洗炼者,确为宝贵之遗产,值人珍视,以余度之,必将永存而不至磨灭。”(《程砚秋图文集》1946年版)刘曾复先生也说过,“京剧不会失传”。(《京剧新序》)我坚信,京剧将永存!

      最后,我想用京剧人物下场念“下场对”的方式结束全书。正是:

      待到“中国梦”圆日,定是国粹复兴时。

(连载二十二)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