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茅真相大揭秘——道光天和号

 渔lolm 2022-12-09 发布于贵州

正本清源 追溯历史

                        ----王茅真相大揭秘

酱香惹醉山河,文明沁润酒都。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的黔北名镇---茅台。这里历史悠长,文化灿烂。2000年前,“枸酱”的酒分子孕育出一条美酒河。 900年前,“布施仁义,怀柔致远”开启仁怀县治史;200年前赤水河盐运让茅台烧酒走出了茅台;100年前,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怒砸酒坛”,更是让世界认识了茅台……

每每说到这里,人们的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国酒茅台礼仪天下的固有印象。而在这背后,缔造茅台美酒的时光里所酝酿了多少动人故事和传奇历史。翻开历史的扉页,走过193年的醇香光华,王茅,正是那循着烟云飘渺,姗然而至的华贵身影。然而,从一个逃难的流浪儿崛起为一方巨富,王茅创始人有着怎样的经历?从富甲一方,到家道中落,王茅家族的衰败,又演绎了怎样的历史?敬请收看:正本清源,追溯历史之王茅真相大揭秘。                

清嘉庆14年1809年,老家祖籍江西吉安,年仅17岁的王振发因逃难,来到茅台地区。一天夜里,王振发在张家客栈门口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张家掌柜开门时看到了睡在门口的王振发,随心生怜悯,便收留王振发在客栈里做了伙计。一天,一个四川客人到张家客栈投宿,攀谈中,王振发得知客人是为了送一封重要的信件,到云南路过茅台的。因天色已晚,不能继续赶路,只能投宿。王振发觉得事出有因,就热情地招待了客人,和客人也非常聊得来。很快便从客人口中探知,贵州的食盐很快要涨价了。王振发随即将此事告诉了东家,并建议用定金把茅台镇上的食盐全部收下囤积。

贵州不产盐,民众所食主要依赖四川井盐。清乾隆十年,1745年,云贵总督张广泗奏请朝廷动工疏浚赤水河道后,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镇上盐仓鳞次栉比,食盐储量极大。囤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存在巨大风险。但是,张老板依然听从了王振发的建议交了定金,倾其全部家产,将镇上的食盐囤积起来。不久,贵州食盐价格果然一路猛涨,张老板的商业冒险得到了丰厚回报。

王振发的商业禀赋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似乎天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住了转瞬即逝而又千载难逢的商业机遇。他用定金收购其他盐号的囤盐,有效降低了退货风险,慧眼识才的张老板决定将独生女嫁给王振发。盐运的兴起使地处川黔要中的茅台商业日趋兴旺发达,来自西北、湖广、川滇一带的商人云集茅台,出现了蜀盐走贵州,群商聚茅台的繁华局面。就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入赘张家的王振发于1816年创立“天和号”,经营盐业,迅速成为一方巨富,接济穷苦,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王振发为人实在,经商诚信,他立下规矩:“做老实生意,童叟无欺。对家里的帮工。伙计不得打骂欺凌,要善待佃户,对少年乞讨的穷人应尽量施舍”。这些家规一直延续到后面几代人,他们遵循祖训,恪守诚信,在商场中安身立命。当时茅台镇有一首民谣:“天和号的早饭吃到散场;天和号的晌午吃到和尚擂鼓”。客观的道出王振发当时的势力和影响。

发迹后的王振发在茅台杨柳湾选址修建了宅院。由于经常宴请盐商,便在宅院附近靠赤水河边修建了酒房,取名“天和号烧房”,自行制曲酿造,酿出的酒,品质上乘,客人饮后都赞不绝口。

天和号烧房酿酒主要是为自用,后来因品质好,广受喜爱,又作为礼品馈赠往来商户,规模有所扩大后,才作为商品卖给盐夫解乏疗伤,同时卖给行商坐贾、往来贸易及达官贵人请客送礼。客商、盐夫沿着赤水河将酒带到了赤水河下游“合江”一带的广大地区。王振发的盐号在茅台镇已经站稳了脚跟。盐业兴盛后,酒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烧房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王振发家产积聚,成为仁怀名副其实的首富。

清道光九年,1829年,在王振发的经营下,“天和号”达到鼎盛时期。做盐生意发财后,先后又修建了酒房、油房、铁厂、私渡、栈房、商铺等。地方官员又将天和号所酿制的酒,以“茅台烧”之名进贡给朝廷。在当时,天和号烧酒还被称为清廷御酒。

清咸丰皇帝继位时,内忧外患,除去虎视眈眈的欧洲军队,国内的战事更是紧张,太平天国的实力一步步壮大,前线吃紧,可却后备无粮,实属尴尬。早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朝国库就剩下187万两,而由于几年间的对抗太平天国和赈灾等原因,到咸丰二年,1853年,户部存银仅剩22.7万两,连两个月的兵饷都发不出来。此时,王振发捐了一大笔银子给朝廷,用于朝廷和太平军作战的军费。清廷钦封王振发为“奉政大夫”,官衔正五品,成书于道光年间。

遵义府志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首。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

王振发的墓碑上,皇清例赠奉政大夫墓,王公讳振发府君之墓,清晰可辨。碑文如下:振发府军号春庭,生于乾隆葵丑岁,(公元1793年)正月二十九日丑时,殁于咸丰丁巳岁五月二十日丑时,享年64寿。幼则艰苦备尝,长则济施恒切,训子归于忠厚,待人出淤和平。一生实迹,别有衍跋可述,以后留心者得睹其颠末焉。至於将葬之时,虹霓绕廓,风雨摇旌,在人固以为奇,在已何敢异,不过记其所见,略述数语,以志不朽云。咸丰戊午年季,秋月谷旦立。墓碑立于清咸丰八年,记叙的是王振发传奇的一生。

王振发膝下有五个儿子,以鸿、家、作、国、用为序,其名均带一宾字。中年后的王振发,指派五子王用宾掌管天和号烧房,负责酒房生意。在当时,茅台村的老人们都称王用宾为五掌柜。王用兵掌管天和号烧房后,增加了窖池,扩大了生产。把开始只是自用的酒,商品化。“天和烧酒”迅速在周边地区得以流通。

自祖辈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已成为仁怀巨富。显示出王用宾杰出的商业头脑和经营天赋。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和烧房由王振发之孙,王用宾独子,年仅21岁的王立夫接管天和号烧房,并以天和烧房的名义,与家境殷实的清末秀才孙权太、仁怀大地主石荣霄创办了“荣太和烧房”。

天和烧房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石荣霄与孙全太各出二百两银子,石、孙二人占据小股。用出资人的名字和天和烧房的招牌中,各取一字,定名为“荣太和烧房”。因天和烧房以烧房入股,酿造技法又是家传,所以王立夫负责生产勾调和经营,石荣霄负责管账,孙全太基本不参与管理,只是从中分红。自开设酒房以来,王立夫醉心于调酒,加上天资过人,调酒的技艺炉火纯青。短短几年,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调酒大师。他还优化了回沙工艺环节,将调味酒的选取和留存条件进行了调整。茅台地方的酱酒酿造工艺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5年,正值荣太和烧房送酒参展之际,仁怀分为仁怀、习水两县,孙全太家居习水,距茅台较远,又忙于在家乡扩充势力,便以荣太和烧坊历年帐目不清为由,提出退股。荣太和烧房付给孙权太白银二百两。并结清历年红息。从此,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王立夫负责生产勾调和经营,石荣霄的孙子王少章负责管账。同年,即1915年,王立夫运用天和烧房所酿造“茅台烧”的独门技艺和自家的老酒勾调出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金奖之茅台酒,再现了当年天和号烧房“道光贡酒”的极致的品质,并征服世人。

1912年初,美国国会决定在巴拿马运河竣工之时,召开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1912年3月,我国收到时任美国总统塔夫脱发来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邀请书。1913年6月,国内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负责征求展品。

贵州省巡按使公署接到通知后,立即对贵州省准备送展的土特产品进行筛选,茅台酒自然在选送之列。贵州省巡按使公署,向仁怀县公署和县知事,发出了将茅台酒迅速送展的通知。仁怀县知事鲁士俊接到通知后,即书面通知县商会会长李青河,转知茅台烧房。事情落到了荣和、成义两家烧房头上。此时正是王立夫经管着荣和烧房的生意,他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酒送出去就算交了差。农商部在收到贵州展品后,认为“烧房”的称谓与国际惯例不相协调,于是统一使用“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称“茅台酒”,送去参展。这为茅台酒获奖后,在其产地茅台引发的一场轰动贵州的金牌诉讼案埋下了伏笔。

是谁把一个小山沟里的酒送出去的呢?贵州人乐嘉藻,字彩澄,贵州黄平人。时任商品陈列所所长,负责征集国内的名优产品送展。在他的帮助下,“茅台酒”走出了国门。

1915年,在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世界万国博览会。博览会的举办,是为了纪念巴拿马运河开凿成功,纪念太平洋发现400周年。举办地址位于圣弗朗西斯科西北,总占地625英亩,共设有机械、交通、工业、农业、食品等12个展馆。

我国展馆开幕后,当时以农产品为主力的国内展品一开始没有多少吸引力,每日参观者不多。茅台酒更是装在一种深褐色的陶罐中。不仅包装本身就较为简陋,而且又是陈列在农业馆,根本一点都不起眼,但因送展的茅台酒有清廷御酒、道光贡酒等历史,很受我国代表推崇。它这样有竞争力的展品被埋没在农业馆。于是有代表提出,将茅台酒移入食品加工馆陈列,以方便突出其位置。搬动时,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坛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此即《怒掷酒坛,振国威》的故事来源。陶罐一破,酒香四溢,我国复赛监视陈琪等人,在博览会华人会馆的宴请中就品尝过茅台酒,知道茅台酒酱香馥郁且有空杯留香的特点,见此不免灵机一动,于是建议不必换馆陈列,只需要取一坛茅台酒,分置于数个空坛中,敞开酒坛口,正好利用农展馆内气味不浓,闲人不多的特点,任茅台酒挥洒香气。敞开的茅台酒,其香气充分暴露,更为浓郁。此举非常奏效,参观者们纷纷寻香而来,更有好奇者,顺手拿起酒杯,争相倒酒品尝,一致交口叫绝。农展馆因此一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

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闭幕,展期长达九个半月,总人数达1800万人,开创了世界历史博览会历时及参加人数之首的先河。3月9日国内馆开幕当天,到馆参观人数达8万之多,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等高级官员。9月23日,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参观了我国展馆,品尝了我国的多种名酒,对茅台酒赞不绝口。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会刊等多家媒体,对我国展出的盛况,作了相关报道,特别对荣获金奖的酒类作了专门评价。我国名酒风味独特,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在所有获奖的名酒中,唯独贵州茅台酒独享世界名酒的美誉。博览会的评奖程序非常复杂,各类产品都要经过专家的严密筛选把关,优胜劣汰。在极其严格的品评中,茅台酒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与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茅台酒从此成为世界名酒,茅台酒的酒名也从此诞生。从此,茅台酒佩戴着闪亮的金牌,带着令国人无比骄傲的神韵与风采,让世界一遍遍称奇。

1915年,农商部把荣和、成义两家烧房的酒,作为地方特产送去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没想到竟获得金奖,两家为争荣誉打起了官司,整个过程历时三年。金奖的荣誉究竟是王茅还是华茅,是荣和是成义呢?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送展的产品中既有王茅,又有华茅,经办其事的仁怀官员。考虑到两家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装相同,虽然各自标有荣和烧房出品与成义烧房出品字样,但是烧房一词不符合国际惯例。所幸官员们径自做主,将两家产品合为一个产品。生产厂家定为实际并不存在的茅台造酒公司,这也是茅台酒酒名的由来。荣和、成义两家的老板做梦都没有想到,回沙茅酒竟会得奖,并且成为世界名酒。但是奖牌停留在省城贵阳,迟迟未能送达仁怀,因此,两家烧房便为金奖的归属,争执不休,打起了官司。这一纸奖状而引发的反复争执,成为上世纪初,贵州极富特色的一场诉讼,这也是国内白酒业首次关于知识产权的纷争。

官司打到仁怀县商会,双方在当地都经营多年,有自己的背景。县商会无能为力,只得向上呈文。事情拖了两年,贵州省公署,对这场官司进行了调查。1918年6月,贵州省公署刘显示裁决了这场长达三年的奖牌归属纷争。公署令全文如下:“贵州省公署指令:令仁怀县知事覃光銮,呈一件。呈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欲,两户选成。获奖一份,难与分矣,请核示由,呈悉,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集,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谨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颁,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俱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摸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1918年6月14日,贵州省公署刘显示。”

两家烧房接到指令后,分别在县商会和茅台设宴招待各界人士,以示庆贺,纷争自此了结。两家烧房从此共同享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和荣誉。

茅台酒俗称茅酒,自获奖后才正式得名茅台酒。后来,为了以示区别,荣和烧房的酒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为荣和烧房的老板姓王的缘故。华家成义烧坊的酒同理则被称为华茅。

两家烧房都将获奖荣誉运用到了各自的营销中,王茅主要销往川滇、重庆一带。荣和烧房曾在重庆的报纸上打广告,其广告全文如下:“本烧坊开设贵州仁怀县属茅苔村,历有年,所深蒙各界嘉许。1915年运赴美国巴拿马赛会,蒙给奖凭、奖牌由农商部,转咨来黔,承领在案,人所共闻。此酒之特色,中外咸知,兹再精益求精,不惜工资,改良造作,总期尽美尽善为目的。如蒙仕商赐顾者,请认明麦子商标为记,庶不致误。贵州仁怀县茅苔村荣和烧房谨启”。

王茅酒此时在川滇地区,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酒。如今,位于茅台镇巴拿马1915广场上的不完整的酒罐雕塑真实再现了当年摔酒的一刻。以当年获奖时打碎的茅台酒瓶为原型的主题雕塑“茅台酒罐”,如今是茅台镇的标志景观。位于茅台镇巴拿马1915广场的茅台酒罐,里面印有荣和烧坊在当时的报纸上发的原文,如实记载了荣和烧坊的这次巴拿马金奖之行。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代商业奇才,王立夫在茅台镇因病去世,之后也归葬于茅台镇。至此,王家的酒业已经传承了三代。当时王立夫之子,年仅17岁的王承俊就接管了荣和烧房,所以大小事务,就由王承俊管理,其账目由王少章之弟王泽生负责。

1935年3月15日清晨,荣和烧房伙计告诉王承俊,开门时看见很多红军在街边休息。当时,茅台地区气温较低,很多年轻的红军衣衫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王承俊随即叫人挑来王茅酒,并拿出粮食分发给街边红军,为红军填腹驱寒。红军在四渡赤水之前攻占仁怀茅台。红军刚进入茅台镇,周先生、朱先生指示,为了保护遐迩闻名的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在王茅荣和烧房门口贴布告,保护荣和烧房。布告内容如下:“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保护工农贫民的利益。茅台村烧房属于我军保护范围。荣和烧房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大奖,为民众争光。我军只能在酒房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缸、酒甑、酒瓶等,一切陈设,均宜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将士切切遵照。此布,公历1935年3月16日”。红军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自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后,荣和烧房的王茅酒,先后多次出现在国内,及国际重要社交场合。

1950年贵州解放,王承俊因在红军三渡赤水时开义渡义仓接济过红军,被评为开明绅士。1950年4月15日至19日,仁怀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人民政府礼堂举行,王承俊作为开明绅士当选为人大代表。1950年11月5日,因土改剿匪,政府命令所有人缴出私人枪械。开明绅士王承俊带着众家丁,抬着枪去乡政府缴枪。在缴枪之时,因枪械走火,被流弹击中,三天后因医治无效,不幸身亡,年仅37岁。

荣和烧房失去了主人一蹶不振,但偏偏祸不单行,1951年2月土匪下山收保护费,荣和烧坊经理王秉乾照老规矩招待土匪吃喝,临走还送钱,被人看见检举,第二天便按通匪罪枪毙了。短短几个月,荣和烧坊接连死了老板和经理,顿时垮掉。王家是地主,4万亩土地和浮财在土改中被没收分给农民,以王茅酒著称的荣和酒房被收归国有。看在王承俊是开明绅士的份上,给了王家旧币500块补偿费,相当于后来的5块人民币。

1948年,华茅酒的成义烧房卖给一位陈姓商人华家举家迁去美国。而陈姓商人是资本家,享受的是赎买政策,政府收购给了1亿旧币补偿,相当于100万人民币。

1952年7月,恒兴烧房老板赖永初,因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将恒兴烧房以旧币2.25亿旧币被政府收购。

自此,“王茅”荣和酒房、“华茅”成义烧房加上后起的“赖茅”恒兴烧房从此全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三房合一,先后并入国营茅台酒厂。新酒统一叫贵州茅台酒,华茅的飞天商标,侥幸留了下来。1953年8月,茅台酒厂划归贵州省工业厅管辖,称“国营贵州茅台酒厂”。

荣和酒房的陨灭、王茅家族的衰败,并未击垮王氏后人血脉里的傲气与斗志,立志将王茅代代传承。王承俊临终前将传承了四代,并不断工艺改良的王茅酒酿造秘法传给其长子王宗耀,并嘱咐王宗耀,一定要把先祖留下来的王茅酒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要牢记祖训“诚信经商,做老实生意,童叟无欺,让世人都品尝到真正的王茅酒。

1967年,25岁的王宗耀在公社酒厂工作,为集体酿酒。工作之余,潜心钻研王茅秘方,并自行酿造。当时因工作及社会环境原因,王宗耀只能偷偷的酿酒。王宗耀年少时,父亲就嘱咐,若要勾出好品质的酒,必须要有陈年老酒。所以王宗耀将酿造好的基酒用酒坛全部储藏起来,基酒作为以后交给儿孙们勾调使用,同时为今天的王茅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宗耀在工作之余,便教儿子品尝各个轮次的基酒。其子王启洪对酒有极高的天赋及悟性,王宗耀将王茅酿造及勾调秘法,言传身教的教给了王启洪。王启洪回忆起老父亲经常下班后吃过晚饭便出门,经常凌晨回到家中。回家时挑着两个胶桶,胶桶内装的正是王”秘方所酿制的基酒,因此王家才有了至今几十年的老酒。王宗耀自1967年至1989年20余年间赚取的工资除去家用后,全部用于基酒酿造,自行酿造存储的老酒近十吨,王宗耀存酒的老酒坛保存至今。直到1995年,王宗耀离世也从未卖过一滴自己酿制的老酒。生逢乱世的王宗耀老先生用自己一生延续了王茅百年的传承。在当时的环境中,王茅的酿造工艺秘法能够得以延续,实乃万幸。

1985年,年仅16岁的王启洪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酿酒及勾调技艺,因对酒有极高的天赋及悟性,并且非常喜欢钻研,年纪轻轻便在当地小有名气。王启洪为了实现父亲乃至家族的愿望,19岁便开始实验秘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秘方中一些方法需要去验证,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匹配,完善酿造勾调工艺。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按照秘方记载,勾酿出了1915年巴拿马金奖原始味道的王茅酒。因为年代久远,秘方组成没变,但剂量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所以王启洪多年供应基酒,一方面为了实验秘方和考验效果,另一方面为了找准时机让“王茅”酒重新问世。

王启洪自2006年开始销售自己酿造的王茅酒,酿酒地点位于茅台镇,当时有基酒生产窖池12个,年产量100吨左右,酒水主要销往广东、山东、贵阳等地。王启洪通过努力,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获得了一大批王茅酒的忠实客户。这源于王启洪的独到经营之法和他诚信经商,吃苦耐劳的精神。

2007年物权法颁布,国内首次提出更好的保护私有财产和文化遗产合法上市。王茅经历百年沧桑,王立夫第四代嫡传后人王启洪至此拥有相关知识产权,并合法享有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荣誉。所生产的白酒是唯一合法可与茅台酒共享1915年巴拿马金奖的品牌。物权法颁布后,随着客户对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便将原来的12个窖池扩展到48个,年产量300吨左右。2011年,为扩大品牌影响力,开始生产王承俊老窖、王公酱酒系列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王启洪的王茅酒更被当地同行称赞为:一瓶王公酒,半部茅台史!

2020年,王启洪再次在茅台镇购得土地30余亩用于厂房扩建。2022年成功注册“道光天和号”商标并开始生产“道光天和号”系列纯粮高端酱香酒,旨在打造并还原清道光年间天和号酒房所酿“茅台烧”的清廷御酒原始老味道。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发展,现基酒生产窖池一百三十个,年产量1000多吨,现基酒存量5000吨,老酒存量300余吨。经过不断的打拼,王启洪从生产基酒再到品牌销售,现今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王茅文化传承;中高端酱香酒酿造;品牌销售为一体的酒类企业。王启洪时刻铭记祖训,用毕生将王茅酒发扬光大,让世人都品尝到清道光年间,王茅家的原始味道。

不变的血脉传承,不变的工艺口味,不变的价值取向。穿越历史烟云,曾经创造过“清廷御酒”、“道光贡酒”、“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传奇的王茅酿酒家族,在历史进程中虽几经沉浮,王氏家族必将在一代有理想、懂管理、善经营的王立夫嫡传后人手中蓬勃发展。酿造出高品质,高标准的正宗王茅酒。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再现时代的王茅经典老味道,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追溯历史,品鉴本源。匠人酿其味,时光陈其韵

1.品清道光年间“茅台烧”原始老味道,【道光天和号】

2.传承历史经典,酿造岁月上品,跨越酱香68载,品【道光天和号】

3.王茅第四代嫡传亲手酿造,秉承传统古法酿造技艺,传承历史之经典——【道光天和号】

传承历史经典,酿造岁月上品,跨越酱香68载,品'清道光十年’清廷之御酒,王茅第四代嫡传亲自酿造,秉承传统古法酿造技艺,还原'清道光年间’'茅台烧’原始老味道,醇香醉古今,传世道光天和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